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S”管理模式对精神科安全护理的效果探讨

2020-06-15 06:30陈慧月丛伟东占家铣黄仁春林敏陈小寒柯晓英陈元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8期
关键词:精神科合格率病房

陈慧月 丛伟东 占家铣 黄仁春 林敏 陈小寒 柯晓英 陈元生

“5S”管理方法的管理内容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五项[1]。“5S”管理方法倡导从小事做起的理念,注重凡事都有规定,且都能按规定做的工作作风,通过对组织中的每位都提出日常行为方面的要求,从而能够使日常工作更加规范,达到提高整体工作质量的目的[2-3]。由于精神科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给精神科的护理管理工作带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尤其是在病房规范化管理和护理安全方面。为了提高护理管理的有效性,我院于2018 年在精神科引入“5S”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且患者病情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共340 例,入院时间为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其中有男性患者189 例,女性患者151 例,患者最小年龄20 岁,最大年龄65 岁,平均年龄(49.46±4.43)岁,精神抑郁症患者125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117 例,其他精神疾病患者98 例。

1.2 方法

依据“5S”管理模式开展精神科安全护理工作,具体为:

(1)整理:整理的原则是将“需要”和“不需要”的东西进行区分、整理。特别是要注重病房环境的整理,由于精神科患者的特殊性,患者具有妄想、幻觉等临床症状,会有自伤、自杀行为,甚至是冲动伤人行为,因此在精神科病房的整理中,要有合理的物品放置处理规范,明确区分病房内的危险物品和相对安全物品,一定要确保病房内无剪刀、绳子、药物等危险物品。其次是要妥善放置对于精神科必备的,但对患者来说又存在一定危险性的物品,比如说可以将患者吃饭用的铁质餐具改为塑料制品。除此之外,还要定期、不定期的进行病房内门窗、玻璃、锁、护栏等设施检查,确保安全可用等。进一步区分相对安全的物品,比如将使用频率快较高的物品放置到治疗室中,专人负责,将使用率相对较低的物品可以放到科室仓库中,也有专人负责。

(2)整顿:整顿的原则就是按照定数量、定品种、定位置的方式将整理出来的物品进行分类放置,在摆放过程中可以结合物品的功能、使用频率和用途等方面进行合理设置,以方便取用。同时还要统一物品标签格式,包括标签字体,标签规格,标签样式等。标签内容要包括物品名称、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抢救物品,要设置单独区域,可以放到治疗室中,各种抢救物品、药品要标识清楚、醒目,摆放合理有序,以便能够用最短时间正确找到需要的物品。

(3)清扫:在清扫方面,首先是要协助新入院患者进行常规卫生处置,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等。其次是要定期进行病房卫生的整理,保持地面、墙壁、床铺整洁,定时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清洁。同时在清扫过程中要注意有无危险物品,并及时清除。

(4)清洁:清洁通过对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来维持通过上述三项措施而得到的成果。为了保证以上措施的持续性,要制定相应的检查标准和奖惩制度,制定检查督导表,可以每周由责任小组长进行一次检查。每两周由护士长进行一次大检查,月底进行检查结果的反馈总结,并按照奖惩制度进行考核。

(5)素养:素养指的是通过以上各项措施的落实,促使护理人员养成严谨、规范的工作作风,使护理工作更加合理、有序,工作内容清晰、明确,使“5S”管理逐渐成为一种习惯化的,自觉自愿的行为,也有助于护理人员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积极的精神风貌。

1.3 观察指标

比较实施前后精神科的护理质量及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s scale,PANSS)评分、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PSP)评分变化情况。护理质量从病房护理管理质量合格率、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综合满意度4 方面进行评价[4],由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组织相关人员对病房护理管理质量进行评价,从护理人员配备、环境与设施、药品及设备、规章制度、护理人员素质、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与培训6个方面进行评价,每项评价内容标准分值30分,低于30 分即视为不合格;基础护理质量从床单整洁、口腔清洁、头发清洁、胡须和指甲短、皮肤护理、会阴肛门清洁、分级护理落实、饮食护理、睡眠护理、晨间护理、晚间护理及被隔离患者的护理12 个领域进行评价,每个领域总分5 分,任何一个领域低于5 分即视为不合格;综合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入院介绍、环境设施、基础护理、责任心、服务态度、人文关怀、隐私保护、健康教育8 个方面,共20 个条目,总分0 ~100 分,按照≥80 分、60~79 分、<60 分分别评以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综合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PANSS 评价内容包括7 项阴性症状、7 项阳性症状、16 项一般精神病及3 个补充项,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症状越严重[5-6];PSP 评分从一般角色功能、人际与社交关系、自我照顾能力、扰乱及攻击行为4 个领域进行评价,总分1 ~100 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在4 个领域的功能表现越佳[7-8]。

表1 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变化情况的分析 [%(例)]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处理数据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变化情况的分析

实施“5S”管理模式后,病房护理管理质量合格率、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综合满意度分别达到了97.35%、98.53%、0.59%、99.41%,较实施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见表1。

2.2 实施前后患者PANSS、PSP 评分变化情况分析

实施后,患者的PANSS 评分和PSP 评分与实施前相比改善明显,P <0.05,见表2。

表2 实施前后患者PANSS、PSP 评分变化情况分析(分,)

表2 实施前后患者PANSS、PSP 评分变化情况分析(分,)

组别 PANSS 评分 PSP 评分实施前 97.36±23.43 28.35±8.89实施后 38.31±8.52 78.97±12.64 t 值 43.67 60.40 P 值 <0.05 <0.05

3 讨论

“5S”管理模式通过明确的分工,人人参与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凝聚力,能够调动起护理人员积极性,增强集体意识,督促护理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自律意识。同时,通过规范化的护理程序的实施,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减少了因工作流程不明确和物品摆放混乱而造成的工作效率的降低,从而使护士能有更多时间用于患者的护理治疗工作,有效促进了护士和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9]。此外,通过“5S”管理模式,能够减少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周念港等[10]在研究中同样将5S 管理模式应用于精神科安全护理中,得出5S 管理模式实施后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由实施前的90%转为98%,病区管理质量合格率由90%提高至97%,护士满意度及整洁满意度分别由实施前的91%、82%提高至98.5%、97%,不良事件发生率则由9%降至2%。吕卫多等[11]在研究将5S 管理法应用于精神科陪护病房管理中,其得出通过5S 管理精神科病房清洁度良好,常有的危险物品也已杜绝,患者治疗依从性由欠佳变为良好,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也由一般转为较好,综合满意度则达到了98%。易海燕[12]在同类研究中得出5S 管理模式实施后病区管理质量合格率、护理质量合格率、护理满意度分别由实施前的86.4%、89.38%、91.36%提升至98.77%、99.01%、99.75%。

在本次研究中,在精神科实施“5S”管理模式后,病房护理管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等各项护理质量显著提升,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也有了明显提高,这与同类研究所得结果一致,说明了“5S”管理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病房护理管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及综合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本研究还引入了患者症状及功能表现的评价指标,结果显示患者的PANSS 评分和PSP 评分均显著改善,这可能与“5S”管理模式通过工作内容的明确和工作流程的规范,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增强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等方面有关[13]。

综上所述,在精神科实施“5S”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和安全意识,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症状及功能表现状况。

猜你喜欢
精神科合格率病房
2020年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抽检样品合格率99.49%
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8%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以需求+胜任力为导向的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与探索
换病房
提高铝电解电容器合格率的多元化工艺技术
精神科护士自我效能与临床沟通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病房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