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审计理念和方式 实现审计价值增值

2020-06-12 11:43林琳
理财·经论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增值新时代信息化

林琳

摘要: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经济决策科学化、内部管理规范化、风险防控常态化的重要制度设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新时代的内部审计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已经进入增值性内部审计的新时代。文中阐述了如何提高内部审计监督服务能力,实现审计价值增值。

关键词:新时代;信息化;监督合力;增值

当前,以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企业的业务和管理模式,也改变了内部审计的生存环境,审计技术方法也急需适应形势,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要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这为内部审计技术方法的变革与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深入学习、积极探索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才能为推动内部审计提质增效奠定基础,从而为促进所在组织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具增值价值的审计服务。

一、当前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形势

(一)国家深化改革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新要求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各省市区相继成立了“地方审计委员会”,完善体制机制,调动各种监督力量,增强监督合力,自此,从国家战略层面确定了审计监督的重要地位。

(二)大数据时代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

大数据的出现,不仅对科技、商业领域带来影响,更对审计监督和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大量借助计算机软、硬件的现代审计方式,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审计方式,解决了以往困扰内部审计人员的数据准确性、完整性等方面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内部审计效果、效率和质量,降低了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

另外,受大数据时代及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企业的经营范围、地域不断扩大,企业面临的各类运行风险不断增加,也更加隐蔽、不易控制。企业的利益相关方也变得更多、更分散、更易变化,企业内部审计所涉及的领域和范围越来越广,对审计部门的履职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

(三)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能满足审计工作要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审计职能的拓展及审计工作地位的不断提高,相应的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国大部分企业配置的审计人员都是财务专业背景,而现代内部审计业务不仅仅是对财务报告、会计账簿的审计,更是对企业内部控制、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等进行全过程的审计监督,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精通国家法律、法规及内部审计标准、程序。在专业技术方面不但要熟悉会计原则,而且要了解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对经济学、税收、金融、法律和信息技术等,对优化审计人员结构,相互弥补知识缺口,形成审计合力提出更高要求。

(四)信息化建设工作滞后

随着云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高效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审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审计的需要。但是很多企业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认识,基本还都停留在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物资设备管理系统等领域,而且各系统的工作自成体系,对审计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必要性了解不够,造成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滞后,影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效率。

二、创新理念,整合资源,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工作体制和机制

(一)加强内部审计组织领导

根据审计全覆盖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将所属各层级单位和关键岗位和关键少数人员(如分公司和二级机构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等)纳入审计监督范围,认真规划年度审计任务,经管理层审批后严格执行。在公司党委领导下,立足监督和服务职能,紧紧围绕公司中心任务和制度执行力开展审计监督工作。形成主要领导亲自管,分管领导具体抓,主责部门抓落实,分管部门抓协作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主要领导定期听取内部审计工作全面汇报、班子成员定期听取审计问题及整改专题汇报的工作制度,努力营造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注重以审促改,举一反三,把审计存在问题及审计建议作为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完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

加大审计力量统一调配的力度,做到详细编制年度审计计划、做好资源配置,按照管理需要制订审计方案并及时调整,分析审计存在问题,共享审计成果。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组织及管理,坚持下级审计部门向上级审计部门定期报告工作制度(按季度)。审计存在问题在向本单位管理层报告的同时,及时向同级管理部门移交并向上级审计部门报告备案,增强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的交流,推动审计成果的运用。

(三)落实内部监督协同机制

进一步完善纪检、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法律合规、财务监察、审计监督、纪检监察“四位一体”的大监督格局,促使监督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和监督作用。同时加强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效能监察等内部监督力量的联动配合,信息共享、成果共用,对关键业务问题共同落实整改,倒逼责任落实,形成监督合力。通过创新审计成果利用方式,提升审计成果利用水平。

