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指数监测对经桡动脉行CAG术后穿刺影响的护理研究

2020-06-13 08:23陶立翠吕家梅宋林霞周德俊卓莉莉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9期
关键词:造影术桡动脉弹力

陶立翠,吕家梅*,宋林霞,孙 炜,周德俊,卓莉莉

(1.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江苏 南京 210011;2.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江苏 南京 210011)

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PI)来源于脉氧血饱和度,是新一代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仪新增的测量参数,可以敏感的反映局部组织血液灌注的数值。PI数值范围在0~10,预测外周灌注不足的阈值为1.4[1-2]。冠脉造影术是指经皮穿刺外周动脉将冠状动脉造影管送至主动脉根或左、右冠状动脉口,推注造影剂以使冠状动脉显影而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和狭窄的程度。冠脉造影术是心脏介入诊疗方法之一,也是目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3-4]。当今使用冠脉造影的方法包括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CAG)[5]。本次研究选取CAG术后患者,拔除桡动脉鞘后给予局部穿刺处优力舒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观察组在包扎后6h内对穿刺侧指端末梢进行PI值的测量并确保≥1.4,并在PI值精准监测下对穿刺处给予调整术肢位置,实施后穿刺处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具体护理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07月~2018年11月收治的行CAG术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合并的基础疾病及CAG术中选用的造影导管型号、术中抗凝用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同时参与研究的人员经同质化培训后进行入组病人的护理。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符合临床护理规范。

1.2 方法

1.2.1 术前手部血管条件的观察

术前做Allen试验,判断患者手部的血液循环情况,以免发生手部缺血性损伤[6-7]。Allen试验方法:(1)检查者用双手同时压迫患者的桡动脉和尺动脉。(2)嘱患者反复用力握拳和展开手掌5~7次至手掌发白。(3)放松对尺动脉的压迫,继续压迫桡动脉,观察手掌颜色变化。若手掌颜色10秒内迅速由白变红或恢复正常,则Allen试验阳性,表明尺动脉和桡动脉之间存在良好的侧支循环,可进行桡动脉穿刺;若10秒内手掌颜色仍然发白,则Allen试验阴性,表明桡动脉和尺动脉之间侧支循环不良,不宜进行桡动脉穿刺。本研究的100例患者Allen试验均为阳性。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n(%)]

1.2.2 穿刺后局部压迫

两组患者在进导管室前常规给予:阿司匹林100mg、替格瑞洛180mg口服,在经6F血管鞘穿刺成功后,使用6F左右冠脉造影导管,术中常规经桡动脉处给予肝素钠5000单位抗凝,常规冠脉造影术后穿刺点给予6cm*7cm美敷贴上,外加优力舒弹力绷带压迫止血后送回病房[8-9]。

1.2.3 PI灌注指数的监测下进行术后穿刺点护理

两组患者回病房后,均常规给予心电监护,观察术侧肢体症状及体征,询问患者有无疼痛等不适主诉[10]。观察组患者除了心电监护外,还将带有PI灌注指数的指脉氧夹于穿刺侧大拇指,监测PI灌注指数,保持PI灌注指数为1.4及以上,可直至术后6h给予松解1次至次日予穿刺点小换药1次。对照组术后按常规每2h1次松解局部穿刺点,松解3次至次日穿刺点小换药1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h穿刺处皮肤水泡、出血、血肿,术后3d有无血管闭塞。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24h后穿刺处情况

PI灌注指数观察组24h后穿刺处疼痛2例,出血1例,未出现皮肤水泡和血肿并发症;对照组穿刺处疼痛8例,皮肤水泡12例,出血4例,血肿4例,各种并发症例数均高于观察组。两组之间疼痛、皮肤水泡、血肿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穿刺处疼痛、皮肤水泡、出血、血肿情况比较

2.2 观察组PI灌注指数

我们对50例观察组患者穿刺处和健侧均进行了PI灌注指数的监测,其中,穿刺处PI值的范围为0.2~8.7,平均值为3.33±2.24,健侧PI值的范围为1.0~11.0,平均值为6.03±2.29,健侧的PI值高于穿刺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3)。

表3 观察组穿刺处和健侧PI灌注指数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3天后穿刺处血管闭塞情况

对照组有2例患者发生桡动脉闭塞,其中1例于1月后恢复,另1例3月后复查局部血管超声,仍无血流、局部触诊无搏动,患者未诉疼痛。

观察组患者桡动脉穿刺处,有1例在1月随访时诉穿刺点时有痛觉,轻度,能忍,其余病人随访穿刺处无特殊。

3 结 论

PI来源于脉氧血饱和度,在监测部位搏动组织(小动脉血流量)与非搏动组织(静脉、肌肉和其他的组织)都吸收光,前者吸收的光量称为搏动性信号(AC),与动脉血容量的波动有关,后者吸收的光量称为非搏动性信号(DC),常保持恒定,PI值等于AC占DC的百分比[11-12]。

当前,经桡动脉治疗在我国已经得到快速普及,毕希乐等[13]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慢性闭塞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我院自2003年5月起对需冠脉造影患者,在术前常规行Allen试验,对阳性者给予经桡动脉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每年造影加治疗例数 2800余例。在多年的护理观察中,每例术后患者,护士要不停来回观察记录并按时及时松解穿刺处,有时不慎导致出血或延迟松解导致血管并发症发生[14-15]。

本次研究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拔除桡动脉鞘后给予局部穿刺处优力舒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观察组在包扎后对穿刺侧指端末梢进行PI值(灌注指数)的测量,使所测得PI值确保在大于等于1.4,6h后给予穿刺处忧力舒弹力绷带松解;同时对照组在2h、4h、6h(每2h)松解加压包扎的忧力舒弹力绷带。经过对观察组患者在PI值精准监测下对穿刺处给予调整术肢位置,观察组桡动脉穿刺处无皮肤水泡、出血、局部血肿及桡动脉的闭塞等缺血并发症发生。

本研究的PI灌注指数可精准的知晓术者对穿刺处压迫的情况,用客观的数据来告知临床护理人员,当达到PI灌注数的阈值1.4及以上时,将患者术侧肢体常规抬高放置,6h后给予1次松解,次日给予穿刺点的消毒后用小美敷贴上即可。这样减轻临床护理工作量,用科学数据来观察,使患者获益。而且,目前桡动脉处的弹力绷带压迫止血有PI灌注指数的监测下,既经济又实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造影术桡动脉弹力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分析全脑血管造影术后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桡动脉狭窄及闭塞危险因素调查及防护对策
巧用弹力带防治颈肩痛
经解剖鼻烟壶处的远端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术1 例
不同桡动脉穿刺方法在血气分析患者的应用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渗血的护理体会
弹力球
弹力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