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慢性乙肝患者心理护理满意度分析

2020-06-12 11:32刘瑜萍陈蓉侯亚楠
糖尿病新世界 2020年5期
关键词:心理护理满意度

刘瑜萍 陈蓉 侯亚楠

[摘要]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对糖尿病合并慢性乙肝患者的护理效果与满意度。方法 在2018年8月—2019年8月内选择该院糖尿病合并慢性乙肝患者6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实验组(心理护理)3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30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实验组护理质量评价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后实验组的血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糖尿病合并慢性乙肝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的护理效果显著,改善心理状态与血糖指标、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 糖尿病合并慢性乙肝;心理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0)03(a)-0105-02

糖尿病作为代谢性疾病[1],其特征就是高血糖,而长期的高血糖会导致身体器官与系统的慢性损伤或功能障碍[2]。糖尿病合并慢性乙肝则表现为高复发率、医疗费用高、传染性高及病程较长,病情发展容易产生肝硬化与肝癌,有较高病死率,而且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会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引发患者内心的焦虑、抑郁情绪,从而影响治疗与护理的效果[3]。该研究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该院糖尿病合并慢性乙肝患者60例,采用心理护理对糖尿病合并慢性乙肝患者干预,观察护理的效果与护理满意度,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糖尿病合并慢性乙肝患者60例,采取计算机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实验组(心理护理)3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30例。

实验组:男性:女性=19:11例;年龄上限67岁,下限17岁,平均年龄(42.35±10.6)岁。

对照组:男性:女性=20:10例;年龄上限66岁,下限17岁,平均年龄(42.46±10.5)岁。

以上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内容有:按医嘱对患者的膳食疗养以及日常服药进行指导,监控患者的病情变化等[4]。

实验组采取心理护理+常规护理。基于以上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内容,增加了以下心理护理措施:

入院评估:患者于该院就诊后,大部分此时会出现紧张、不安以及忧虑的情绪,少数患者还会表现的很拘谨或手足无措。护理人员此时会主动而热情地与患者进行交谈,为其介绍该院与主治医师的基本情况,舒缓患者内心的紧张与陌生。注意患者交谈时的言行,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来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案[5]。

基础护理: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喜好、性格以及隐私保持充分的尊重,在患者有需求的时候,主动且耐心专注的倾听其心声,提供患者宣泄心理情绪的机会,并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帮助患者稳定其心态,减轻心理压力,并适当地表示对患者病情与身体状况的关心,让患者能感受到医护人员的亲切与温暖,加强患者被接纳、被理解、被尊重的感受,护理阶段切忌对患者表现出不耐烦、嫌弃甚至厌恶,防止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二次傷害。在护理时,要向患者讲解好护理的目的、作用及方法,介绍清楚患者应如何配合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对治疗与护理的配合。

认知护理: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与安全感,让患者愿意主动面对疾病与挫折,帮助患者摒弃对疾病错误、不科学、不合理的认识,正确看待自己所患疾病。利用多形式的教育科普方式,充分调动患者参与的积极性与热情,促进科普的效果。根据患者目前的病情状况制作相应的视频或PPT,来为患者讲解整个治疗与护理过程对患者采取的措施,让患者全面了解自己所患疾病。定期举办相关的课题讲座,邀请同疾病的患者一起交流,互相传授战胜病魔的经验,增强患者对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劝导、暗示、说明以及解释,帮助患者对自身病情进行重新认识,使其不再内心迷茫。从医学及心理学的角度给予患者所提出问题的合理解释,并给予患者建议与指导,教导患者如何控制自身情绪,并进行自我调节与自我护理。保持医患之间的良性沟通,指导好患者的下一步配合工作。

感受护理:鼓励患者利用看报纸、读书、看电视、打电话、听歌等不同方式来分散自身注意力,并稳定自己的心理情绪。指导患者如何通过深呼吸、肌肉放松等来放松自己、减轻心理压力。并且通过与患者的交谈对其进行鼓励,帮助激发战胜病魔的信念与斗志。耐心劝告患者纠正其不良的心理认知,用平常与患者的交谈和恰当的暗示来改善患者绝望、消极的心理状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通过言行,代入患者的处境,去感受其想法。情感与思维,耐心倾听患者的宣泄,帮助患者释放内心痛苦压抑的一面。利用好护理人员的经验,让患者心理得到愉悦与满足,促进身体的康复。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血糖指标,另外评估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很不满意、满意、极其满意)并计算满意率。心理状态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两项评分表示,分数越高,心理状态越差。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评分无差异,护理后对照组SAS评分是(58.83±4.63)分、SDS评分是(54.33±4.73)分;护理后实验组SAS评分是(37.15±3.86)分、SDS评分是(36.57±3.26)分,实验组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情况

实验组护理质量评价满意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价满意率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护理前后血糖指标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血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合并慢性乙肝患者的病程长,其症状表现为:血糖水平高、恶心、畏食及腹胀等,患者需要长期接受相应的治疗,有较多的并发症,多数患者会出现焦虑、恐慌与抑郁的情绪,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在护理糖尿病合并慢性乙肝患者的时候,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特殊护理,而该研究采用的心理护理完全符合需求。

该研究数据结果分析,采用心理护理的患者血糖指标均低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前者的护理质量评价满意率也高于后者,而前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后者(P<0.05)。说明对糖尿病合并慢性乙肝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的护理效果显著,可减少住院时间、改善心理状态与血糖指标、提高护理满意率。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对糖尿病合并慢性乙肝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血糖指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參考文献]

[1]  刘芳,王丹红.58例肝源性糖尿病病人的护理[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6,22(z1):402-403.

[2]  董晓芳.综合护理干预对乙肝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3):151-153.

[3]  林莺.综合护理在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吉林医学,2018,39(2):366-368.

[4]  叶建英.探究综合护理对乙肝肝硬化合并有糖尿病患者的疗效[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52):99-100.

[5]  龚晓艳.对慢性乙肝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方法及疗效[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6):129-130.

(收稿日期:2019-12-11)

[作者简介] 刘瑜萍(1977-),女,河南许昌人,本科,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感染疾病护理。

猜你喜欢
心理护理满意度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相对收入、收入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
医院满意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