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注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020-06-15 16:06吴翠玉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58期
关键词:人际关系家园共育情绪

吴翠玉

[摘要]幼儿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在幼儿3-6岁这个阶段,现在的家长都非常注重幼儿身体发展的健康,常常会忽视心理的健康,大多数家长会觉得孩子还小,在心理方面不必太在意。这样想是不对的,心理健康对幼儿各方面发展尤为重要。不管是家长还是幼儿园都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心理健康;家园共育;人际关系;情感;情绪

一、培养良好的社会人际交往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一)缓解分离焦虑,让幼儿更好地融入幼儿园,顺利开展人际交往

当幼儿初次离开家来到幼儿园,不少孩子会产生“分离焦虑”,孩子通常表现的行为包括:哭闹、不吃饭、对游戏不感兴趣等,这个适应过程需要1周一2个月的时间。刚开学那两个星期,小(1)班有个小女孩看起来十分内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哭闹不肯来园,她说话很小声,行为举止很被动。每天老师叫她放书包、吃早餐、喝水、入厕等,她都无动于衷,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怎样哄她都不吃东西、不喝水、不上厕所。这下让小(1)班的三位老师感到措手无策。与家长沟通之后,家长说孩子的表现在家不是这样的,她平时是一个很开朗外向的孩子,可能是刚上幼儿园太紧张了。为了缓解她的焦虑感,接下来每天我让三位老师轮流哄她吃饭睡觉上厕所,无微不至的关心她,照顾她。孩子从刚入园时的不说话到慢慢的会跟老师聊聊天了。有一天吃午饭的时候,我去班里看她吃饭,她忽然低着头小声的问道:“园长,我的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了啊?”当时我十分诧异,我问她为什么会这样问呢?她说:“妈妈每天很早就出去了,又不送我来上幼儿园。”当天晚上我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她妈妈,从中了解到原来孩子之前是奶奶带大的,因为要上幼儿园才搬到这里让外婆来照顾,而且她父母常年早出晚归的工作,很少陪伴孩子,孩子本来就十分敏感,所以误以为爸爸妈妈是因为不喜欢她才把她送到外婆这里上幼儿园不要她了。之后我们采取了激励奖励的方式哄她,例如,在园能自己吃饭、能自己喝水、能自己上厕所,我们会给她奖励小红花或小爱心。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后我们会请她当小组长,帮老师擦桌子、挂毛巾、收椅子等。当然不能只靠我们老师单方面的努力,家长也十分配合我们的工作,再忙也会抽时间送孩子上幼儿园,按时出席亲子活动,完成老师布置的亲子手工等,在家经常跟孩子聊天,一步步地打开孩子的心扉,渐渐地孩子融入了幼儿园的生活。

(二)培养幼儿文明待人,礼貌谦让,能更好地维护人际交往关系

在幼儿园日常生活除了培养幼儿的独立,如自己吃饭,自己收碗筷,自己穿鞋子,自己穿脱衣裤等,我们还要教育孩子文明礼仪和日常礼貌。例如,轻轻地走路,小声地讲话,轻轻地放东西,玩玩具要谦让,尊老爱幼等。让孩子从小学会怎样称呼别人,学会见到别人问好,学会运用各种礼貌用语,如你好、请、对不起、谢谢等。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孩子品德素质,还有利于发展孩子的社会人际关系。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和健康的情绪

良好的情绪情感发展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指标之一。我们既要着重培养孩子稳定、乐观的情绪,同时又要预防和消除各种不良情绪。幼儿的情绪易受他人尤其是成人的情绪感染,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平时要尽量表现得愉快、乐观向上,孩子长期受到感染,就容易形成愉快乐观的情绪,容易形成开朗的性格。相反,如果家长经常闷闷不乐、唉声叹气,孩子就可能养成悲观抑郁等消极情绪。刚开学时,小班的个别孩子情绪波动会比较大,大哭大叫,我们尝试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给他玩喜欢的玩具或者带他到课室外走走分散他的注意,让他尽快平静下来。但是这种方法不能滥用,用多了不利于孩子学会自己控制情绪。我们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教育孩子、要求孩子,让他慢慢学会自己控制情绪。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孩子怯生、恐惧、爱哭等不良情绪。面对孩子的不良情绪,我们首先要冷静,理性对待,不要心烦意乱。与此同时,了解清楚孩子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针对原因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如果是合理的请求得不到满足,那就应该想办法满足。如果是不合理的请求,先跟孩子好好聊聊,給他讲明原因,并引导他提出新的合理要求,提高他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我们要对孩子进行爱的双向引导,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要求孩子爱同伴,爱父母,爱家人,爱老师,爱祖国等等。教育孩子多为别人着想,例如:在家主动帮父母做简单的家务,在园帮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做有损国家形象的事。要让他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敬互爱、互相帮助、互相谦让。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看视频、利用节日(如国庆节、感恩节、劳动节、母亲节、父亲节)等多种形式丰富孩子的感性认识。

三、家园共育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成长过程中幼儿的心理健康必须要有家长和老师这两大护航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家园合作的引导者是幼儿园和教师,幼儿园和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联系,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带动家长们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而努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家长会、座谈会、讲座、亲子运动会、家长开放日等。教师和家长通过交谈,增进了家长与老师的关系,使家长更理解和信任老师,进而配合老师的工作,达到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目的。家园合作最具代表性的活动就是“晨接和晚送”,与其他的家园合作方式相比,“晨接和晚送”传递信息最快,最及时。教师会抓紧这一机会与家长进行沟通,跟家长聊聊孩子一天在园的生活情况,从点滴小事上赢得家长的信任。当然不能仅仅靠这一方式,要从多种方式与家长交流,更全面地了解孩子,更好地开展一日工作,使家长更放心,使孩子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结束语

孩子只要具备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挑战未来、走向成功。只有有着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孩子在面对困难时,才能从容地把压力转化动力。因此,孩子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同等重要。

猜你喜欢
人际关系家园共育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之方法
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的失衡及其人性的扭曲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