“朦胧诗/人”徐敬亚的时代荣光(节选)

2020-06-09 12:30向卫国
诗林 2020年2期
关键词:朦胧诗批评家青海湖

向卫国

历史给人的身份往往只有一个,其他身份总是容易被“这一个”所无情地遮蔽。

徐敬亚一出场就注定进入了历史。他1981年时是一名大三学生,所写的学年论文《崛起的诗群》,震惊中国诗界朝野上下,以其万丈光芒照亮了汉语诗歌的天空。1986年,在徐的倡导和推动下,诗歌界举办了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两报“诗歌大展”。在这场史无前例的美学战役中,徐敬亚既是战略家、策划者,也是主要的实施者之一,他以“朦胧诗”的理论代言人的身份为“第三代”诗人吹响了诗歌的集结号。

徐敬亚作为一个当代诗歌批评家的身份,铁板钉钉。他诗人的身份则被“批评家”的光芒几乎完全遮蔽和掩盖住了。

由于历史给予的“批评家”名号的影响和徐敬亚自己的主动选择,他几乎不发表诗歌,没有出版过诗集,读者无法看到他写的所有作品,也不知道他到底寫了多少。但是,徐敬亚确实担得起诗人的称号:他一直在写诗,从1976年开始,直到今天。

当台上跪满了黑压压的人群

罪人们,已经把手臂挽得紧紧!

每当台上增加一个罪人

台下,就出现十个叛逆的灵魂

历史的天平……一寸一寸,被扭歪着嘴唇

一天,又一天——它,突然一个翻身!

——《罪人》(1978年)

批评家徐敬亚虽然不以诗名世,他的《别责备我的眉头》这一类的诗篇却依然算得上是朦胧诗时代的名作。

诗人徐敬亚有他自己的成长史。“第三代”崛起之时,徐的诗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写于1985年的《一代》就具有这种诗风转变的标志性意义:

你是野草漫漫的人

你是没有边际的人

你是一个在夜里被推醒的人

这样的诗句容易让人想起鲁迅的“黑屋子”之喻,但是“被推醒的人”命运如何?诗人已经不像“朦胧诗”时期那样乐观了:

前代和后代都过于聪明

而这一代将注定失败

注定穿越时光

用步步后退的方式

批评家写诗往往难以摆脱一种总体性判断的语气和抽象性的认知表达。“后退”一词,不正是“第三代”诗人的典型姿态吗?

从沉沦,到崛起,再到流落

这不就是徐敬亚吗?这不就是包括“朦胧诗人”和“第三代”在内的当代中国诗人的集体肖像吗?

徐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写的诗虽然也在向个体生命场域转移,但从没走向个人日常生活的迹象,语言上也没有向口语靠拢,而是从现实政治进一步向抽象的哲学靠拢。比如《停在空中的雪》,我个人认为其思想的深度大大超越了之前的所有作品。他于2008年写下了一组关于青海的诗歌。令他震惊的似乎不是青海湖的美,而是青海湖的神秘:

把所有秘密都留给你,我就要走了

带着它,不是更沉重

而是更忧伤,更让我不安宁……

你的秘密应该永远安放在你的秘密之中

我永远在你的大眼睛里颤抖

——《青海,你寒冷的大眼睛》

这是很高超的诗歌手法,它不动声色地以否定性的心理感受出发,暗中完成了对青海湖的正面歌颂,我感觉到徐敬亚之所以成为一名当代杰出的诗歌批评家,与其这种超乎常人的心理感受方式和能力不无关系。

与之类似,青海或青藏高原的雄伟壮观,在诗人笔下变成了凶猛无比的狮子的意象,让一向自信的诗人变得诚惶诚恐起来:

充满了深度的威胁,天空湛蓝

埋伏了千军万马的高原

给我力气吧,也许

我不应该越过自己的界限

——《青海,高原狮吼》

在徐后期创作的诗中,汶川地震组诗和世界杯组诗应该是最有分量、也是诗人看重的两组。它们都有某个突出的新闻背景。这也证明了,徐敬亚从来就是那个朦胧诗时代的徐敬亚。也许他对人性中的暗与幽微有了更多的甚至多到难以承受的体会,但他从未放弃对现实的关注,而关注现实也就是对人类命运的关心。

徐敬亚不仅仅是一个诗人,历史优先让他当了批评家;徐又不是一个普通的批评家,他是影响了诗歌历史的批评家。他之所以能够影响诗歌历史,因为他是他的时代中“被推醒的人”。醒来的人,才算得上是真正的“人”。

所以,我称他为“朦胧诗——人”徐敬亚,而不仅仅是“朦胧诗人”。

猜你喜欢
朦胧诗批评家青海湖
第七代批评家
青海行
选本编撰在朦胧诗建构中的作用研究
资讯
踏浪青海湖
北岛《回答》:理性姿态的思考,掷地有声的回答
浅谈朦胧诗语言的空灵性
游青海湖
远和近
贾方舟:中国艺术批评家网是一个很好的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