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银屑病家族史的炎性线状疣状表皮痣一例

2020-06-18 08:01林敏路永红刘艳伍瑶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线状角化阴囊

林敏 路永红 刘艳 伍瑶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610017

患儿男,9岁,因左腹股沟、阴囊及肛门左侧角化性丘疹伴瘙痒8 年就疹。8 年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左侧腹股沟出现散在分布的粟粒大小皮色丘疹,瘙痒明显,夜间尤甚。皮损逐渐增大呈疣状,累及阴囊和肛门左侧及会阴部。患儿曾多次在外院治疗(具体不详),效果欠佳。既往体健,患儿父母非近亲结婚,其母怀孕时无用药史,足月顺产。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患儿祖父及父亲均于当地医院皮肤科门诊确诊寻常型银屑病。

体检:患儿身体和智力发育正常,系统检查无异常。

皮肤科情况:左侧腹股沟、阴囊左侧可见疣状增生的丘疹及斑块,呈线状排列,基底较红,表面覆少许角化性鳞屑,部分皮损露出浅表糜烂面,伴黄色痂壳(图1A)。肛门左侧及会阴部可见少许裂隙(图1B)。

阴囊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多灶性角化不全,在增厚的角质层内角化不全和角化过度交替出现,角化过度栓下颗粒层增厚,角化不全栓下颗粒层减少,棘层肥厚,真皮浅层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少许淋巴细胞浸润(图1C)。

诊断:炎性线状疣状表皮痣(inflammatory linear verrucous epidermal nevus,ILVEN)。

图1 炎性线状疣状表皮痣患儿皮损及组织病理 1A:患儿左侧腹股沟及阴囊左侧疣状增生的丘疹及斑块;1B:患儿肛门左侧及会阴部可见少许裂隙;1C:患儿阴囊皮损组织病理显示角化过度栓之下颗粒层增厚,角化不全之下颗粒层减少,棘层肥厚,真皮浅层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少许淋巴细胞浸润(HE×200);1D:治疗1个月后随访,患儿左足第4、5趾背新发角化性丘疹

治疗:予卤米松与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交替外搽,治疗1 个月后,皮损较前变平,瘙痒无明显缓解。左足第4、5 趾背新发角化性丘疹,部分融合成斑块(图1D)。予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50 mg/次每日3 次、酮替芬0.5 mg 每晚1 次,外用地奈德乳膏封包皮损每晚1次,每次30 min。治疗2个月后皮损无明显消退,后失访。

讨论 ILVEN 是表皮痣的一种少见类型,常表现为沿Blaschko 线排列的红斑鳞屑性疣状损害,单侧分布,左下肢常见,持续存在,瘙痒剧烈,治疗抵抗。目前已有家族发病、成人发病及泛发病例的报道[2-3]。该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仍有新发的角化性丘疹,提示该病仍在进展,可能是泛发型的早期表现。

Özdemir 等[4]曾报道1 例ILVEN 合并银屑病,认为本病与银屑病有相似的发病机制,如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上调。国内曾报道1 例ILVEN 伴同侧线状银屑病,作者认为两者是相互独立的疾病[5]。该患儿的祖父及父亲均患银屑病,但其皮损的组织病理改变未见典型的银屑病样损害,该病例与银屑病的相关性尚有待研究。

ILVEN 需与线状银屑病鉴别,虽然二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表现有时相似,但免疫组化表现及以下几点可用于鉴别:①ILVEN 往往比线状银屑病更痒;②25%~30%的线状银屑病患者可出现Koebner 现象;③线状银屑病患者对抗银屑病治疗反应良好,尤其是生物制剂。此外还需与线状苔藓鉴别:后者多在1 岁左右发病,一般无瘙痒,皮损角化不明显,可自发消退。此外,发生于皱襞部位出现糜烂渗出时易被误诊为湿疹,如本文患儿肛门及肛周皮损,但湿疹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有效,且无持续存在的倾向。

本病治疗困难,口服阿维A及外用维A酸制剂、卡泊三醇、氟尿嘧啶乳膏等近期有效。宋珺等[6]曾报道1例用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外用药治疗有效。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线状角化阴囊
阴股沟岛状皮瓣修复阴囊皮肤软组织缺损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不可判定性
3例易误诊脂溢性角化病例展示及分析
实对称矩阵对角化探究
阴囊坠胀会是什么疾病
阴囊瘙痒不可小觑
关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几点思考
实对称矩阵正交相似对角化的探讨
线状生命
阴囊潮湿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