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主题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策略

2020-06-19 08:29张华珍
中国瓜菜 2020年5期
关键词:规划设计

张华珍

摘 要: 休闲农业是融合了农业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社会功能于一体的新兴朝阳产业,它不但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各类主题农业观光园不断涌现。笔者实地走访了河南省周口市各农业观光园,结合该市农业观光园发展现状,依托其资源优势,阐述了当地蔬菜主题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策略,包括园区功能定位、各功能区的设置、管理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及营销策略,以期为当地蔬菜主题农业观光园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蔬菜主题;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05   文献标志码: C   文章编号: 1673-2871(2020)05-078-04

1970年,我国休闲观光农业从台湾开始萌芽。1988年,深圳举办了首届荔枝节标志着大陆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始[1]。发展至今,整个产业呈现“发展加快、布局优化、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发展特点,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业态、新亮点。“十二五”时期游客接待数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均超10%。近年来,随着人们休闲需求的多样化,主题农业观光园作为主题公园和休闲观光农业园相结合的一种新形式应势而生,桃主题、食用菌主题、花主题、茶主题农业观光园已相继有报道。蔬菜作为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提供了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蔬菜种类繁多且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如何打造蔬菜主题农业观光园,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使游客获得一种全新的旅游体验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周口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农业资源丰富,辖2区7县1市。目前,周口市共有农业观光园41个,综合性农业观光园共有10个、桃主题观光园5个、桑葚主题观光园1个、向日葵主题观光园1个、垂钓主题观光园1个、草莓主题观光园23个。主要农业观光园(表1)多于2010年后相继规划建成,吸引了本市及附近县市很多市民前往游玩。然而,两方面的问题十分凸显:节假日期间各个园区游人如织,远远超出了园区的接待量,秩序混乱,餐饮区和各个活动区人满为患,游客投诉量较多;很多观光园跟风建设,没有自己的特色,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行业陷入了兴建一批、倒闭一批的怪圈。如何建设特色鲜明的农业观光园是周口市观光业面对的突出问题。

周口市扶沟县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扶沟县蔬菜生产技术服务中心聘请了省内多名专家学者为技术顾问,与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联合开展新产品、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周口市农村常住人口496.2万(数据来源于2019年周口统计年鉴),占全市人口的57.2%,三农问题历来是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依托优势资源,建设蔬菜主题鲜明的农业观光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笔者在实地调研和参阅文献的基础上,给出了蔬菜主题观光园规划设计策略,以期促进当地观光农业的健康发展。

1 功能定位

依据园区所在地的自然资源,紧紧围绕蔬菜主题,充分利用田园景观、当地民俗风情和乡土文化,在体现自然美的基础上,运用美学和园艺技术,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和农副产品,建设集观光、有机蔬菜采摘、科普教育、农事体验、私家菜园为一体的蔬菜主题农业观光园。园区功能定位如下:

1.1 生产功能

蔬菜生产是蔬菜主题农业观光园的基本功能,为其综合发展和运行提供了产业支撑和不竭的动力。与大田生产的不同之处在于,园区采用先进的农业种植模式和栽培技术种植品质优良的蔬菜,满足游客绿色消费的需求(图1)。

1.2 观光功能

观光是农业观光园兴起之初,游客最根本的需求。五彩缤纷的叶菜类蔬菜、千姿百态的瓜菜类蔬菜、形状各异的茄果类蔬菜经过一定的搭配都可以形成引人注目的景观。将芳香蔬菜种植在园区道路两旁,更能给人以别样的观光体验。水生蔬菜大多花色艳丽、外形奇特,也可以形成不错的景观效果。利用蔬菜的立体墙面栽培、屏风式栽培等不同种植方式,塑造不同景观。根据蔬菜生育期不同和温室栽培技术,打造园区四季有菜可摘、有景可观的效果(图2)。

1.3 科普教育功能

科普教育功能是21世纪观光农业的重要发展趋势。主要以儿童、青少年学生以及对农业知识感兴趣的游客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展示蔬菜的种类及其生长过程、无土栽培和基质栽培等高科技种植方式传播相关农业知识,达到科普教育的目的(图3)。同时,园区内蔬菜都挂牌种植,标明科、属、种,产地、分布、栽培特点和营养价值。游客在观赏过程中也会对它们有更深入的了解。

2 功能区设置

2.1 蔬菜展示和采摘区

分区域种植常见蔬菜、特种蔬菜、芳香蔬菜、水生蔬菜,注重色彩搭配形成独特的园林景观,以艺术化的形式,展示蔬菜稀有、奇特、新鲜等不为游客所熟知的一面,满足游人的视觉感官。向游客展示有机蔬菜种植过程,并开展采摘活动,让游客玩得开心、吃得放心。

2.1.1 常见蔬菜 将餐桌上常见的蔬菜品种种植在不同的分区,向游客展示蔬菜的生长特性的同时开展采摘活动。按照食用部位不同可分为茎菜类、叶菜类、花菜类、果菜類。

2.1.2 特种蔬菜 特种蔬菜是从国内外不同生态区域引进而研发的或野生蔬菜经过驯化而得到的新型蔬菜。特种蔬菜较普通蔬菜营养特异、风味独特,具有较好的保健功效和较高的观赏价值。常见的有雪樱子[2]、红莲草[3]、红菜头[4]等。

2.1.3 芳香蔬菜 芳香蔬菜就是能够产生芳香气味和具有一定药用价值的一类蔬菜,其器官和组织中多含有芳香族化合物和酯类化合物。近年来,园林芳香新秀有紫苏[5]、罗勒[6]、香蜂花[7]等。

