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音乐之燧石,敲善美之灵火

2020-06-21 15:34黄奕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20年22期
关键词:强人明人论据

黄奕

君不见,赤壁侧畔,东坡“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寄托高洁情怀;浔阳江头,琵琶女“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只引得满堂泣泪;边塞疆场,为送别,“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尽显苍凉大气。

追溯千年,自神农氏创造编钟,音乐便与我们相伴;纵览国外,亦有肖邦、贝多芬铸就华美乐章。古往今来,音乐始终如同人们手中的燧石,敲出明亮的善美灵火。

音乐之燧石,敲出前行之火,强人之力。

“音乐中储藏着如斯悦耳的催人奋进的力气。”弥尔顿如是言。美妙的乐声中,少不了慷慨激昂的节拍,凝聚成人们奋然前行的强大力量。国家危难关头,一支《义勇军进行曲》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矢志报国,救国家于水火;改革开放,《春天的故事》唱响经济特区,创造世界发展奇迹;新时代来临,《我和我的祖国》又响彻耳边,激发民族复兴的伟大斗志……音乐如社会之齿轮,若无音乐,社会将空挡滑行。音乐,强人之力,更强国之力。前行之灵火,生生不息。

音乐之燧石,敲出美丽之火,育人心灵。

叶文玲有言:“音乐永远是我灵魂的伊甸园。”诚如斯言。音乐中美的旋律,是洒在心间之如油春雨,浸润着一颗颗追求美好的心灵。子由对“风乎舞雩”放声而歌的向往,让孔子动容;滁州“歌于途”的“负者”也正是在劳作之中仍追求美好的生动体现。因为音乐,我们才得以透过现实,追求一份精神之美好,越过劳累,在诗意原野上奔跑。音乐,育人心灵。美丽之灵火,愈加闪耀。

音乐之燧石,敲出高尚之火,明人道德。

“音乐教育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求。”柏拉图之言堪为妙论。音乐之一节一拍、一字一句之中,何曾未有过道德之真、品性之美?屈大夫行吟泽畔,借歌声抒写爱国情怀;项羽垓下放歌,千古留名;荆轲慷慨悲歌,英勇无畏;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诉说忠义与赤诚……音乐之力量,更加体现在它对美德之弘扬。音乐之燧石,敲出的更是明人道德之灵火。

反观当下,又有多少人手执燧石,却敲出了“怪火”“异火”,为博眼球不惜歪曲历史,迎合庸俗,这让“灵火”又从何谈起?音乐是燧石不假,但我们更要明辨是非,扬善除恶,这燧石方能真正敲出躍动的善美灵火!

执音乐之燧石,敲善美之灵火;明音乐之价值,迎灿烂之明天!

【评点】

此文以下几点值得点赞:

一、结构严谨。文章开头巧设情境,略加分析,顺势提出“执音乐之燧石,敲善美之灵火”这一中心论点;接着从“强人之力”“育人心灵”“明人道德”三个方面入手,着力论证了音乐对人的发展作用,并列式结构扩大了论述的广度;然后联系现实进行说理;结尾呼应开篇,重申论点。全文论证思路清晰,表述严谨。

二、论据典型。论据涉及古今中外,又正反对比,既有典型事实,又有诗文名句。这些论据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三、修辞准确。本文巧用比喻,将音乐比作“燧石”,将音乐的积极影响比作“灵火”,化抽象为形象,富有意蕴;文中引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准确运用,整句和散句的交错搭配,营造出浓浓的艺术氛围,又饱含哲理。

猜你喜欢
强人明人论据
小学低段育人专题活动中当代英雄榜样教育路径初探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背门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聪明人不看答案
聪明人不看答案
“强”与“寿”的分道与融合
你穿错了谁的鞋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