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吉奥联合阿帕替尼对晚期胃癌2线治疗的临床观察

2020-06-20 09:34魏可芸刘成亮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27期
关键词:吉奥胃癌化疗

魏可芸,刘成亮

(商河县人民医院肿瘤科,山东 济南 251600)

世界范围内,胃癌是第四大常见恶性肿瘤,同时在恶性肿瘤致死率上也是第二大病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胃癌早期发病具有不易察觉的特点,发现时一般已到晚期,我国五年生存率不足20%,而日本五年生存率在世界上是最高的,达到90%,全球5年生存率一般在20%~30%,因此我国胃癌治疗现状不容乐观[1-2]。目前,常见治疗以联合化疗为主,一类化疗方案常见的有FOLFOX方案(用药包括:奥沙利铂、四氢叶酸、5-氟脲嘧啶)、DCF方案(用药包括:多西他赛、顺铂、5-氟脲嘧啶)、XELOX方案(用药包括: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等,常见药物包括多西他赛、表柔比星、顺铂、奥沙利铂、氟脲嘧啶等。由于受到晚期胃癌患者体力等基本身体素质的影响,一类化疗方案容易导致患者无法耐受,因此研究二类化疗方法引起重视[3]。阿帕替尼是新型靶向抗肿瘤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肿瘤组织血管生成抑制其生长,替吉奥是氟脲嘧啶类口服抗癌药,主要成分包括替加氟、吉美嘧啶和奥替拉西钾,本研究比较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的临床疗效、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肿瘤科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9人;二组基本资料显示,对照组男28人,女21人,平均年龄55.27±11.25岁,低分化腺癌24例,中分化腺癌16例,印戒细胞癌4例,黏液腺癌5例;试验组男26人,女23人,平均年龄56.53±12.16岁,低分化腺癌23例,中分化腺癌17例,印戒细胞癌5例,黏液腺癌4例。二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经胃镜及CT检查,确诊为胃癌患者;②卡式评分大于60,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③经过一线化疗效果不理想患者。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肝肾及心脏疾病患者,无法耐受化疗过程及存在交流障碍患者;②年龄大于80周岁;③存在消化系统疾病及过敏患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替吉奥胶囊(维康达,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根据每位患者的体表面积进行给药,体表面积低于1.25 m2,给予40 mg/次;体表面积在1.25~1.50 m2,给予早上50 mg/次,晚上60 mg/次;体表面积超过1.50 m2,给予60 mg/次。所有患者早、晚各1次,连续服用2周,以4周为1个疗程。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阿帕替尼,850 mg/次,1次/d,以4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

近期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肿瘤完全消失,并维持在1个月以上;部分缓解(PR):肿瘤基线病灶长径总和缩小30%;稳定(SD):基线病灶长径总和介于PR与PD之间;进展(PD):基线病灶长径总和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有效率=CR+PR。

检测治疗前后CEA、CA199及TNF-α水平变化:于清晨取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后分离出血清,于零下80℃冰箱中保存待检。血清癌胚抗原(CEA)和CA199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期间发生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等发生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软件SPSS 19.0软件对所有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有计量资料的表示以方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所有对比数据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近期疗效评价

通过观察二组患者肿瘤大小变化,统计人数如表1所示。对照组CR 0例,PR 12(24.5%)例,有效率24.5%,试验组CR 0例,PR 17(34.7%)例,有效率达到34.7%,远高于对照组;试验组SD 22例(44.9%),PD 10例(20.4%),而对照组SD 20例(40.8%),PD 17例(34.7%)。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二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2 治疗前后CEA、CA199及TNF-α水平变化

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如表2所示。治疗前二组患者CEA、CA199及TNF-α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CEA 、CA199含量高于试验组,TNF-α含量低于试验组;二组治疗后各因素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二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治疗前后CEA、CA199及TNF-α水平变化(±s)

表2 治疗前后CEA、CA199及TNF-α水平变化(±s)

组别 治疗时间 CEA CA199 TNF-α(pg/ml)对照组 治疗前 38.46±7.68 67.31±8.65 4.46±0.88治疗后 16.44±3.76 49.84±6.43 5.24±0.92试验组 治疗前 39.21±8.15 68.11±9.12 4.39±0.83治疗后 10.29±2.35 32.74±5.73 6.11±0.95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8例,腹泻4例,骨髓抑制2例,血小板减少3例;试验组发生恶心、呕吐7例,腹泻5例,骨髓抑制2例,血小板减少4例。二组不良反应均在患者耐受范围内,因此未作处理,一个疗程后症状消失。

3 结 论

目前,晚期胃癌的治疗多采取手术结合联合化疗的方式,不仅提高了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改善了生活质量。同时,随着科研水平的提高,医学界重点关注胃癌患者预后问题,精准诊断及个性化治疗胃癌患者的靶向药物的发展得到重视,目前围绕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传递的靶向药物研究取得一定进展[4]。

本文探究二线药物替吉奥和阿帕替尼对晚期胃癌的化疗效果,临床疗效结果显示对照组CR 0例,PR 12(24.5%)例,有效率24.5%,试验组CR 0例,PR 17(34.7%)例,有效率达到34.7%,远高于对照组;试验组SD 22例(44.9%),PD 10例(20.4%),而对照组SD 20例(40.8%),PD 17例(34.7%)。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一使用替吉奥,这与黄毅超等结果类似[3]。CEA、CA199是重要的肿瘤标志物,在胃癌患者中,CA199表达异常,而CEA是属于一个广谱抗肿瘤标志物,CA199与CEA联合可显著提高胃癌患者的诊断率[5]。本文肿瘤因子显示对照组治疗后CEA、CA199含量高于试验组,TNF-α含量低于试验组;二组治疗后各因素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联合用药可显著抑制肿瘤进一步恶化,提高患者免疫力,有助于提高患者预后期生活水平[6]。同时本研究关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二组不良反应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联合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与单一用药无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替吉奥和阿帕替尼对晚期胃癌患者化疗效果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抑制肿瘤进一步恶化,提高患者免疫力,同时不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是治疗晚期胃癌有效的化疗方式。

猜你喜欢
吉奥胃癌化疗
莫瑞吉奥·卡特兰:愿你在此
跟踪导练(二)(3)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替吉奥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分析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单药替吉奥一线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临床疗效观察
替吉奥的严重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