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三化学实验复习课中的实践运用

2020-06-11 09:54
高中数理化 2020年2期
关键词:导图颜色解题

袁 明

1 问题的发现

高中化学的特点是基础概念多、物质种类多,同时化学知识规律性强,知识节点间关系复杂,相互交错多,由此引发出的化学实验相关知识更是多种多样,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丢分原因之一是遗忘了重点知识.经过实践,我们发现教会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及灵活运用能力.

思维导图能综合运用文字、颜色、图形、符号、短线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寻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可以协调左、右脑的功能,提高学习效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中提到的树状分类法,其实就是思维导图的简化版.

2 问题的解决

2.1 课前摸底

图1

在一轮实验复习模块中,笔者提前布置了任务,让学生动手设计有关化学实验知识点的思维导图.通过收集学生课前预习的思维导图,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得分低的学生往往只画了一级知识节点或二级节点,且“树枝”相对较少,一张A4纸都画不全,其中不乏那些平时很勤奋但成绩仍然不理想的学生.而那些平时做题得分较高的学生思维导图画得较为完美,不但主干知识全面,分枝也比较多.通过对比我们有理由相信,思维导图运用的效果与学生记忆和理解问题有很大的关系.引导学生对思维导图的构建是帮助他们完善化学知识体系的重要一环.如图1是学生在复习前所画的思维导图.

2.2 课堂中完善知识体系

在课堂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展示已经准备好的思维导图,然后引导学生完善自己所画的思维导图,鼓励学生逐渐增加知识节点和相关知识.当然教师制作的思维导图只能作为启发学生之用,思维导图制作的主体还应该是学生自己.

目前计算机软件绘制思维导图的工具有很多种,专业的如MindManager,常用的办公软件如Word或WPS等,但用Word或WPS制作稍显复杂.笔者更喜欢使用希沃白板自带的思维导图,因其本身就是针对教学课件制作设计的,因此讲解其他知识点的时候无须软件之间的切换.制作时只需要输入基本的核心知识,主干知识可以任意增加,相应的多级知识点理论上也可以无限增加,每个节点还能实现超链接,制作过程也较简单,制作效果如图2所示.

图2

以氯气的制备为例,引导学生自己画出思维导图,包括氯气的制备、净化、干燥并验证干燥氯气没有漂白性,湿润的氯气具有漂白性.在讲解时可以鼓励学生讨论,并在思维导图中完善、丰富该实验中的知识点.在讨论中,学生对自己所画的思维导图各知识节点进行逐一补充完善.例如,该实验原理为“固+液加热型”,因此可在“仪器的选择”节点后展开新的节点,即选择酒精灯、圆底烧瓶与分液漏斗的组合,也可以画出简易装置图;可以在尾气的吸收节点后总结、归纳(如,酸性有害气体,一般可以用NaOH溶液吸收).通过不断回顾复习课本典型实验,学生的思维导图基本可以得到完善.

思维导图是知识体系的表象,对学生知识体系的评价最终落在解题能力上.在解题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自觉地通过每个主干知识去展开,逐一解决实验题中涉及的问题,通过课堂和课后的练习,我们发现部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实验解题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说明思维导图的应用对化学实验的学习是有实际意义的.

2.3 利用错题集升华

再好的学生在碰到陌生知识时,也有可能会犯错,这时就可以利用实验错题对思维导图进行补充和升华.通过不定期检查,笔者惊喜地发现学生具有相当不错的创造力. 比如有些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时善于使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分类,常规知识点用普通颜色记录,特殊知识点用醒目颜色标记,不同类别知识点用不同颜色标记, 遇到纸张不够时, 学生还会使用便利贴,或标记链接到下一页.关于知识点的走向、颜色的使用、特殊符号的标记都不加以限制,因为这是学生独有的思考模式,是符合个性发展特点的,我们只需要在整体上把握知识的全面性、逻辑性即可.如图3为学生复习后利用错题归纳整理所画的思维导图.

3 问题的反思

高三学生学习任务较繁重,有时不能主动地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所有模块的复习,因此需要我们多加引导和督促.这也提醒我们,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更早进行,让学生能把思维导图的整理和应用做到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习惯,熟练掌握化学的学习规律,从而具备良好的化学核心素养.

图3

猜你喜欢
导图颜色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烃思维导图
用“同样多”解题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
解题勿忘我
特殊颜色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