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2020-06-15 11:11卞永红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顺利开展研究性人文精神

摘    要:作为信息时代的重要产物,信息技术成为人们生活、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模式,学术界在对信息技术进行分析时明确提出,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就能够提升民众的生活质量、推进教学改革,运用得不好就会带来许多的社会危害。因此在落实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之中,老师必须要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保证学生能够对信息技术有一个客观的认知及理解,从而实现有效的运用以及分析。老师需要注重不同教学元素的联系,将创造性的教学策略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凸显信息技术的正面价值以及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人文精神

一、引言

在信息化以及科技化时代之下,信息技术的应用备受关注及好评,信息技术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推动人类文明进程。但是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之中,和谐社会面临着一定的挑战,社会公众也遭受着精神缺失的威胁。学术界在对人文精神进行分析时明确提出,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个人的教养、人性以及人道,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之中,个人的综合素养以及人生三观会直接影响该技术的作用发挥情况,要想的体现信息技术的正面影响作用,人文精神的培养以及提升必不可少。

二、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

信息技术教育的难度偏高,大部分的学科知识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要求是一个挑战,因此学生对老师比较依赖,老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保障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正常操作要求并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使用观,老师需要注重言传身教,积极挖掘和宣传人文精神,关注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的真实状况,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首先,老师需要将人文关怀等教学元素渗透进对学生的引导以及教育之中,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形式来加强与学生在情感上的交流以及互动,关注学生所遇到的困难以及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其次,老师需要注重榜样的树立,积极实现以身作则,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比如说在上机操作时,老师需要鼓励学生调整个人的不良行为习惯,爱护机器设备,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老师也需要做到这一点,在讲台示范的过程之中对学生进行方向上的指导,鼓励学生模仿老师的各项行为。最后,老师需要注重人格魅力的发挥,充分体现自身的育人价值以及作用,以良好的信仰以及学科知识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保证学生能够主动与老师进行互动以及沟通,从而产生对老师的崇拜之情以及敬佩之情。

三、开展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备受考评,这一创造性的教育教学策略对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意义重大,为了保障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丰富这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老师需要以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为核心,明确这一学科的教育教学目标,以任务型教学为依据,通过设置针对性的任务来鼓励学生,实现学生知识技能的有效内化。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过程比较复杂,不同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较为多元,因此,学生技能知识的内化以及有效分析最为关键。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求有了客观的认知,从而学会不断的内化,真正意识到信息技术的使用要求以及作用,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以及伦理道德,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以及道德意识,进而实现个人的个性化成长及发展。需要注意的是,任务设置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老师需要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有效应用以及分析,鼓励学生将所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并积极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责任感以及价值观。

四、研究性活动的开展

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分析可以发现,信息技术课程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研究性学习为依据,将这一学习模式纳入基本课程内容之中,因此,为了突破传统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束缚,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老师也需要坚持这一大方向,关注研究性活动的顺利开展,通过情境的设置来让学生在情境的感知过程之中进行主动的探究以及发现,提升个人的理解能力,保障自身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自主创新过程之中所提出的问题最为关键,老师需要关注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情況,分析学生的思考思路,将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四大环节融为一体,让学生能够意识到科学研究的重要价值以及内涵,从而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之中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老师只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精心筛选教学内容,不断宣扬人文精神,鼓励学生对不同的学科知识进行主动分析,意识到这些学习资源之中所蕴含的人文气息。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实践形式对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意义重大。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所区别,老师在开展研究性活动的过程之中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关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设置的层次化以及针对性,保障不同层次和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获得相应的收获及成长,进而实现个人人文精神的有效培养以及提升。

五、结论

信息技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对老师的要求较高,老师需要注重不同教育教学环节及内容的分析以及解读,关注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了解不同教育教学环节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坚持老师的言传身教,注重任务型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以研究性活动为依据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应香微.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途径[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 000(005):104-105.

[2]马叶.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实践探究[D]. 2015.

[3]吕文香.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 学周刊旬刊, 2011.

作者简介:卞永红(1972-),男,汉族,四川省西昌市,一级教师,大专,电化教育

猜你喜欢
顺利开展研究性人文精神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阅读”越有收获
对高校党团共建工作的分析
浅谈如何做好文书档案管理工作
浅议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