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PO技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观察

2020-06-22 02:47李仕范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26期
关键词:中下段骨膜度数

李仕范

(贵港市中医医院,广西 贵港 537100)

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由于愈合时间长,术后易出现并发症,效果有限[1]。本研究通过70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MIPO技术,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录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共70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成每组35例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年龄平均(39.19±4.03)岁。对照组年龄平均(38.79±4.21)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取仰卧位,麻醉后将小腿前侧切开,逐层分离,暴露骨折部位,骨膜下剥离,复位满意后,克氏针临时固定,放置钢板于胫骨内侧或外侧,调整钢板,固定切口缝合[2]。

观察组采用MIPO技术。取仰卧位,麻醉后不切开骨折端或者有限切开复位骨折端,闭合复位,复位满意后,克氏针临时固定,内踝做小切口,将胫骨远端内侧面显露出来,用长锁定板沿胫骨内侧面向骨膜上潜行剥离,结合lcp钢板固定,固定切口缝合[3]。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包括AOFAS评分、背伸度数、切口愈合时间和下地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的AOFAS评分优于对照组,同时两组的背伸度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切口愈合时间和下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比( ±s,n=35)

表1 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比( ±s,n=35)

组别 AOFAS评分(分) 背伸度数(°) 切口愈合时间(d) 下地时间(d)观察组 87.83±4.81 20.91±3.63 11.03±2.02 14.29±1.59对照组 83.69±7.04 18.27±3.89 11.31±1.86 14.41±1.51 t 2.873 2.936 0.603 0.324 P 0.005 0.004 0.548 0.747

3 讨 论

胫骨中下段骨折在四肢骨折中颇为常见,常伴有内、外或后踝的骨折,发病机制通常为轴向高能量损伤。由于胫骨远端软组织覆盖薄弱,供血机能低,且胫骨中下段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导致软组织损伤严重,皮肤坏死、切口感染及不愈合的几率增高[4]。MIPO技术是一种新型治疗方法,不切开骨折端或有限切开复位骨折端,闭合复位对软组织和骨膜损伤少,降低骨折不愈合和切口感染几率,保障患者的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恢复。

本次研究得出,观察组的AOFAS评分优于对照组,同时两组的背伸度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切口愈合时间和下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PO技术对胫骨中下段骨折治疗有积极作用,减少软组织以及骨膜的损伤,加快术后恢复。

综上所述,针对胫骨中下段骨折进行MIPO技术能改善治疗效果,减少软组织以及骨膜的损伤,加快术后速度,降低骨折不愈合和切口感染几率,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猜你喜欢
中下段骨膜度数
胫后动脉穿支带蒂皮瓣联合膜诱导技术治疗小腿中下段严重开放性损伤
眼镜的度数是如何得出的
小腿前外侧单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图形中角的度数
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中下段输尿管结石的体会
骨膜反应对骨病变的诊断价值
2020 年第1 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2019年第1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隐形眼镜度数换算
胫骨远端解剖钢板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