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C告别上海的必然

2020-06-21 15:36钱俊
名车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分站勒芒耐力

钱俊

钱俊

被赛车运动的激烈竞争和背后故事所吸引,成长为中国报道国际赛车运动最前线之人。其工作室同时持有F1、WRC和FormulaE全年采访证,为亚太范围内的多家知名媒体提供图文报道。2018年被选入国际汽联媒体工作小组,成为亚太区唯一委员,这是对其业界地位的认可。

微信:flyingfinn_

每年底的世界汽车运动理事会(WMSC)例會,公布国际汽联各大赛事的下季赛历是惯例。今年从巴黎传出的一条消息令中国车迷相当意外——WEC世界耐力锦标赛告别上海滩。

自2010年,珠海国际赛车场开始承办WEC的前身ILMC(勒芒洲际杯)算起,运动车赛领域的巅峰之战已在中国大陆连续举办了十届。“勒芒耐力精神(Le Mans Spirit)”也算完成世界汽车消费大国的落地。

据笔者了解,此番的办赛续约谈判相当诡异——还没开始就宣告结束。“一上来,WEC方面就宣传包括宁波、武汉甚至珠海都抢着办WEC中国分站!他们还希望上海方面能在各方面多花钱、多出力。很显然,高傲的法国人高看了自己赛事的地位。”知情人士表示。

WEC真是香饽饽?

显然不是。随着奥迪、保时捷、福特等汽车业的巨头先后离开或缩小参赛规模,WEC的商业价值大大降低,从这两年新闻中心的媒体数量上就能一探究竟。即便赛会“入乡随俗”,做出违背西方新闻伦理的事——给本地记者发“车马费”,也无法重现曾经“中国主流汽车媒体大聚会”的场景。

另外,作为2013年起的本地赛事推广方——久事赛事,曾将WEC项目作为“F1不续约”后备选的他们利用各式资源推广赛事,包括只有上海重大活动才有的“街头广告”以及相关部门的赛时帮助。例如“填看台”的任务——今年朋友圈中一张图传得很疯:场上赛车轰鸣,被安排观赛的中学生却在看台整齐自修。

还有,每年颁奖时所剩的观众人数说明了“观众热度”的问题......你也就明白为什么今年“降格”为4小时赛了!

WEC为什么不愿让步?

首先,WEC已不是前几年曾想叫板F1的锦标赛,随着LMP1组玩不下去,转成科技含量倒退的Hyper Car,赛事逐渐从厂商主导型向专业(私人)车队变迁,手头没这么阔绰——据了解,这么多年的上海6小时赛,法国人可是场场贴钱办的!如今,厂商的权重变小也意味着“来中国”已不是维持现状或扩展参赛阵容所需的“必要因素”。

其次,这些年一直活跃在ACO西方赛车俱乐部所举办的赛事,曾拿到过勒芒24小时赛全场亚军的成龙DC车队正缩小规模,甚至会在2019-2020赛季结束后彻底退出,意味着赛事里长期拥有的“中国概念”作古,这势必也令留下中国分站的意义变小。杰拉德·内维(WEC首席执行官)的团队自然选择“横竖横”(破釜沉舟),在谈判中“狮子大开口”。

虽然WEC仍对未来回归中国表示乐观,但按笔者的理解,WEC此番一走或是永别。因为中国现在已经拥有了不少更好的资源:坐拥赛车世界之巅峰的F1,拥有两支半车队的未来旗舰赛事——FE电动方程式(世锦赛),以及领克已摘得桂冠的WTCR世界房车杯,赛程冗长且无前瞻性的WEC难在中国分到一杯羹。

讲完正题,给冬天没赛车看的朋友们推介一部即将在国内上映的赛车电影《极速车王》——讲述1966年勒芒24小时赛福特挑落法拉利的幕后事,勒芒耐力精神的精髓在此显现。

猜你喜欢
分站勒芒耐力
《老人与海》读后感
游戏《穿越小树林》耐力跑教学设计
After 24h:除了耐力之外,适当的放松亦很重要
勒芒24小时最酣畅也最磨人
2017倍耐力年历由彼得·林德伯格掌镜
亚洲勒芒10月重返珠海
经典勒芒
倍耐力亚太赛车产品销量六年内增幅达四倍
分站冠军数决定F1最佳车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