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碱性食物”养胃靠谱吗

2020-06-19 08:49王璐
食品与健康 2020年6期
关键词:酸碱性蔬菜水果养胃

王璐

在朋友圈里,关于碱性食物的传闻有很多,比如吃“碱性食物”能改变体质,能“决定”生男生女,“碱性保健品”能预防和调理慢性病,能防癌……最近,有人来咨询我:“吃碱性食物是不是能养胃?”要想讲清楚这个问题,得从碱性食物的来龙去脉说起才行。

“碱性食物”包治百病的骗局

一位名叫罗伯特·奥尔德姆·杨(Robert O.Young)的美国“医生”在著作《pH值奇迹:平衡饮食,恢复健康》中提出了“酸碱性体质”的说法。这本书曾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很多国家畅销。这本书的主要观点是:酸性体质会导致很多疾病,吃碱性食物能让人变成碱性体质而远离疾病。肉类和蛋奶等动物性食物被认定为“酸性食物”,蔬菜水果则属于“碱性食物”。这种观点在我国也有不少人相信,甚至有人因为这个理论而只吃素,不吃肉。

在25℃的温度下,当pH<7的时候,溶液呈酸性,当pH>7的时候,溶液呈碱性,当pH=7的时候,溶液呈中性。用试纸给食物按照pH值分出酸碱性是非常简单的。不过,“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并不是以试纸或指示剂检查食物本身得出的。不同食物中含有的矿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不同的矿物质进入人体,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后,能形成呈酸性或呈碱性的化合物。举例来说,蔬菜、水果、牛奶中钾、镁、钙等矿物质含量相对较多,它们在体内容易和阳离子结合形成呈碱性化合物。而肉蛋类食物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硫、磷等矿物质,它们经过代谢后容易和阴离子结合形成呈酸性的化合物。从这个角度来说,食物的确有“酸碱性”之分。但我们绝对不能简单地认定“碱性食物”有益健康,“酸性食物”有害健康。

事实上,只要我们学习一些基本的营养学知识就会明白,如果只吃植物性食物,容易造成优质蛋白缺乏等营养不良现象。而且,大多数被明确诊断为患有某种疾病的患者,不可能单靠吃某些食物来治愈。任何食物都不可能“包治百病”。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位提出“酸碱体质”理论的罗伯特·奥尔德姆·杨,于2018年11月在美国圣地亚哥法院被判决赔付一位癌症患者1.05亿美元。原因是,这位患者听信他的“碱性食物能防治癌症”的说法,放弃到正规医院治疗,改为吃由其售卖的“碱性食品”,导致病情恶化。美国法院以天价赔偿的方式认定此人为“骗子医生”。不过,至今依然有不少人相信这套理论,并将其应用在自己的饮食生活中,甚至因此威胁到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碱性体质”更健康属于伪科学

很多人认为,常吃或多吃碱性食物,就能让身体也慢慢地呈现“碱性”,变得更加健康。这是非常严重的误区。人体的pH值取决于体液的酸碱性。健康人体液的酸碱性是极其稳定的,大约在7.35~7.45之间,呈弱碱性。这是因为,人体大部分的组织、器官、细胞只适宜在这个pH值范围内存活。这是人们健康存活的基础要求。否则,无论是“过酸”还是“过碱”都可能会引起生命危险。此外,人体有部分器官的生理环境呈酸性:胃内有胃酸呈强酸性;正常女性阴道内因乳酸杆菌的存在而呈弱酸性。

为了确保体液长期维持酸碱平衡状态,人体进化出了不止一套“酸碱平衡缓冲系统”。其中包括由食物代谢产生的血液酸碱平衡缓冲系统:“碱性食物”进入人体,经过代谢后主要以金属阳离子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如二价的钙、镁,一价的钾。它们能在一定程度上中和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物质,帮助人体的pH值维持在7.35~7.45的平衡状态。那些宣扬“碱性体质活百岁”“碱性食物包治百病”的说法,是将“碱性食物”的这一作用进行了夸大。只有某些严重的疾病才会导致人体出现体液偏酸性或偏碱性的情况,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末期因呼吸衰竭引起的呼吸性酸中毒,严重肾病导致的代谢性碱中毒等。

