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黄道周书学思想与书法风格

2020-06-17 07:13黄立成
关键词:黄道周书法作品书写

黄立成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教学部,福建 漳州 363000)

黄道周(1585~1646),字幼平,号石斋,福建漳浦铜山(今东山县铜陵镇)人,明末抗清英雄,知名学者、书法家。他从小聪敏好学,博涉群书,学识广深,曾在福建、广东一带游学,被誉为“闽海才子”[1](P153)。天启二年(1622)考中进士,时年38岁,由此正式步入仕途。晚年在南明时期,成为福王、唐王所倚重的大臣,率兵北上抗击清军,兵败被俘,坚贞不屈,壮烈殉国。黄道周一生以“治国平天下”[2](P221)为己任,而多才多艺,于书法方面有着较高的造诣,尤其以行草、小楷闻名于世,书法风格独特,书学思想独到,值得深入研究。

一、黄道周的书学思想

(一)功能以“经世致用”为本

黄道周是儒学大师,儒家思想一直影响和支配着他。继承儒家思想的文人,大都怀有强烈的家国责任感,信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P341)的人生信条,并且贯彻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中。黄道周无论是做官还是游艺,都坚持以“经世致用”[4](P250)为宗旨,他少则涵泳经史、博采众长,立下为国为民的志向,并把这一志向在自己成年后的人生中加以实践。他认为“作书是学问中七八乘事,切勿以此关心”[5](P163),大丈夫不能只专注于此。而实事求是地说,黄道周内心深处还是非常热爱书法的,所以也分配一定的时间进行研究和临习法帖。不过他始终认为作为“学问人”研习书法,要有较高层次的追求,实现“引人入道”[6](P78)的目的,只有如此才能区别于工匠。他强调通过研习书法,有意识地利用书法服务于社会,其书写的《孝经》就是一例:黄道周端正、恭敬书写多卷堪称小楷名作的《孝经》,这不是纯艺术的书法创作,主要的目的是发掘书法“经世致用”的社会功能,以书法艺术美的形式表现、宣扬《孝经》思想,使《孝经》思想观念发挥出感化、教育人的作用。

(二)书法以“遒媚”“浑深”为宗

从美学方面来讲,“遒媚”一词拥有其独特的内涵。周汝昌先生在其学术文章《说“遒媚”》中指出:遒的本来意思是快步行走;引申义为通过驾驭和控制“气”,也就是运行中的力,从而达到一种恰到好处(火候)的境界;遒,同时还具有“紧密”的含义,由于聚而达到密、由于密而至于紧,紧密的、坚劲的力就是“遒”。同时,周先生对于“媚”也给出了解释:媚力即魅力,属于一种能够使人着迷、引人入胜的艺术力量[7](P191~192)。基于此,针对于书法艺术来说,“媚”,可以理解为“韵味”,柔韧的力感。在书法艺术方面,所谓“遒媚”,分开理解就是“遒”乃坚劲力量、“媚”乃柔韧魅力之意,合在一起,“遒媚”就是坚韧的“力”与“美”的有机结合,表现在书法作品中就是不仅形态柔韧美好,而且具有紧凑和劲健的力量之美。黄道周的书法在“笔力”和“韵味”这两个方面极为推崇和讲究,始终坚持二者并举。他的书法着力体现“遒媚”这一艺术宗旨。他觉得只有突出“遒媚”和“浑深”[8](P42)的书法才是“上流”的。所谓“浑深”,是书法的又一种特质。在明清时期,“浑深”是比较常用的一个词,一般指的是水浊而深。针对书法作品,这个词指线条苍劲厚重,没有轻浮之感,“不以佻靡姿态为美,主张刚健婀娜、质朴厚重、不落时俗”[9](P171)。黄道周的书法美学观和艺术实践是相统一的,他的书法具有“遒媚”和“浑深”这一鲜明特点。

