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策略

2020-06-22 13:00王伟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门票实践性测量

王伟

数学作业是由教师布置、学生自己独立或半独立完成的数学学习内容,设计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数学作业的布置、完成及批改,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课堂所学习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用新的课程理念来指导作业改革,应从注重学生的未来发展、个性张扬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角度去设计数学作业。

一、挖掘传统文化内容,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

当前中考、高考都增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小学数学作业同样也可以进行这方面的渗透。中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被誉为“人类科学史上应用数学的最早巅峰”“中国数学史上一部能够与欧几里得《几何原本》 相媲美的书”)《孙子算经》(有人赞誉为“一部最早却最具智慧且激发人探寻数学奥秘的书”“有物不知其数”“鸡兔同笼”“以碗知僧”等名题都出自此书)《算法统宗》(被中国誉为“珠算宗师”、被日本誉为“算神”的中国明代珠算家、发明家程大位所著的一部集珠算大成的名著,而且是一部数学文化杰作)等,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都含有大量的适合小学生去做的题目。

挖掘这些中华傳统文化中的内容,以其中某部分的经典为基础,结合教学目标设计作业,既可以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习得知识与能力,又能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可谓一举两得。

如可以用《九章算术》中的“约分”来设计作业,以拓宽学生求最大公约数的思路,让学生感受到两千年前我们祖先的智慧,进而心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还可以用《算法统宗》中的“三女归宁”来设计作业,既让学生掌握最小公倍数的知识,又对学生进行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二、增强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解题兴趣

为让学生的学习动机更浓、兴趣更强,作业设计一定要避免机械、重复、枯燥。作业设计应求“新”求“趣”,要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完成作业。

二年级学生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道选择题:下列标志中轴对称图形共有(     )个。

A.3 B.4 C.5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时,我还设计了这样一组作业:

(1)亮亮一家要去西藏旅游,亮亮初步计算一下旅游费用,路费占[59],吃、住、购物占[39],剩下的是门票费用。门票占总费用的几分之几?

(2)亮亮一家三口先乘坐K96次列车从抚顺行驶856千米到达北京。再由北京乘坐Z21次列车行驶3757千米到达拉萨。从抚顺到拉萨共行驶多少千米?

(3)为预防高原反应,爸爸买了一盒30粒装的红景天药物,已经吃了[25],爸爸吃了多少粒?

(4)蓝宝石般的羊湖门票价格是40元,有“圣地”之称的大昭寺门票是羊湖的3倍,有“雪域高原明珠”之称的布达拉宫门票是羊湖的5倍,大昭寺和布达拉宫门票各多少元?

(5)由拉萨返回北京,一家三人打算乘飞机,三张机票比三张硬卧贵多少元?

在上面的轴对称图形作业题中,选择的素材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银行、汽车的标志,这样学生就会觉得十分有趣,就能引发他们学习的欲望;而三年级解决问题的作业以明明一家去西藏旅游为主题。该题通过在旅游中遇到的计算行程、用药、门票、路费等一系列问题,考查了三年级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及简单的加减法、多位数加减法、倍数关系应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些题目的设计,不仅体现了创新的意识,更巧妙地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兴趣。

三、强化实践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数学的学习要积极参与直观的数学活动,体验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要让学生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习惯。

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后,可以设计相应的实践性活动作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各种学具、本班教室的长、宽、高;学校操场的长和宽。同时,学生在以上实践性作业中需要体会到测量一种物体时需要选择相应的工具。如测量普通的学具可以使用直尺,测量操场的长与宽可以使用皮卷尺,测量教室的高可以使用激光测量尺。

在学习了“克与千克”后,还可以设计这样一些实践性作业: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多少?先猜一猜,再量一量,数一数1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此外,1千克花生米大约有多少粒?

通过调查、测量、制作等实践性作业,学生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丰富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发展了应用意识,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

四、重视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是学生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教师精心布置一些有效的作业,能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合作能力。

如三年级学生在学习了“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后,我设计了一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用指南针辨认方向”。在学生认识指南针并学会了指南针使用方法的基础上,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设计了用指南针在教室、操场上辨认方向等合作学习的作业。布置了如下活动记录卡,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通过这样一些有效的作业,使学生体会到了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也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责任编辑:杨强)

猜你喜欢
门票实践性测量
我的专属门票
魔方小区
高中物理教材实践性栏目育人价值及其实现策略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程的第一性
北京“门票达人”办展览
实践性教学应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二十四节气简易测量
日出日落的观察与测量
你所不知道的测量秘密
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