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实践研究

2020-06-19 08:05沈娇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4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融合

沈娇

【内容摘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又能增加教学内容的深度和思索空间,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初中学生处于人生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很多社会问题直接影响了青年一代的成长和良性发展。初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可以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积极的因素,给学生心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关键词】初中语文 传统文化 融合

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经过了千百年的考验,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具有传承价值。语文教材和传统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初中语文教材源于文化,抛开传统文化,语文教材如同无源之水。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下面主要谈几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实践的方法。

一、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灵活传递碎片融合

初中的学生处于叛逆期,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适当的转变自身教学方式,有意识的来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老师可以以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为基础,让学生了解本地的一些民俗风情。比如,民间二十四节气有很多宝贵的传统文化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涉及到类似这样的内容,可以借助其内容有效融合进传统文化的内涵。老师可以利用课内、课外两个课堂进行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将教学内容反馈到课外的学习中,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时可以形成良性循环。如学习《中国石拱桥》时,老师可以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了解当地一些有名的建筑情况。上课中,老师以当地有名的建筑为切入点,有效的融合该建筑的来由、出现的原因和其文化内涵,融入到阅读教学中。还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后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了解建筑发展的缘由,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老師可以将传统文化切割为很多小单元,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实施渗透,灵活传递到教学中,进行碎片式的融合。课堂是主要的授课场所,这样的教学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前预习,课后拓展等方式,学生将学习内容融合到生活中。老师根据教学要求来决定融合哪些文化内容,充实了教学内容,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学习《爱莲说》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莲花所具有的象征意义,还可以让学生探究有关莲在佛教文化中的地位等,或者结合其他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古人的清高文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教学中发掘传统文化的相关元素和内容,对学生进行修身正己的教育。

二、立足初中语文教材,集中融合某一元素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背景下,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占比不断增加。部编版教材按照一定的主题将相关的学习内容划分到相同的单元中,比如四季美景、人生之舟、家国情怀、生活哲理、文明印迹、民风民俗、情趣与理趣、理想信念等等不同的主题,可以是阅读教学,也可以是综合性的学习等。语文教材中不管课文内容是神话传说、古圣伟人、还是传奇小说、古诗词等,都直接体现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其中的人文意义,进行良好的文化传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立足初中语文教材,深入挖掘其潜在的传统文化内涵,有效融合起来。

老师可以运用单元教学的方式,把传统文化的某个元素和内容集中性的呈现出来。比如八年级上册的六单元主题是情操与志趣的古诗文诵读,主要包括《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天降大任于是人也,《愚公移山》/列子,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诗词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行路难(其一)/李白、雁门太守行/李贺、赤壁/杜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教学中除了尊重原著内容,老师可以在单元中以情操与志趣为主要元素,集中性的进行文化的渗透,整体把握,感知其中的内容,体味其思想,把握其感情,品味赏析,借鉴写作,既可以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又可以提高现代汉语的语言修养和表达能力。

三、持续融合传统文化,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好语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学习语文要处于知识量化的积累中,量变引起质变。初中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的实践融合,不仅要碎片化的渗透、集中化的整合,更重要的是要有持续性,才能增强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效果。部编版教材针对古诗文的篇目和数量整体增加了,但是也充分考虑了各个年级的接受程度,更好的考虑了其篇幅长短和难易程度等一些问题。所以在初中语文融合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持续的不间断的养成学习传统文化的一个良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要确保传统文化更接地气,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年级的学生课业压力不大,认识传统文化还不够清晰,老师可以整理相关的一些短小成语故事,课前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八年级的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相对提高了,老师可以进行主题探究,引导学生来发掘传统文化的内涵。九年级的学生,可以进行一些回顾与反思,有意识的积累更多知识,提升自身的能力,加深学生理解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持续性的融合传统文化到教学中,形成学习传统文化的习惯。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密切关注和传统文化的融合,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丰厚与博大,潜移默化的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深刻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与丰富内涵,为了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也为了更好的提高语文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老师要做好引导者,积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语文教学内容,更好的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彩晴.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探讨[J].学周刊,2019(23):112.

[2]李秀绒.注入传统文化精髓,优化初中语文课堂[J].华夏教师,2019(14):42-43.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新安中学)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初中语文融合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融合》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