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司法让见义勇为更有底气

2020-06-12 11:45支振锋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司法公正物业公司刘某

支振锋

老人与儿童相撞后要离开,遭劝阻时猝死,老人家属将劝阻者和物业公司诉至法庭。不久前,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人民法院就刘某、郭某甲、郭某乙等诉孙女士、某物业公司生命权纠纷一案公开宣判,驳回刘某等三人的诉讼请求。法律给了因仗义执言而被卷入官司的信阳市民孙女士一个明确的肯定,引发舆论点赞。

司法公正以看得見的正义,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同。也是在最近,辽宁省康平县人民法院作出判决,为一位救助老人的店主免责。这位店主为在药店买药时突然昏厥的老人做心肺复苏时,不慎导致老人受伤。可以说,一系列弘扬社会正气的判决,不仅让无数关注案情的公众暖意融融,更传递出司法为义举撑腰的价值导向。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法院的这一判决之所以广受赞扬,就在于它是尊重事实、恪守法律,合乎法律和逻辑的判明,孙女士劝阻撞人男子离开的方式在正常限度内,符合常理;在对方倒地后,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对最终的结果没有过错,不具有因果关系,不构成侵权;而且男童玩耍的场所并无不当,亦未影响正常通行和公共秩序,因此物业公司也无需担责。判决论证充分,依法公正,很好地体现了法律与道德的相得益彰。司法对仗义执言者的支持,必将有利于营造见义勇为的社会氛围。

(摘自《人民日报》2020年1月15日)

素材解读

1.见义勇为。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有些人由于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核心价值观出现偏差,思想道德严重滑坡,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这些见利忘义、见难不帮、见死不救的行为,都是与见义勇为的精神相悖的。扶正去邪、见义勇为是每一个社会人的责任与义务,时代需要见义勇为者,社会呼唤见义勇为者。

2.坚守正义。见义勇为是彰显社会正能量的美德善行,是社会期待的高尚行为,也是司法制度着力塑造的社会价值。老人倒地了,扶起时会不会担心被“碰瓷”;孩子遇险了,救人者会不会顾虑被讹诈?化解一系列社会现实问题,既需要完善社会诚信机制,也离不开司法机关对正义的坚守。用司法为见义勇为者保驾护航,才能消除挺身而出时的顾虑、扶危济困后的麻烦,才能让善行得到奖赏、让善意得到呵护、让善良得到弘扬。

适用话题

见义勇为 坚守正义 舆论氛围 道德力量

猜你喜欢
司法公正物业公司刘某
加强物业公司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措施研究
乘客被司机“遗弃”后死亡,司机是否担责
物业公司不如期退还装修保证金,业主该如何维权?
房屋漏水不解决,业主8年拒交物业费,法院判决:还得交
配偶与他人同居,多久能追责
我国刑事诉讼中非法实物证据的排除标准研究
迟到罚款撞领导
新闻媒体的表达自由与司法公正
程序简化出效率保障人权促公正
手语翻译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缺陷及其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