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让学生读懂古诗词的技巧

2020-06-15 16:06杨勇波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58期
关键词:古诗词技巧

杨勇波

[摘要]古诗词鉴赏是阅读能力最高的一个层次,也是学生平时学习和考试的难点,它可以有效检验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审美水平。本文试着从抓“题目”“作者”“意象”“意境”“诗眼”“典故”“注释”等技巧来让学生读懂古诗词,使其在平时的学习和考试中较好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解读古诗词的意境、探寻古诗词的主题。

[关键词]读懂;古诗词;技巧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特别是古诗词以其洗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古诗词的教与学之于语文学科,可谓是房阙之柱、楼塔之基。对于古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查,可以有效检验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审美水平,它是阅读能力最高的一个层次,也是学生平时学习和考试的难点。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考试中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解读古诗词的意境、探寻古诗词的主题呢?笔者经过几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摸索、探究,总结出以下方法。

一、抓“题目”,以明意旨

人们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诗歌亦然。有些诗歌,题目就交待了很多信息:或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或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或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目交待了内容(送别)、时间、对象;张籍的《秋思》,题目点名了感情基調;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题目暗示了内容。

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视标题,尤其要重视标题中提挈全篇、精练传神的字词。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诗题中“闻笛”二字,杜甫的《春夜喜雨》诗歌题目中的“喜”字。

二、抓“作者”。知人论文

“文如其人”“诗言志”,任何一个诗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他(她)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作品风格,或豪放,或沉郁,或清丽,或哀婉。知其人,晓其风格,对其作品的理解也就容易得多。读苏轼的“大江东去”,自然要理解其“豪放语”,读李清照的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自然不会说它“直抒胸臆”,因为作者属婉约派,特点是曲折委婉、含蓄隐约而又寓意隽永、细腻缠绵。

每一首诗歌的问世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都和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和作者的性格密切相关。因此,不妨抓住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以及其作品主要风格来鉴赏。比如说王维,他不仅能诗,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他以写山水田园诗出名,能将诗画结合得妙绝天成。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有的由几幅画组成意境,但多数都是一个画面,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声有息,也有思想。如果我们有了以上关于王维的知识储备,那么,结合我们在课本上学过的他的名篇《鹿柴》,就能很快读出王维的另一首诗《山居秋瞑》意思,它描绘的是一组秋日傍晚雨后山村的景象:“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中流光音色浑然一体——山泉叮咚映照明月无声,莲叶沙沙点缀着浣纱女的软语轻笑,每一句都是一幅鲜活流畅、富有生气的图画,毫不夸张地说,通篇就是一部充满诗意的风光影片。王维“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在这首诗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三、抓“意象”,感悟诗情

古诗词中,诗人常常通过诗选取特定的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这些客观物象我们称之为“意象”,它是作者内在思想情感与外在物象的统一。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是其主观情感的流露。我们鉴赏古诗词时候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诗词的内容。

诗歌是以抒情言志为目的的,而意象是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是诗歌情感赖以寄托的地方。所以从意象入手,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是理解诗歌的必由之路。《枫桥夜泊》前两句用十四个字,运用六种意象,我们可以从“月落”后夜色的浓重、乌鸦凄厉的啼鸣、“霜满天”的冷清以及夜色中“江枫”的黯淡和“渔火”的寥落深切地感受到水乡秋夜幽寂冷清的气氛和作者那孤寂清寥的心情。

抓住作品的意象,是读透作品的关键。意象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只有抓住了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中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的读懂古代的诗词作品。

在我国古代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的象征意义基本上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对我们解读诗歌带来很大的帮助。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有“此夜曲中闻折柳”句,如果我们了解传统意象“折柳”经常用来表达离别思念之情的话,此诗就不难理解了。所以要想准确理解古诗词,就有必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认识并积累传统意象。

