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开展“双创”教育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探讨

2020-06-12 11:48姚东云
知识文库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双创背景意识

姚东云

基于“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浪潮的推动下,逐渐形成“万众创新”的新态势。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在人才培养理念上也应能与时俱进。积极构建创新创业育人新体系、科学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基于“双创”教育背景下,有效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

高校应能针对目前复杂的就业问题,能创建更先进的人才培养计划。从既往的教学思想中走出来,从学生长远发展角度出发,积极培养、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使他们能运用自己的智慧与能力,开发出新的职业发展道路。高校应能转变教学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应能以创业带动就业,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就业理念。在此背景下,高校首先应能明确就业与创业的逻辑关系。具体而言,所谓的“就业”,更多体现的是一种雇佣关系。以一人一岗的方式,解决就业问题。相较就业,创业更具有主动性。在创业的过程中,不仅可有效解决创业者个人的就业问题,同时还可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岗位,其展现出一人多岗的就业特征。基于此,高校基于“双创”背景下展开的教学活动,应能将这一思想科学的传达给学生,使他们能形成更符合时代发展的就业理念。因此,高校应能制定新的教学策略与人才培养体系。

1 基于“双创”教育,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我国社会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为了能有效解决这一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国家政府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部署。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应能积极转变自己的就业观,能通过自主创业实现自我价值。在此背景下,基于“双创”教育背景下,对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即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应能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形成形成深刻的认识。在此形势下,高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阵营,更应能对目前的人才培养现状作出客观的判断。在确保学生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超高的专业技能基础上,应重视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帮助大学生建立新的职业观、择业观,促使他们能更自主、积极的融入到创新创业浪潮中。

2创新创业背景下,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有效策略

新的时代背景下,市场中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不断提高。在强调专业技能的同时,更重视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在此形势下,高校应能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转变人才培养理念。能从知识型人才培养逐渐转向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并能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

2.1 积极构建创新创业育人新体系

基于“双创”背景下,高校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能积极构建创新创业育人新体系。开发出更具有系统性与针对性的专业课程,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能夯实理论基础,诱发自主创业驱动力。具体而言,高校应能制定明确的育人目标。并以目标为导向,结合专业教学特征,创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学课程体系。基于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应能将知识教育逐渐转化成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向学生传授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应能重视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因此,高校应能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形成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思想束缚。在制定创新创业教学课程体系过程中,应能科学配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基于此,高校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具体践行人才培养计划。

首先,依托于与科学的理论教学,有效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即高校可将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科学的嵌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基于原来的专业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能对创新创业建立全面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授课教师应明确在向学生传送信息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为了丰富他们知识层次,还应着重于他们自主意识的培养。这就需高校在设置理论教学课程时,能融入易于激发学生创业动机的案例。同时,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能对大学生的创业思想进行引导,激发其创业热情。与此同时,高校应能有效拓展创新创业教育范畴。不应局限在专业课程上,还应在其他学科中进行科学的浸透。高校结合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科学的将创新创业理论知识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中。并能分层次的进行逐级推进,使大学生在良好的熏陶下,不断强化他们的自主创业意识。

其次,积极搭建创业实践平台,促使大学生将自主创业意识升华为能力。高校在实际开展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对专业课程的拓展,还是其他学科的浸透,其根本目标都是使大学生能全面、全方位掌握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确保他们形成正确的创业理念。但若不能将其融入到实践中进行深化,这种思想只能停留在一种意识形态中。这样的教学也将变得毫无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培养时代化人才的初衷。因此,高校应能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与价值。安排学生进入到企业中进行实习,积极参与到真实的创业项目中。使大学生在不断的实践锻炼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自主创业能力。

2.2 科学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基于“双创”背景下,应能结合社会对当下人才的实际需求,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进一步的革新与优化。并能积极探寻当前毕业生自主创业成功率低下的原因,将其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课程等。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毕业在进行创业的过程中,因对相关行业的发展前景了解不够深入,且尚未制定明确的创业方向就盲目的开始创业活动。基于此,高校针对大学色自主创业能力的提升,应能从他们的思想上进行正确的引导。制定具有系统性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创业问题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教育与引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能在校内就重视加强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動的意识。并能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给予他们一定的支持。高校教师应在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过程中,对他们的各种创意与创新想法给予一定的认可。并能鼓励大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所能预测的后果范畴中,鼓励他们进行实践创业。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指导下,可逐渐养成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良好习惯。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大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并将其付诸在创业行动上。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能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社会真实的创业案例。将具有一定创新理念企业的创业历程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这样,使大学生能积极进行借鉴与吸纳,并结合他们所学的专业进行不断的创新。从而逐渐建立属于自己的理念与思维模式,并引导他们能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融合。在不断的理论知识结构构建的过程中,去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并在实践中使他们的创业能力得以提升。在此背景下,高校应能积极建设创新创业研究实验基地,真正为学生提供能够将创新想法付诸实践的平台。教师与学生可共同参与到具体的创业项目中,并能全面记录与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暴露出的缺点,以及他们的创业才能。并能搭建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关系,使大学生能及时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并能在不断的完善与改进中,全面提高他们的自主创业能力。与此同时,高校若想确保创业项目实施的精准度,可邀请成功的企业家、创业精英进入实验基地,使学生在与他们的交流与沟通中,获得更先进的行业知识与技术。并能借鉴成功创业者们的先进经验,从而令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获得进一步的强化。

3 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双创”教育,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在此背景下,高校应对当下的就业局势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探析。并能重新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帮助学生建立更具有时代特征的职业发展目标。使大学生在学习专业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能培养他们自主创业意识。并能为他们提供更多参与实践创业的机会,不断提高其自主创业能力。既可为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还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社会的严峻的就业问题。

(作者单位: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双创背景意识
等腰直角三角形背景下的旋转相似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比大小,想背景,悟本质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跟踪导练(一)5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