(三)评论力求客观辩证

中国传统文化观重道不重器。评价书法作品先要看作者其人。有些评价,作者人品的因素甚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黄道周认同“大概书法,心正则笔正”[10](P133)的观点,在品评前代或同代书法家作品时,同样将书家个人的品格作为重要标准,但不绝对化,不简单盲从,他总是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阐释个人见解。例如,他评价“贰臣”赵孟頫和晚年沦落为无耻恶霸的董其昌这两位书法家书法作品时,认为虽然二者人品备受诟病,可是从他们取得的书法成就方面来看,也要客观辩证。他说“宋时不尚右军,今人大轻松雪,俱为淫遁,未得言诠”[11](P54),又说“董(其昌)先辈法力包举,临模之制,极于前贤,率其姿力,亦时难佳”[12](P161)。可以看出黄道周还是肯定赵孟頫书法的,“今人大轻松雪”是以人格标准否定艺术成就,故不可取。对于董其昌的书法作品也“法力包举”“极于前贤”,完全可以与前代高水平的书法家的作品相媲美。从现在大家对赵、董这两位书家作品的普遍认识来看,黄道周的书法评价还是比较中肯的,在他所处的年代更是难能可贵。

图1 黄道周《途中见怀诗轴》

二、黄道周的书法风格

汉字从甲骨文开始,历经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不断发展演变,由初期的冗繁逐渐趋于简化,书写逐步统一、规范,以容易辨认和书写为要。汉字优美的书写即成为书法。书法拥有其所独有的美好而丰富的线条、空间等艺术形象,除了具有美的特质外,最大的魅力还在于书法家通过文字传达出来的美学追求、思想倾向、人格精神和学识水平,使人获得心灵的慰藉与震撼,与作者产生心理共鸣。黄道周的书法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作品蕴含隶意,章法行距疏阔

黄道周的书法有隶、楷、行、草书,而楷、行、草书的字形结构和笔法均含有一定的隶意成分,具体表现为字形较为扁平、斜画紧结、一行之中横向笔画空间紧缩,线条饱满丰腴、含蓄,偶见些许雁尾和章草笔法。整体章法则是行距大幅度地拉开,强化疏密空间、黑白色调对比,视觉冲击力强。加上书法线条变化丰富、折角突出,形态曲折迂回、缠绕盘旋,使得作品气势贯通,气韵生动,柔中带刚、阴阳相生,空间构成清奇而协调,章法浑然天成,尽显其所追求的“遒媚”“浑深”美学特征。

(二)用笔峻利果敢,折锋干脆利落

黄道周具有深厚的传统书法功力,加上性格刚毅直爽,又多以自创诗文为书法作品的表现对象、掌握许多异体文字、追求晋人尚韵风格,所以下笔凝练、沉着、果敢,天趣自成。黄道周行草《途中见怀诗轴》(图1),多为露锋起笔,用笔很像“二王”行草书,而又显得异常的峻利、戟举枪横,个性特征明显。该作同时可以看出,黄道周的独到之处:行笔速疾、随心所欲,丝毫没有迟滞之感;用笔把控到位、恰切,时而顿挫方刚,时而流丽圆转,斩截而飞动;字形写法在不经意间,出人意料地打破一般笔画书写顺序,行以奇肆、右抬左泻之笔和游丝“飞白”之笔,在自然中显示出错落而跌宕的风姿。由于其用笔富有个性,形成了奇峰迭起的感觉,产生了颇具变化的艺术效果,作品风格独特。

(三)书写自作诗文,追求文墨俱佳

古往今来,优秀书法家,多数也同时是优秀文学家,书法作品所书写的文字内容常常是其自作的诗文,黄道周在这方面的表现很具有代表性。与王铎存世的书法作品多是对于古帖的临摹不同,黄道周的传世书法除了楷书《孝经》等少数书写经典的作品以外,书法作品的文辞内容多为自作诗文,尤其是其应邀酬谢好友之作,更是如此。正是由于书写的是自己的诗文,因而对于所书文字稔熟于心,能够以舒适的心态,让自己在书写时集中注意力于指间的书法表现,更易于使整个创作过程左右逢源,笔势连绵不绝、腾挪跌宕、提顿缠绕、收放自如、活泼流畅,一气呵成作品,创造出自由自在意境。

