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的桥梁施工危险源安全检查应用研究

2020-06-19 08:52刘芳彭来邓彭勇陈钰婷
西部交通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危险源桥梁施工信息化管理

刘芳 彭来 邓彭勇 陈钰婷

摘要:文章以某特大桥施工项目为背景,采用BIM技术,对施工危险源进行信息化安全管理,通过建立组织架构,完善管理职责,全面分析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和环境因素,创建基于BIM技术的安全检查表模式,借助移动终端设备,对施工危险源实施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工程實例应用表明,BIM技术的实施有利于桥梁施工危险源安全检查,提升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减少施工风险,能有效保障桥梁施工安全。

关键词:BIM技术;桥梁施工;危险源;安全检查表;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U447 A 0 004 4

0 引言

桥梁工程作为我国城市交通路网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建设能够有效改善人们的出行条件,极大地缓解交通压力。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桥梁的建设也将会朝着大跨度、高强度、新结构等方向发展[1],其施工技术日益复杂,施工难度不断增加,也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施工危险源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2],但统计历年数据发现,施工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死亡人数久居不下,说明当下的技术手段未能对施工危险源实现有效管理。寻找新的技术手段,全面分析和管理施工危险源,保障施工现场安全、可靠,已成为桥梁施工安全管理的紧要问题。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简称BIM)技术依托计算机三维软件,创建真实表达建筑物的数字化模型,通过丰富完整的信息数据、三维可视化和仿真模拟等特性实现对工程项目的整体把控,为项目决策提供技术支持[3-5]。时至今日,建筑、机电、地铁、桥梁、管廊、道路等建设项目广泛应用BIM技术[6-8],得到各参与方的一致好评,但在施工安全管理领域中应用较少。本文探讨基于BIM技术的桥梁施工危险源安全检查,创建基于BIM技术的安全检查模式,利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对施工危险源实施全过程管理,并结合工程实例应用其研究成果,检验其具有实用性和推广价值,为同类工程信息化安全管理的实施提供参考与借鉴。

1 桥梁施工危险源概述

1.1 危险源

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种类繁多,其活跃区域分布在各个施工过程中,如扩大基础施工、墩柱施工、吊装工程等。《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009)标准规范中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划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9]。除了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制度体系,避免因管理不善造成安全隐患外,还应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研究物的不安全状态,考虑环境的不利因素,采取妥善的应对措施。其分析结果如表1、表2、表3所示。

1. 2展示类的危险源

由于BIM技术依托计算机三维软件创建建筑信息模型,并不是所有的危险源都可以通过模型展示出来,如人的不安全行为,恶劣天气环境下的施工情况等。能够通过三维模型或者性能分析(包括力学性能)展示出来的危险源被称为展示类危险源,通过添加安全参数信息,实施监控,实时更新,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降低风险,保障施工安全(如表4所示)。非展示类的危险源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措施,完善卫生管理机制,配合安全教育、技术交底等方式实现安全监管。[2]

1.3 安全检查表法

安全检查表法编制于项目开工初期,是对整个项目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一系列排查,以清单的形式记录各种安全隐患,并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10]。

安全检查表是目前安全管理过程中最有效的检查工具之一。通过事先编制系统的、全面的、科学的、不遗漏任何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危险源清单,同时又通俗易懂,能使一线施工人员了解事件的主次之分,起到安全教育和指导作用,为安全预测和决策提供资料支撑[11-1]。但安全检查表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只能对已经存在的对象作定性评价;只有与施工现场结合才能较为清晰,纯粹的室内技术交底不够直观清晰,难以理解;以文档形式开展安全教育,不够直观,培训效果不佳等。

1.4 基于BIM技术的安全检查表模式

通过以上分析,结合BIM技术,提出基于BIM技术安全检查表模式,采用Revit软件建立BIM模型,利用添加项目参数命令,事先输入安全检查标准等信息,然后导入Navisworks软件,浏览模型,凸显安全检查内容,再利用AR等信息技术,借助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设备,即可实现在现场对危险源实施安全检查。通过链接文件功能,将安全检查表等资料文件与模型链接,清楚、直观地对照整改措施,落实整改方案,进一步提升施工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

2 实施流程

2.1 组织构架

2.2实施流程

基于BIM技术安全检查工作需要组建工作小组,落实分工细则,制定安全管理机制,避免因管理缺陷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工作小组职责分工如表5所示。

3 基于BIM技术的安全信息化管理

3.1 BIM安全监管模型

尽管BIM模型包含项目的所有真实信息,但在具体开展各项工作时,大多数信息是用不到的,同时使用还会给操作带来很多麻烦,如打开速度慢,工作效率低下等。为方便后续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秉承“开展什么工作,保留什么信息”的原则,采用美国BIM模型深度标准LOD300标准,保留几何尺寸、名称、材质、位置等基本信息,随后通过项目参数命令添加安全检查标准信息等必要安全信息,方便后期的安全检查与应用,如图、图3所示,为脚手架、桥墩添加安全检查标准信息。

3. BIM安全检查

3..1 车辆、机械设备、危险物品

利用Revit软件创建车辆、机械设备、危险物品模型,通过三维视图清楚地表达车辆、机械设备以及危险物品的数量、位置等情况,再运用明细表功能实现统计功能,如图4、图5所示。

3.. BIM安全检查

将Revit软件创建的BIM模型信息导入Navisworks软件中,通过“全局选项编辑器”设定“界面-快捷特性”,将“类别”改成“元素”,“特性”设置成“安全检查”调出,当鼠标放在所需检查构件上方,即可调出该构件安全检查内容,如图6、图7所示。还可以通过“链接”命令,实现模型与安全资料有效链接,有利于安全工作的整改,如图8所示。

