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与慢

2020-06-12 11:35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0年15期
关键词:论点中心意义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从前,“慢”是成事的基础——“欲速则不达”:好汤得靠“慢火”炖煮,健康要从“细嚼慢咽”开始,“慢工出细活”更是品质的保证。总之,“一切慢慢来!快了出错划不来”!

现在,“快”是前进的动力——有“方便面”就不怕肚子饿,有“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就不怕塞车,有“宽频”就不怕资料下载中断,有“速递”就不怕礼物交寄太晚。身边的事物都告诉我们:“快!否则你就跟不上时代”!不同的时代总有不同的想法,但“慢”在今天是否已经过时?“快”在今天又是否真的必要?

试以“快与慢”为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思路引擎

横向展开议论一般是采用分论点结构,也就是根据中心论点,从“是什么”“为什么”或“怎么做”的角度提炼两至三个分论点,从多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内涵和意义,达到充分论证的目的。标题“快与慢”是并列结构,这种标题的文章一般是辩证地论述两者的关系。“快”与“慢”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中心论点可以是两者相结合,也可以在肯定其中一方存在的合理性的同时,突出其弊,进而分析另一方之利。

中心论点一:“快”与“慢”各有其意义,两者应该相结合。分论点一:快出效率;分论点二:慢出品质。再论述两个分论点,分别突出它們各自的优点:快是方便,是快捷,是珍惜时间,它意味着效率、进步、发展等;慢是精致,是等待,是品味生活,它意味着质量、耐心、情调等。

中心论点二:“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我们应该摒弃拖拉、懒散、敷衍、空耗时间等慢的恶习。分论点一:拖拉、懒散等恶习贻害无穷;分论点二:惜时、精干等品质使人受益。

病文展示

快与慢

听过一个笑话:一个外国人对他的中国朋友说:“中国人真勤快。”朋友问其原因,外国人便解释道:“路边的许多店都立着一块写着‘早点的牌子!”初听这个笑话着实会让人捧腹大笑,但笑过了,似乎还可以从其中看到一些别的东西。现今全世界的人都在惊叹“中国速度”。除了“勤劳”“能干”,中国人的“快节奏”也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与感触。确实,我们每个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驶入“快车道”。“快”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原先的“慢”逐渐被人们抛弃和遗忘。但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不必一味求快,慢生活也有独特的动人之处。(中心论点的表达不够有深度、有吸引力)

慢,能让你享受更好的人生。快节奏的生活方式,“996”的工作制度……这些都是这个时代的节奏。人们被困于工作,甚至没有时间好好地和朋友吃一顿饭,和爸妈打一通电话。不如慢下来,多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去重拾自己的爱好,去陪伴重要的人。过分求快会让你失去朋友和亲人,失去激情,失去本该有的生活。慢下来,这是你平衡生活与工作的开始,是劳逸结合,是在忙碌的世界中为自己开辟一片“世外桃源”。慢,还是一种态度,让你适时地从“快”中脱离出来,给你思考的时间与处变不惊的心境。生活不只有轰轰烈烈,还可以是一杯温开水,且静,且柔。(“思考的时间与处变不惊的心境”未紧扣分论点)

慢,能够让你拥有认真的态度。一个“慢”字里,包含着认真的工作态度。它像是在你耳边敲响的警钟,告诫你不要急躁,慢慢来,把每一件事做好,做精。故宫里的文物修复师深谙慢的道理,严格遵循晚上五点必须下班的工作制度,从不加班加点,赶时赶工。正是这种“慢”让一件件残破不堪的文物再次拥有生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陶瓷微书的传承人王芝文,花七年时间将35万字的《三国志》写在瓷器上,若不是秉持着“慢”的精神,他怎能成就这一令世人叹服之作?过分求快让你失掉静候成功的耐心。这也就真正印证了“欲速则不达”。越是求快,离成功越远。不要浮躁,慢慢来,说不定花开就在明天。(这一段的分论点表达不合逻辑,且分析不够深入,语言表达不够精练)