2.1.4 水生蔬菜 水生蔬菜是我国一类传统产业,大多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种植。近年来,人们在提高水生蔬菜经济价值的同时, 也在不断开发部分水生蔬菜的园林应用价值。目前,园林水景中应用比较多的有莲藕、慈姑、莼菜、芡实和荸荠等,它们为我国传统的水生蔬菜。

2.2 种植体验区

以体验为目的,让游客近距离接触并体验蔬菜园艺方面的知识。专门划定特定的区域供游人体验蔬菜种植,让游人充分参与其中,享受种植蔬菜所带来的乐趣。近年来,农业观光园内大部分体验者都是儿童,可以特意为儿童量身打造体验活动,根据孩童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项目,配置合适的园艺工具、材料。同时,可以简单加入游戏的环节,增强趣味性,寓教于乐。

2.3 温室区

温室由于可以人为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尤其是智能温室可以节约大量劳动力,在各观光园十分常见。温室内可种植高附加值蔬菜,也可以向游客展示现代化无土栽培、立体种植等先进的种植方法以及微滴、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温室区可以作为观光园区秋冬季主要观光和活动区域。

2.4 私家菜园区

近年来,随着大家绿色消费观念的增强,大部分市民都很乐意租赁一块私家菜地种植自己喜欢的蔬菜。园区提供种子、耕种工具以及相应种植技术指导。游客亲力亲为“种、摘、食”,食用不完的蔬菜也可以委托园区进行售卖,也可以“以物易物”交换别人种植的蔬菜。游客在深度体验农事活动的同时,还吃到了放心的绿色蔬菜,正是租赁私家菜园成为热潮的主要原因。也可以在园区安装智能设备,使租赁者可以随时随地观测到租赁区蔬菜的生长状况。

2.5 蔬菜文化区

以蔬菜文化为主题,开展诸如蔬菜的历史演变、各国各地蔬菜饮食文化等相关文化展示,进一步拓展科普教育层面,增加深层次的旅游体验。设置蔬菜文化馆,为游客展示蔬菜的发展历史、展示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蔬菜文化,令游人感受到更深层次的蔬菜文化魅力。展示的方式有实物加图文的展示墙、视频、模型、小讲座、画册等。

2.6 蔬菜深加工区

游客在采摘园固然可以采摘到新鲜的蔬菜,但是采收后的蔬菜仍是活的有机体,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长时间贮存营养成分的流失和败坏不可避免。而且,蔬菜的生产是有季节性和地区性的,将旺季过剩的新鲜蔬菜和特产蔬菜进行适当的加工,有利于调节蔬菜生产的淡旺季。

园区内建设蔬菜深加工区可以延长销售线,增加蔬菜附加值,提高园区收益。蔬菜传统加工方法有腌制、干制、榨汁等。近几年,出现了蔬菜粉和蔬菜纸等新的蔬菜加工方法。蔬菜粉[8]和蔬菜纸[9]不仅仅起到了延长蔬菜保质期的作用,由于具有低糖、低钠、低脂、低热量的特点可以供特殊群体食用,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3 管理措施与预期效益

3.1 规范管理,打造特色产品

近年来,随着观光农业的快速发展,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尤其像周口市这样经济欠发达的小城市,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是园区面临的最大困难。园区要通过培训教育打造专业的管理队伍,以责权利对等和奖罚分明的原则充分挖掘员工的潜能。员工以良好的态度、娴熟的技能和灵活的技巧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才能使游客满意,园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才会得以提升。

提高园区的商业化水平,打造特色产品。积极拓宽销售渠道,针对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扩大并稳定客源。在重大节日或当地民俗活动期间开展专题活动,以“最臭的蔬菜” “最多变的蔬菜” “最美味蔬菜” “神话里的蔬果”等主题,进行一系列创意展示,营造园区客流高峰。将附近的市民发展为园区的会员,针对他们开展免门票优惠活动,通过采摘和土地租赁活动使他们成为园区的常客,促使他们在闲暇的周末都会到园区来采摘,解决日常生活所需。同时,积极和当地的幼儿园以及教育机构联络,建立他们的第二课堂活动基地。

3.2 科学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园区开发和运行过程中注意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科学利用土地和合理使用农业技术,满足游客绿色消费需求的同时,规避因大量施用无机肥、农药、催熟剂、保鲜剂等造成土壤板结、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土壤和水体及空气污染等问题。同时,蔬菜主题农业观光园将会改变传统的蔬菜种植和销售方式,促使蔬菜产业格局的转变,解决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并有效带动当地旅游和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潘贤丽. 观光农业概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 王石麟,吉美林. 雪樱子种植技术[J]. 上海蔬菜,2010(5):79.

[3] 张吉通. 园林新秀-美国红莲草[J]. 花卉,2007(5): 23.

[4] 周淑荣,包秀芳,董昕瑜. 紫菜頭栽培方法[J].  特种经济动植物,2014,17(11):45-47.

[5] 王德宝,包迎春,包万柱. 紫苏功能特性及产品加工研究进展[J].北方农业学报,2019,47(5):96-99.

[6] 钱前,张秀娟. 罗勒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南方农业,2019,13(27):10-11.

[7] 王凤兰,黄子锋. 香蜂花的利用及主要栽培技术[]].特种经济动植物,2004,7(5):24-24.

[8] 王丽,李淑荣,罗红霞.国内外蔬菜粉加工研究进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6,7(7):215-219.

[9] 李玟雨. 蔬菜纸的加工技术[J]. 农村百事通,2019(6):45-45.

猜你喜欢
规划设计
电信管线资源管理系统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数字化电网技术在电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城市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规划的设计与实现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研究
城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
提升榆林地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水平实现林业健康稳定生产
农村配电网升级改造规划原则及方法研究
论配网自动化的规划设计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