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智慧校园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建设模式

2020-06-11 09:26郭良玉彭科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0年1期
关键词:校园智慧课堂

文/郭良玉 彭科

(湖南省湘潭县第一中学 湖南省湘潭县 411228)

1 当前我国智慧校园建设成效

建设智慧校园的目的是要进行智慧教育,智慧教育离不开智慧课堂。智慧课堂模式下教师和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教师通过授课端,上传教学设计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练习作业、展示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情况等…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兴趣点,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智慧课堂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普通的课堂有很大的不同。以学生为主体的智慧课堂带给师生不一样的精彩,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学习。学生通过学生端上传自主学习情况、小组讨论情况,观看其他组学习动态,或与其他小组交流来获取知识,培育解决问题的思维,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实践运行中,智慧课堂还会通过互联网,组建导师+组长+组员的梯队研修模式,不断探索“简于形,精于心”的课堂教学。智慧校园通过先进便捷的信息技术突破了时间、空间距离、地域的局限性,实现不同学校间的空间连线,实现课堂联动,促进学校间听课、评课、赛课、同课异构等互动交流。

2 “云+网+端”学习模式的成效

“云+网+端”学习模式是一种互联网上开设课程的学习模式。它是利用不受时空局限的互联网远程教育模式,集合各地覆盖小学到高中所有学科年段的各类优质教育数字资源,已建成的国家精品课堂、省级精品课堂、选修课网络课堂、微课堂等多种类别的网络课堂,“云+网+端”的课堂模式打破了原有的教育课程结构设置,增强了普通教育的选择性,打破了长期以来因教育经费保机制不到位的弊端,减少了学生因家庭贫困辍学而错过受教育的现象。

“云+网+端”的教学模式是在原有教学条件上的改善,有人说,一个网络、一部终端,学校任你选,课程任你挑,教育教学的科技性和先进性得以落实;从根本上避免由于受财力和教育系统进人计划的限制,导致的优秀教师资源地区匹配不均衡的现象,真正实现通过互联网将网上海量优质教育资源带给每一位电脑前的学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不断提高落后地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每个学生享受优质资源机会。总之,“云+网+端”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运用可以为当前教育改革带来诸多益处,尤其有利于加快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与均衡,为实现我国科教兴国、立德树人的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

3 “云+网+端”学习模式的建设途径

图1

图2

“云+网+端”学习模式是融合传统经济和数字经济的重要桥梁,是推动我国教育发展的新动力,其建设途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将“云+网+端”学习模式作为促进教育增长的重要引擎

图3

图4

“互联网+”为大数据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平台,通过云计算的普及,大数据的成本大大降低,使得广大学校也可以采用这种模式开始进行教育改革。云计算通过大数据的业务需求为现代教育提供了强大计算力,可以更加迅速处理自身的丰富信息,更方便地为智慧教学提供服务。科技是教育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而科技是最先被互联网带动起来的。巨大的用户需求使得“云+网+端”学习模式快速发展和繁荣,以老师为中心的教育格局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格局的观念已经在市场上得以验证。在“逆向”互联网化的每一个环节中,教育教学从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始,不断完善以“云+网+端”学习模式为主题的全新的智慧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现代教育的先进性。

3.2 将“云+网+端”学习模式融合其他教学方式联动发展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是有目共睹。将互联网技术和工业4.0 相结合,提升了教育教学的效率,改善了教育生态,使得教育行业能够更好服务于国家建设,从而将整个教育行业简化,使得现代教育变得更加民主化,这是“万众创新”的必经之路。在“云+网+端”学习模式中,现代教育以“互联网+”为前提,进行基础设施的广泛建设,主要致力于校园网络全覆盖,不仅拥有无线网、有线网、校园网、移动网等多种形式网络,而且提供数量充足、方便接入的网络终端接口,使得师生用户随时随地可以接入自己想要接入的网络,将移动化、智能化、社交化、云计算、数据化等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综合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从新兴产业兴起、新基础设施广泛安装到学校、教室中,不断更新教学的硬件设备,促进教育教学发展。

3.3 通过全面人才培养,完善“云+网+端”学习模式

当前教育领域的“云+网+端”学习模式建设的主要问题在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这导致了大部“云+网+端”学习模式仅仅对组织业务流程起到了网络化作用,而没有达到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作用,一体化的智能“云+网+端”学习模式需要将互联网与各个行业深度融合,各个环节以及区域经济之间会有许多交集,这就需要一批专业性的复合性人才,因此,在“云+网+端”学习模式的发展中,要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全面能力。这需要从建立跨界知识学习环境、全面加强职业再教育深度和广度、重构融合管理团队等多方面去调整和规划,不断完善促进“云+网+端”学习模式建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打破传统知识领域边界、实现创新发展,实现管理团队的创新与融合,促进传统教育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慧校园通过利用二维码、RFID、视频监控、无线传感等感知技术和设备,连接校园中的每一个人和物,使得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相连相通,并能根据识别的信息构建有关模型,使得智能感知的校园环境得以呈现在用户面前,同时利用智能感知技术,收集校园人、物等信息,拥有无处不在的校园网络,连接传送各种校园资源信息,使用云计算等平台,实现校园资源信息共享,运用大数据等数据处理技术,分析处理海量数据,实现对数据的全面智能感知,不断实现“用户至上”的服务原则,利用云计算平台等对校内外各种资源进行整合,能够根据用户需求显示友好的服务平台界面,根据师生用户实际需要,提供多样化、快速化的信息资源服务。不断提升校园硬件、软件建设的智慧化、现代化、快捷化程度,促进智慧校园建设的新发展,为实现我国科教兴国、立德树人的战略目标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校园智慧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