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数学智性课堂的策略

2020-06-22 13:00王晓环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智性路程乘法

王晓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智性课堂成为了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选择。江苏省特级教师陈金飞在其所著的《智性数学课堂》一书中认为, 智性源自智性学习,与惯性学习相对存在。平时,我们见得比较多的智性课堂的学习方式是: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等。在小学阶段构建智性课堂,能够为学生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使学生拥有更多时间去自主的实践和思考,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现代教学理念出发,在构建智性课堂的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感受过程,发展智慧,习得规律。一方面,要在课堂上为学生智慧的发展提供方向。任何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选择,都必须从这一角度出发,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方案。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开发教师的智慧,不断引导学生迸发出智慧。在与学生进行思想碰撞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创新性的教育方法,更有智慧地推进数学教学走向成功。

一、以问题为导向

在智性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如果硬件条件允许,教师应当对学习内容进行合理的布置,让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等平台,更好地吸收与消化知识。在课前导入环节的情境中和课堂中的知识获取过程中,教师也不能只是让学生将关注点仅放在教材这一方面,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讨论问题,自主思考问题。在这样的问题导向的教学过程中,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强化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知识的交互当中获取更为有效的教学反馈,以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在互动过程当中,教师还需要及时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后续的教学计划中进行针对性地解决。此外,提高教学与学生之间的适配性,也能促进学生能力的进一步提升。问题设置的目标应为:以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教学内容预热。

在学习“乘法”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师:同学们,请帮助我解答一道难题,老师家中购买了一些水果,其中苹果2元一个,一共13个;梨3元一个,一共11个;西瓜6元一个,一共7个。请帮我算一算,这些水果的总价格是多少?请尝试写出计算过程。

这个阶段,学生还没有接触乘法,他们只能依靠加法的堆叠计算来慢慢得出结果,算式冗长并且复杂。

生:老师,算出来了,最终的结果是101元。

师:同学们在计算过程中,觉不觉得这个加法算起来很麻烦?而且很浪费时间?

生:式子太长了,手都写酸了。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乘法,能够快速得到结果,优化运算过程,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学习?

在这种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有了初步的学习预热,能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并且对“乘法”学习充满兴趣,能够有效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将合作学习和个性发展相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表现空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灵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小组划分的时候,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要保证组内的学优生和潜能生能够形成互帮效应,要尊重差异性,这样才能够发挥合作学习的价值,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小组设置的目标应为:以小组合作形式促进学生之间优势互补;以小组合作形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如在学习“行程问题”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问题,探索知识的本质。

师:甲、乙两人围绕圆形跑道赛跑,两人同时相向而行,6分钟后第一次相遇,相遇后继续前进四分钟,这时甲回到出发点,乙离出发点还差300米,请问这个跑道的周长是多少米?

(问题提出后,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解答,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解题方法。)

A小组:当甲到出发点时,乙还差300米未到,所以求出乙走完这300米还需多少分钟,就可以求出乙的速度,进而求出跑道有多长。由题意可知,甲4分钟走的路程等于乙6分钟走的路程,所以甲、乙用的时间比是6:4,所以乙剩下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是6×3÷2=9(分钟),这时乙走了4分钟,那么乙要走完这300米用的时间是9-4=5(分钟),300÷5=60(米),所以全程为60×(9+6)=900(米)。

B小组:甲4分钟走的路程相当于乙6分钟走的路程,所以走相同的路程,甲、乙所用时间比为6:4,所以乙走300米的时间是6×3÷2=9(分钟),300÷(9-6)=60(米),60×(9+6)=900(米)。

两组学生给出了两组不同的思路,学生之间想法的不同,能够提升教学的宏观性。这样,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深化学习过程,并且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得到能力的提升。同时,小组讨论的方式,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发挥个人想象力,激活个性思维。

三、以生活场景提升应用能力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开展智性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从贴近学生生活的角度去开展数学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的说服力,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加具体、形象化的认识。这样开展的数学教学,更容易去探索知识的本质,拉近数学和生活的距离,丰富学生知识应用的途径。

在以生活场景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目标应当设置为:教会学生合理运用知识;巧用生活经验,降低知识学习的难度。

如在学习“四则运算”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构建一个“超市购物”的场景,让学生扮演收银员,教师则扮演购买者,通过生活场景中实际问题的解决来引导学生理解并学会四则运算法则。

师:同学们,老师来超市买东西,要买两个布娃娃,一个布娃娃的价格是20元,买两个需要多少钱?该选用哪种计算方法?

生:用加法,20+20=40(元),计算方便简单。

师:那老师要买13个苹果,一个苹果的价格是2元,要用多少元?要选用哪種计算方法?

生:要用乘法,13×2=26(元),重复的堆叠计算用乘法,简单快捷。

师:如果两种算法加在一起,20+20+13×2,我们该如何计算?

生:应该算做53×2=106(元)。

生:不对,应该分开算,加法算加法,乘法算乘法。

这时,学生之间发生了辩论,在学生的辩论基本上达到预设以后,教师就可以带出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

师:当加法和乘法在同一个式子出现时,乘法的优先级要高于加法,应当先算加法,再做乘法,才能够保证计算的正确。

教师通过这样生活化的场景来进行教学,不仅降低了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同时也使他们学会了在生活中如何利用四则运算知识。这样,就能够大大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责任编辑:杨强)

猜你喜欢
智性路程乘法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走的路程短
公平的方案
用智行剖析传统
智性恋
关于线性变换乘法与矩阵乘法
乘法猪
谁少付了钱
谈谈有关“平均速度”的易错计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