三、创新方式,有效发力,促进管理和风险控制水平提升

(一)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资源共享等时代的到来,提高审计水平及质量。随着企业各职能要素的数字化转型,实现创新及变革,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积极推进审计信息化工作,加强与公司信息化部门的沟通交流和业务对接,做好审计信息化系统的统筹规划。通过数据平台,实现联网审计,全面启动审计管理信息化的研发和上线工作,从“揭露问题型”向“持續改进型”转变。

一是审计基础数据不仅获取便利,而且全面。在大数据时代,审计取数工作基本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审计所需的数据和资料,通过端口、查证平台可及时获得。二是数据分析理论依据性强。根据大数据信息平台提供的基础资料,数据处理及时且分析性强,大大缩短了工作时间,审计人员同时可对多个类别的数据进行提取、分析、处理,更快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三是可实现动态监控,实时分析,防范项目风险。借助大数据,在线审计系统及时获取相关项目的数据信息,进行关联分析,及时发现潜在问题,保护项目资产安全,防止项目效益流失。通过搭建联网跟踪平台,有的放矢,探索新的审计监督机制。将数据进行关联,让审计渗透进经济活动的全流程,推动审计从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从静态分析转变为动态跟踪,在提高审计效率的同时防范审计风险,进一步提高审计价值。

(二)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养

内部审计应以人为本,大力培养审计团队自身建设,健全审计机构,着力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三)建立健全问题整改机制

建立健全问题整改机制,落实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效果是审计工作的程序之一。机关职能部门行使监督责任,部门负责人是整改第一监督责任人,审计部门是落实协调责任部门。加强审计问题整改机制建设,制定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细则,进一步细化审计整改问题的移交、指导监督、验收考核、定期通报等工作制度和流程,规范审计问题整改工作。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实行问题整改销号工作机制,指定专人对问题整改进行验收,逐项核实整改佐证材料,严把问题整改质量关,谁销号谁负责。并着力从机制、控制和风险方面揭示问题,提出治本之策;建立审计问题通报制度,增强审计透明度和警示力。在抓好审计整改的同时,举一反三,堵塞管理漏洞,夯实管理基础,化解经营风险。

(四)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

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重大决策失误、管理失职、懒政不作为、违规违纪等行为,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严重的,移交纪检监察部门调查处理。对审计发现问题屡禁不止、前查后犯、“不整改、慢整改、假整改”和监管不力等问题,对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进行问责,用严肃的问责倒逼责任落实,促进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的双提升。

(五)强化审计成果运用

内部审计植根于企业内部,相比国家審计和社会审计更了解企业情况。内审工作可以触及企业运行的方方面面,深入每一个业务流程。内部审计是企业强治理、控风险、防流失、反舞弊的重要监督力量,通过揭示企业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的缺陷、企业运行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及风险,进而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据此提出改善建议,最终有效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要将审计整改落实与改进管理相结合,和公司管理层、各职能部门、各业务部门建立有效的协调沟通机制,对于典型性及普遍性问题,建立“审计发现问题负面清单”,推动相关问题的“举一反三”整改,以改促管,持续提升管理水平。标本兼治,强化审计成果运用,发挥审计在正本清源中的建设性作用,消除制约企业发展的堵点,堵住效益流失的源头,补齐管理体系中的短板。坚持创新引领,切实履行审计职能,及时查找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增强企业免疫能力。

参考文献:

[1]本刊特约评论员.提高政治站位,助力组织治理[J].中国内部审计, 2018(5).

[2]周律俊.建筑企业风险防控中的大数据审计应用[J].中国内部审计,2018(3).

[3]蒋凤芹.大数据审计在银行的应用[J].中国内部审计,2018(3).

[4]刘芳.大数据思维在审计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审计,2019(1).

[5]陈培刚,崔山国.浅谈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财经界,2017(7).

猜你喜欢
增值新时代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二维码在物资仓库管理中的应用
“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的增值运作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善用探究性学习促使数学课堂增值研究
从“添附”论知识产权的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