(四)作品中常常使用异体字

在黄道周的书法作品中,时常能够看到一些异体字。因异体字在书法创作过程中,有时能改变局部章法,由简化繁或由繁化简,在整体上起到调节平衡的作用。黄道周之所以能够驾轻就熟地使用异体字,是因为他得益于如下两个方面:一是他临习魏晋书家如钟繇、索靖等人诸多法书,其中一些古隶、异体字写法被自然吸收;二是他常年研习《周易》,阅读大量古文,需要精通小学,也因此了解和掌握了更多的古文字应用和写法,增强了用字的自觉性,提高了应用异体字的能力。黄道周的《孝经定本册》(图2),把“法”的异体字“灋”(第六行倒数第三字)用到书法作品之中。这样一来,就点石成金般地激活了“灋”字,同时使得书法作品丰富了字形结构成分和变化手段,让它与邻近的的“法”(第五行倒数第四字)有着不同的面貌,避免雷同,让人犹如登峰揽胜一般,感到新奇、别致,平添了情趣,增加字形美感成分。

图2 黄道周《孝经定本册》

三、黄道周书法对新时代书法创作的启迪

(一)与时俱进,彰显价值

明朝晚期,社会政治灰暗,而文化思想异常活跃。在这样的背景下,流淌着一股变革洪流。当时的人们更加追求个性,社会生活、审美趣味发生很大变化,书法作品形式进一步发展,布置上墙成为时尚。加上造纸技术的进步、大尺寸宣纸的出现,提供了物质条件,使得书法逐渐进入建筑装修方面,出现动辄六尺或八尺的中堂、立轴和榜书牌匾等大作品。黄道周与时俱进,深入探索,创作了相当数量的行草书大作品。这些作品无论是线条用笔、字形结体,还是整体章法、作品构成,都达到与作品规格、空间装饰相协调的较高层次艺术美的境界,成为了八尺立轴等大尺寸书法创作的成功范例。当前,一些楼堂馆舍或展厅等建筑空间面积巨大,比起黄道周所生活的时代,需要有更大尺寸的作品与之相搭配,进行布置、布展。黄道周的行草书大作品,能够给当代书法创作提供有益的借鉴,让作者站在古代先贤的既有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创作出适应环境需要、大型高水平的书法力作,满足社会文化需求。

(二)取法乎上,守正创新

自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取得重要书法成就以来,历代书家常常以师从法度严谨的“二王”书法为起点。这本是一条正道,而书学的规律是学成规范、养成规矩之后,还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行,写出己意。如果囿于既有的前人面目则固步自封、拾人牙彗。从元代至明代中期,有的书家几乎以完全承袭“二王”的书法为目标,也取得一定的成果。而到了晚明,这种雷同的美学范式已经使人们产生审美疲劳,显然已经不被许多具有革新精神的书家所认同。黄道周与王铎、倪元璐等基于“二王”的书法传统,拓宽视野,关注并研究东汉的索靖和曹魏的钟繇,以及宋代苏轼等人书法,取法高古,“守正创新”[13](P10),在结体、笔法和章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各有建树。黄道周的起笔大量使用侧锋,转笔翻折,从而字体呈现横向右抬的笔势,而字间距比较密、行距比较疏,最终开启并引领了另一种书法形式的美学取向,形成了“黄漳浦体”。黄道周等人的创新精神对清代金石味书法的兴起产生了启发作用,黄道周的书法风格还直接影响了沈曾植、潘天寿、来楚生、沙孟海、潘主兰等多位近现代书法大家。

(三)人书合一,德艺双馨

黄道周书法内涵意蕴深刻而丰富,不但有书法艺术本身的学术价值,而且更有崇高的社会文化价值。其所反映出的文化信息,不是仅用“个人风格”所能概括,它融会着他太多的道德、文化修为,生发着深邃的历史厚重感,令人仰慕不已的有其艺术美,更有其人格美。在不断演进的中国书法发展过程中,黄道周书法独树一帜,有力地提振了晚明书法的历史地位,进一步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宝库。黄道周的书法人书合一,艺术与思想、道德相互作用,书法成了个人综合文化修为的有机统一体的物质存在,读其诗文、观其书法,作品传递给人的是对理想、家国和道义的追求情怀。而新时代书法家更应坚持道义存于心中,努力培养自己拥有高雅的情趣和节操,做到德艺双馨,服务社会,报效国家。

猜你喜欢
黄道周书法作品书写
Unwritten 尚未书写
书法作品选登
用什么书写呢?
黄道周和徐霞客的灵通山印记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黄道周之灵通山行迹考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黄道周
我行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