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路兴粤,延伸美好
——河惠莞高速龙紫段建设纪实

2020-06-20 10:09文/图
中国公路 2020年10期
关键词:管理中心隧道工程

文/图

梦想,因奋进而愈发精彩;交通,因延伸而持续抵达。河惠莞高速龙紫段为粤东北山区群众的出行带来了便利,成为他们脱贫奔小康的有效助力。

2020年1月1日上午9时,广东省河(源)惠(州)(东)莞高速公路龙川至紫金段(以下简称“河惠莞高速龙紫段”)顺利开通,这条粤东新通道历时三年多终于建成,为广东乡村振兴、全面致富奔小康,增强粤港澳大湾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建立“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促进广东与泛珠三角的路网连通、强化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引领、加快粤东北赣南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推动珠三角向粤东北山区的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连通大湾区的河惠莞高速龙紫段位于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的S6广龙高速的最北端,北接江西宁定高速公路,往南通往惠州、东莞、广州,全长约152公里,大致呈南北走向,沿线串联龙川、东源、紫金3个贫困县,共18个乡镇,其中龙川和紫金为广东省重点老区苏区,因此,河惠莞高速龙紫段又有“苏区路”之称,是连通粤赣的又一出省通道。

品质思路,高压管理

“交通延伸美好生活”,打造一条生态环保的品质高速是每一名龙紫建设者共同的目标。广东省南粤交通河惠莞高速公路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河惠莞管理中心”)积极发挥项目参建各方在“南粤品质工程”创建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共同推进打造品质工程的路径与机制。

枫树坝大桥

坚持因地制宜、特色鲜明的创建模式

在项目工作大纲基础上,因地制宜,全面考虑区域条件和工程特点,统筹内外约束与边界条件,清晰项目定位,确定创建突破方向与实施步骤,做到既整体推进又特色鲜明。

坚持突出重点、创新驱动的工作方式

着力解决影响工程质量的通病问题、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补短板、抓重点,加大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力度,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发挥参建各方人力智慧,迸发创新活力,实现项目内在质量与外在品位的整体提升。

坚持立足建设、着眼运营的活动导向

在充分总结既往高速公路运营期所显现问题的基础上,按“建管养一体化”思路,围绕建成品质工程的目标,合理配置服务设施,丰富服务内涵,为公众提供持续的品质出行服务,与公司“红棉”营运服务品牌有序衔接,并为其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力。

河惠莞管理中心每季度组织一次质量综合大检查,将检查情况下发通报并跟踪确认整改情况,同时根据工程进展,针对性地组织梁场、隧道、边坡等专项检查。日常巡查、各项定期及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了质量问题,并通过奖罚措施,推动了现场质量问题的整改,也确保了工程质量管理一直处于高压态势。

统筹协调,风雨无阻

河源地区全年雨量丰沛,河惠莞管理中心在施工过程中全面考虑区域条件和工程特点,统筹规划,与工程管理人员探讨、制定最符合项目实际的雨季施工管控方案,稳步推进“南粤品质工程”创建活动。

河惠莞管理中心严格做好路面雨季施工质量管控,从原材料防雨保质到施工组织设计、编制雨季施工质量安全措施及应急方案等方面,坚持“提前介入”,强化技术服务指导,不断完善雨季路基填筑与完善排水系统,督促各施工单位加强投入,不抢工蛮干,合理配置资源,确保质保体系有效运作,避免带病害隐患的进度,“雨天巧干、晴天大干”,克服不利天气影响,有力地保证了雨季施工进展。

河惠莞管理中心也始终坚持安全与质量并行,着重强调雨季防汛防风工作,提前防范,组织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前夕的安全排查和高边坡稳定性监测,确保大型设备设施合理存放、锁止,排查处理其他安全隐患点,确保项目人员财产安全。

链接:

枫树坝大桥属于双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主桥长640米,桥跨布置为160米(边跨)+320米(中跨)+160米(边跨),主桥桥面全宽28米,设计行车时速100公里。

节点管控,攻坚克难

河惠莞高速龙紫段位于粤东北地区河源市莲花山脉的西北麓,沿线环境敏感点多,环保要求高,地形条件复杂,地质条件差,高墩桥梁多,隧道工程规模大。

其中,全线控制性工程黄江2号隧道属于长隧道,左洞长2560米,右洞长2570米,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黄江2号隧道围岩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较发育,地质条件差。河惠莞管理中心深入贯彻“安全至上”的建设理念,严格管理,主动服务;施工单位严格遵循“短进尺、弱爆破、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采取多种先进探测手段及预加固措施。黄江1、2号隧道群采用棚洞相连,使其融入自然,经过18个月的紧张施工,顺利实现安全贯通。