我时常在想,为什么在“快”似乎已经成为了主旋律的今天,人们仍然向往泡上一壶茶,坐在院子里,花去一整个下午就只是去欣赏天边云卷云舒的生活呢?大概是因为人们心中始终还保有一份对“慢”的怀念吧。不论在什么时代,“慢”都不该是一个贬义词,或是过时的东西,它更多的是象征着一种生活态度:轻松、自然、精益求精。猛火爆炒固然有其风味,但文火慢炖出来的香,有着更加深入人心的感染力,悠久、绵长,令人回味。(这一段对第三段的呼应还不够明显)

时代的脚步当然不会停止,但我们可以适时地慢下来,去体会慢下来的生活,去领悟“慢”中蕴含的真谛。(结尾简洁,重申中心论点)

升格指导

这篇文章围绕中心论点提出了两个分论点,一个是讲慢生活的意义,一个是讲慢的工作态度的意义。对“慢”的意义论述正确,但分论点表达不合逻辑,分析还可以再深入一点。

升格佳作

快与慢

◎徐智佳

听过一个笑话:一个外国人对他的中国朋友说:“中国人真勤快。”问其原因,外国人解释道:“路边的许多店都立着一块写着‘早点的牌子!”初听这个笑话着实会让人捧腹大笑,但笑过了,似乎还可以从其中感悟到一些其他内容——“中国速度”。中国发展之快令全世界惊叹,许多国人,都在“时间就是效率,效率就是金钱”的召唤声中自觉或不自觉地驶入了“快车道”。在“快”成为主旋律的今天,“慢”似乎就要遭人诟病了。其实任何人与事物的良性发展,是快而知慢,快中有慢的,这样才能奏出最和谐的乐章。(肯定快的意义,同时提出慢也是必要的这个观点,逻辑严密,有说服力)

慢,是对美好人生的一种享受。饭吃快餐,出行开车,再远点就高铁、飞机,快点做,快点出成绩……这些都成了我们的生活常态。但如果一味求快,那么人就会被异化为一台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感受不到入口的食物的美味,感觉不到夜色的温柔、爱的美好。所以我们不如偶尔慢下来,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去重拾自己的爱好,去陪伴重要的人,去看看那些平时没时间看的风景。偶尔慢下来,这是你平衡生活与工作的开始,是劳逸结合,一张一弛,是在忙碌的世界中为自己开辟一片“世外桃源”,在这个且静且柔的世界里,放松自己疲惫的身体和心灵,储备好快速行进的路途中所需的爱、惬意与幸福。(就慢对于生活的意义,作者的论述具体深入了很多,且语言表达生动,有感染力)

慢,是对工作认真耐心的态度。一个“慢”字,像是在你耳边敲响的警钟,告诫你不要急躁,慢慢来,把事情做好,做精。故宫里的文物修复师深谙慢的道理,严格遵循晚上五点必须下班的工作制度,从不加班加点,赶时赶工。正是这种“慢”让一件件残破不堪的文物再次拥有生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陶瓷微书的传承人王芝文,花七年时间将35万字的《三国志》写在瓷器上,那郑重落下的一笔一画,在仿佛凝滞的时光里成就了一件传世佳作。慢的精髓就是不急不躁,遵循客观规律,耐得住寂寞,不畏惧尝试。这样才能成就真正的快,这样才能让快扎根于坚实的土壤。(就慢对于工作的意义,论述深刻,典型事例的分析很精辟)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在“快”似乎已经成为了主旋律的今天,为什么有些人仍然愿意泡上一壶茶,坐在院子里,静静欣赏天边云卷云舒?为什么会有人静坐书房,或扎根大漠,付出无数个漫长的日夜?不论在哪个时代,“慢”都不该是一个贬义词,或是过时的东西,它是一种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态度:放松、享受、精益求精。(用两个问句,呼应了前面两个分论点)

时代的脚步当然不会停止,但我们可以适当地慢下来,去体会慢下来的生活,去领悟“慢”中蕴含的真谛。

升格点评

从生活和工作两个角度对于慢的意义展开了论述,并且列举了典型事例进行论证,分析翔实透彻,深刻而充分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猜你喜欢
论点中心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论点:议论文的灵魂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留学的意义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先定中心后搭配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