四、抓“意境”,领悟诗意

古代文人写作时是十分注重意境的。那么,作为鉴赏者在欣赏诗词时也一定要注意对意境的把握。意境是什么呢?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能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如身临其境,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辞海》1999版本第2453页)。笔者认为,意境就是情和景的和谐统一,是思想感情与艺术境界的结合,这一结合,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两者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具有完美意境的诗词,不仅是情景交融的,而且还能情景相映,也就是,思想感情与艺术境界互增光彩。

意境是诗词不可少的,意境在不同的作品中有着不同的形式,主要有:触景生情、缘情写景、情景分列、寄情于景等。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叠用九个名词,写出九种典型事物,形象地展示了一幅野郊秋游图:几棵苍老的秃树兀立山野,枯败的藤蔓缠绕其身,黄昏归巢的乌鸦栖息于树上,淙淙的流水流经桥下,荒村茅舍逸然自适,古老荒凉的驿道上秋风阵阵,困顿疲乏、飘泊异乡的游子骑着马正踽踽独行。这三句表面写景,实则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尤其是“枯、老、昏、小、古、瘦”等词的运用,有力地渲染出游子那种长期羁旅在外。不得与家人团聚的凄戚怅惆,郁闷悲苦的思想感情。景由情生,情由景显,情和景熔铸成一个浑然天成的艺术整体,创造出萧瑟苍茫、深沉隽永的意境,给人留下强烈而深刻的印象。难怪王国维赞日:

“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佳境。”(《人间词话》)

五、抓“诗眼”,披文入境

古人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锤句,力求一字传神,一句传神。优秀的作品中,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诗眼”往往指一首或者一句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而这些含有诗眼词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以及表达技巧。

常言道:“窥斑而见豹”“见微而知著”。诗眼词眼能集中、锤炼、鲜明、生动地体现诗的神韵,有着奇妙的艺术功效。王国维就曾盛赞“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诗的诗眼是“孤”。它既包含了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又反映了诗人当时的心境。结合诗人当时的遭遇,我们不难理解:在人鸟绝迹,一片冰天雪地的寂寥环境里,诗人于船头垂钓,就更显示出他处境的“孤独”。而他不畏严寒,不向恶势力屈服,则表现了清高的品格。

又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主要写了一个“情”字,但是它突出的却是一个“深”字——诗人与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所以“深”是诗眼。这个“深”不仅概括了诗的内容,而且将“谭水之深”与“友谊之深”巧妙地联系起来。

六、抓“典故”。把握情感

“用典”就是引用古代典籍中的话或记载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等的创作方法。古代诗人在创作时,有时也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用典故可收到言简意赅的奇特效果。如果我们了解这些典故,对解读诗人的心境情感、作品的内涵意蕴是很有帮助的。所以在平时接触过的和常识性的典故一定要注意尽可能多掌握。例如,“司马青衫”“豆蔻词工”“封狼居胥”“负荆请罪”“楼兰”等。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有些时候,要是不能正确理解诗词中典故的含义,就会直接影响到对整个作品的鉴赏。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作表达出的新的含义。一般而言,古詩词中的用典有点化前人的语句、用神话故事、用历史典故等法式。如: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典故,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己召回,委以重任。这是古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的反映。本词的末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面看来好像是写“出猎”,描写猎人弯弓射狼的情况。其实这是暗用了《楚辞·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的典故。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作者在此代指辽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敌保国的决心。

七、抓“注释”。攫取信息

在中学语文课本及一些课外读物(甚至在考卷)上,经常会出现简短的注释,这些注释看起来只是对诗歌中的生僻奥涩处加以注解,其实却往往就是我们理解诗意甚至解答题目的症结所在,是给我们的提示,所以千万不能忽视。阅读这些注释,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诗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情况,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内容。如果注释是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如果注释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如果注释是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

以上介绍的七种读懂古诗词的方法,要会变通运用,个别诗词单用一种方法就可以准确理解,但是大多数古诗词必须数法并用才可以顺利解读。当然,要读懂诗歌从根本上还离不开平时的积累。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多背一些古诗词,对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是有帮助的。

猜你喜欢
古诗词技巧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求数列和的几个技巧
因式分解常用变换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猜诗词
提问的技巧
例谈三角恒等变换的常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