枫树坝大桥位于东江上游的枫树坝水库自然保护区内,该水库是东江流域三大水库之一,承担着珠江三角洲及香港地区供水的重要任务。

为践行绿色公路理念,确保枫树坝水库自然保护区不受施工影响,河惠莞管理中心不断加大现场环保巡查力度,采用汽车吊卸载预制块,避免施工用水对枫树坝水库的污染。同时,施工过程中建立大型泥浆处理池及垃圾处理池,并在塔柱施工期间对爬架使用全围闭防护网,保障施工安全可控。为避免水质污染,桥梁施工过程还大大减少水上作业,同时,设置了下营莨隧道作为动物通道,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桥中跨合龙克服了高温、恶劣天气、阵风频率不定等诸多不利因素。

高空、狭小空间带来的作业工效低是施工中的最大困难。项目技术攻坚组不断优化内模设计,向“小、快、灵”靠拢,细化安装流程,减少拼接和吊装时间,对钢筋进行小型整体化安装,局部位置实现一次性吊装到位,此外,增加箱室通风、照明设备,给工人提供安全、舒适的作业环境。

创新应用,保障平安

科学谋划河惠莞高速龙紫段建设,以品质设计为引领,通过双优竞赛、标杆工程考核,全面推行施工标准化管理,并从细节入手,突出匠心,积极探索先进设备和工法,大力推进微创新,改进小导管打孔机、钢筋网自动焊接、隧道机械手湿喷工艺等,减少公路病害及全寿命周期成本。通过工艺的不断改进和提升,努力实现成品精品化。

坚持“品质工程”数据说话。河惠莞管理中心倡导以信息化手段进行质量检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在实验室、拌和站安装仪器数字传输系统及视频监控系统,路基冲压碾压设备安装GPS轨迹传输系统等,让管理数字化、可视化,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推动工艺创新,挖掘生产潜力。力推“机械化”“工厂化”施工工艺,鼓励参建单位积极探索先进设备和工法,大力推进微创新,引导班组积极打造微创新工艺14项,并全线推广,进一步提高了精细化施工水平;同时,加大“四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让创新的活力在“南粤品质工程 ”创建活动中竞相迸发。

项目建设过程还始终以创建“平安工地”示范项目为目标,减少项目建设对周边环境和当地群众的影响,提前筹划,尽早开展边坡防护工作,坚持开挖一级、防护一级、绿化一级,消除路堑边坡病害,构建“路地和谐”关系。同时,积极响应国务院、交通运输部、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培养专业化的产业工人,提高工人安全知识、素质水平,提高信息化、专业化水平”的要求,大胆探索形成“互联网+安全”模式,先后开发了“安全教育培训系统”和“风险管控系统”手机App,提高了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被评为2018年度公路水运工程省级“平安工地”典型项目。

雕琢景观,传承文化

高速公路路域景观是改善民众出行条件,提升出行品质,展示公路品质的有效载体,是“南粤品质工程”创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项目为山区高速且经过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客家古邑等特点,按照“美丽粤北、客源通途、生态山水、友好穿越”的总体理念,在生态环保设计、落实生态选线上下功夫,通过综合运用各类景观打造手法,因地制宜,制定了一系列景观方案,绿色公路建设独具特色。

工程建设注重对环境少扰动、多保护,追求生态平衡的建设理念,应用了隧道构筑物景观洞门设计、路侧加宽景观带设置、路景相融生态挡墙及沥青拌和站“油改气”等八项技术,既提升了路域景观效果又节能环保,体现了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生态价值。

河惠莞高速龙紫段全线共设隧道7座。为传承发扬佗城南越王的文化历史,项目建设者根据隧道施工情况,组织相关人员对沿线的客家民俗文化进行深入调研,并召开专家会议,在各方的多重助力下,通过巧妙的设计手法、新型的环保材料与施工工艺,将当地文化融入隧道建设,既保证了高速公路通行的质量安全要求,又增加了行驶乐趣。

南粤交通,大道为公,山水无言,有路则兴。河惠莞高速龙紫段盘桓在粤东北的逶迤群山间,像彩练,似蛟龙,凝聚和升华了数万交通筑路人的梦想,连接着粤东北山区群众的出行梦、脱贫梦、小康梦,书写了“交通延伸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管理中心隧道工程
健康管理中心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漾皮肤管理中心
宸山皮肤管理中心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致高中毕业生的一封信
预见2019:隧道的微光
神奇的泥巴山隧道
大型诱导标在隧道夜间照明中的应用
黑乎乎的隧道好可怕
子午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