3..3 BIM技术交底

通过BIM的可视化、模拟性以及优化性等特性,可以实现对项目的整体实施监督与控制。传统技术交底基于二维图纸,抽象且不易理解,施工作业人员很难把握其中的构造细节,而利用BIM技术的三维可视化特性,可以开展三维技术交底,直观、清楚,有利于指导施工。通过Navisworks软件的“animator”动画功能制作动画,以视频动画的形式展现某施工工艺流程,并通过AR技术结合虚拟与现实,生动形象,加深施工人员印象,杜绝违章操作,注意施工安全。于此同时,通过Navisworks软件的“Clash Detective”碰撞检查功能,协调各构件之间的冲突问题,生成检查报告、提前进行设计变更,避免因构件碰撞冲突问题引发安全事故。

3.3 BIM安全教育与培训

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通过BIM模型让施工人员了解危险区域,注意危险系数高的施工环节,保持安全意识,提高警惕。通过BIM三维场布,优化布局方案,合理设置功能分区,有效利用有限空间,增加施工工作面,并杜绝材料违章堆积,占用消防通道等现象的发生;在危险区域张贴安全标识和警示标语,告知作业人员施工安全;在临边、洞口等边缘地带设置安全防护栏杆,定期检查,确保安全防护构件连接牢靠稳固;通过动画模拟应急救援预案,让施工人员在安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懂得及时自救、逃生,避免发生二次伤害事故。

4 案例应用

4.1 工程概况

来宾马滩红水河特大桥为一座钢管混凝土特大拱桥,是柳南高速公路路网中的控制性工程。桥身全长553 m,分左右幅桥,规划为双向八车道,整桥全宽达59. m,主体钢结构约14 000多t,为桥面宽度、用钢量全国之最。

该桥跨径大、工程量大、施工困难,在施工过程采用“长线法全拱半拼”拱肋制作技术,“自密实无收缩混凝土+真空辅助灌注”等多项先进技术提升桥梁施工水平,但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为此,该工程运用BIM技术全面模拟桥梁建造过程,对施工危险源实施全过程安全管理,具体应用如图9所示。

4. 应用效果评价

以LOD300标准建立BIM模型,输入安全检查标准信息等安全信息,创建BIM安全监管模型,导入到Navisworks软件,实施基于BIM技術的桥梁施工危险源安全检查,其应用效果评价可以概括为以下3点:

(1)BIM模型清晰、直观、容易理解,信息全面且相互关联。

()基于BIM技术安全检查,有效开展信息化安全管理,对施工危险源实施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将模型文件与安全检查资料有效链接,借助移动终端设备和AR技术,虚拟与现实共存,有利于指导整改方案。通过施工工艺的模拟,指导施工,避免施工人员胡乱施工,从而减少施工风险。

(3)基于BIM技术的安全培训教育形象、生动,让施工人员感觉身临其境,印象深刻,提高其安全意识,时刻保持警惕。结合应急救援预案的模拟,提前培训好应急措施,让作业人员遇到突发事故时能临危不乱,正确应对并有序离场,避免发生二次伤害。

]5 结语

本文以某特大桥为研究对象,利用BIM技术,对施工危险源实施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创建基于BIM技术的安全检查表模式,有效开展BIM安全检查,指导整改方案,三维技术交底、施工工艺模拟、应急救援预案模拟、安全教育与培训等工作,清晰、直观,便于施工人员理解,提高安全意识,重视施工安全,降低施工风险,进一步提升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促进桥梁施工安全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和信息化。

[1]毛井玉.高速公路桥梁施工安全管理因素及改进措施[2].设备管理与维修,019(3):1-14.

[2]Hinze ,edersen C,Fredley .Identifying Root Causes of Construction Injuries[2].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1998,14(1):67-71.

[3]谢 宏,邓朗妮,秦美玲,刘 阳,莫专恒.BIM技术在大体积筏板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的应用[2].广西科技大学学报,019(2):61-65.

[4][3]Smith D K,Tardif 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A Strategic Implementation Guilde for Architects,Engineers,Constructors,and Real Estate Asset Managers[M].ohn Wiley and Sons,009.[2]

[5]华昕若.BIM技术在高速公路跨线桥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2].公路工程,017,4(1):147-151.

[6]吕奖国,殷永高.马鞍山长江大桥项目集成管理研究与实践[2].建筑经济,014(9):35-38.

[7]王 婷,肖莉萍.基于BIM的工程运营管理信息系统架构研究[2].建筑经济,015,36(5):107-109.

[8]林光明.BIM技术在快速公路跨河桥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2].公路工程,018,43(5):181-186,04.

[9]GB/T13816-009,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代码[S].

[10][ZK(#]王孟飞,屈英杰,刘振乾.LEC法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评价中的应用[2].安全,018,39(8):31-33.

[11]张晓阳,张岗虎,许海涛,郑海鹏.施工安全检查风险防范[2].交通企业管理,013,8(8):75-76.

[1]孙文晋,邬洪波.在役公路隧道交通安全性评价技术[2].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019,15(3):184-190.[KH+mmD]

作者简介:刘 芳(1975—),研究方向:建筑施工技术,虚拟仿真技术。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018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基于BIM技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研究”(项目编号:018KY105)

猜你喜欢
危险源桥梁施工信息化管理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措施
桥梁施工中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浅析市政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桥梁施工中的悬臂挂篮技术探讨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化学工业园区中危险源分级模式浅析
如何控制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
构建以危险源控制为核心的施工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