因此,食物进入人体代谢后有“酸碱性”之分,但“酸碱体质”的说法是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属于伪科学范畴。人体的“酸碱性”不会因为摄入某些食物就发生改变。如果人体出现了“偏酸”“偏碱”的情况,那是严重疾病所导致的,绝非“酸性”体质导致生病。因果不可颠倒。

“碱性食物”与养胃

“吃碱性食物养胃”恐怕没有太多科学依据。一方面,食物会刺激胃酸大量分泌。而胃酸的pH值为1~2,任你吃什么“碱性食物”也不会令胃液变成“碱性”。另一方面,“养胃”这种说法太过笼统。胃肠道疾病分很多种,有些胃肠道疾病,例如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胃酸分泌过多的状况;而另一些胃病则可能导致胃酸分泌不足,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两类疾病的治疗方向完全不同,又怎么可能用同一类食物来食补呢?

“养胃”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未雨绸缪,更要防微杜渐,也需要亡羊补牢。所谓未雨绸缪,指的是您平时应少吃、不吃会给胃肠道增加负担的食物。例如,少吃深度加工的油炸食品,含大量油脂、糖分的甜品点心等。此外,还要确保三餐规律,不长时间挨饿,不暴饮暴食。让胃肠道的工作张弛有度、劳逸结合。

所谓防微杜渐,是指您如果发现自己吃了某些食物后感到胃肠道不适,就应及时调整,少吃、不吃这类食物。譬如有些男士,一喝酒就胃疼,却为了应酬大量喝酒,最终导致胃出血。胃肠道会及时又诚实地反馈给我们它的“感受”,我们不能对其视而不见。

所谓亡羊补牢,是指您如果发现自己有胃肠道不适症状,应该积极求医治疗。同时,还要遵从医生和营养师的建议,规避不适合自己吃的食物,尽量选择有利于胃肠道疾病康复的食物。近几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胃肠道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不少人会主动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这就属于养胃这项工作中的亡羊补牢手段。这种菌寄生在人们胃内,不怕强酸,与很多胃肠道疾病,如胃溃疡、胃炎甚至胃癌的发生息息相关。查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的患者,经过医生评估后及时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避免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而导致更严重的胃肠道疾病。

养胃的“好食物”

1.蔬菜水果粗杂粮

有些读者朋友可能要问:“你不是说吃‘碱性食物不能养胃吗?蔬菜水果不就是‘碱性食物吗?”单靠吃蔬菜水果养胃的确不现实,但绝不是说指吃蔬菜水果对胃肠道健康“没用”。

不少国内外研究发现,蔬菜水果的摄入量越多,患各类癌症,尤其是胃肠道癌症的患病风险就越低。但这并不是因为它们属于“碱性食物”,而是因为它们富含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有利于促进胃肠道健康。新鲜蔬菜水果中所含的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帮助排便,其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还能帮助肠道益生菌增殖。

而粗杂粮类比起精米白面来说,其中的矿物质、B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含量都更高一些,整体营养价值更高。只要选择正确的种类并且加工得相对软糯,食用粗杂粮不仅不会增加胃肠道的消化负担,还有利于消化道黏膜屏障的健康。

2.清淡好消化的食物

一般来说,食物中脂肪含量较低、加工较软烂,就会有利于消化。因此,一日三餐中多吃蒸、煮、凉拌的清淡菜肴,主食尽量熬煮到位,是有利于胃肠道健康的。胃肠道消化功能较弱的朋友,可以适当吃些清淡软烂的营养粥汤。

3.多样化的食物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將“食物多样”放在了六条核心健康饮食建议的第一位,足见其重要性。食物多样是满足人体组织、细胞对各类营养素需求最便捷、最实用、最佳的途径。

如果您希望以饮食促进健康,与其寄希望于“神奇食物”,不如谨记“物无美恶,过则为灾”的古训,通过多样化、适量化的日常食物搭配,来达到养肠胃、健身体的目的。

猜你喜欢
酸碱性蔬菜水果养胃
老人说,多吃猪肚可以养胃有道理吗? 辟谣:油腻的动物内脏才伤胃
用蔬菜水果制作可爱的“小动物”
幼儿园蔬菜水果手工作业一个比一个有才
判断电解质水溶液酸碱性的简单模型
喝粥真的养胃吗
养胃有什么方法
养胃非一碗白粥的事
蔬菜水果动起来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第十单元酸和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