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市二化螟重发原因及防控对策

2020-06-23 12:11杨强潘秋波李建群朱晓海陈永全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平湖市二化螟羽化

杨强,潘秋波,李建群,朱晓海,陈永全

(1.平湖市植保土肥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平湖 314200; 2.新埭镇农业农村办公室,浙江 平湖 314211)

平湖市地处杭嘉湖平原,全市单季晚稻常年播种面积约1.5万hm2。21世纪初以来二化螟在平湖市常年发生较轻,但随着气候条件、栽种制度的不断演变,特别是近年来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二化螟种群数量不断增长,严重威胁农作物生产安全。

1 发生概况

2017年在部分杂交田块二化螟出现爆发为害,发生面积0.12万hm2。冬前对二化螟虫口密度进行调查表明,平均每667 m2残留3.73万头。乍浦镇出现二化螟集中为害倒伏田块,严重田块每667 m2虫量可达26.9万头,基本颗粒无收。2018年二化螟为害面积进一步扩大,全市二化螟发生面积超过1万hm2,冬前残留每667 m2平均3.13万头,其中杂交水稻8.42万头,周边常规水稻平均残留2.25万头。

2 二化螟重发原因分析

2.1 栽种制度演变与桥梁田的形成

历史上二化螟在平湖市发生起伏不定,主要受水稻栽种制度以及二化螟代间桥梁田的形成影响[1],1950—2019年的演变情况见表1。

平湖市当前栽种制度为纯单季稻,但种植的水稻品种繁杂,栽培方式多样,生育期参差不齐,是二化螟近年来重发的主要原因[2]。水稻播种期从4月20日至7月初,历时3个半月,本地二化螟越冬代羽化盛期在4—5月(此期羽化占83.3%),早播田块形成越冬代至1代二化螟的桥梁田,越早播种田块越有利于越冬代二化螟迁入为害;收获期自11月初至12月底,随着收获期的推迟,气温的下降,促使二化螟幼虫逐渐转入稻茎基部越冬,水稻收割淘汰率低,提高了二化螟越冬基数。

表1 平湖市二化螟发生的历史演变

资料来源:平湖市农业志。

2.2 气候因子变化

据气象数据,平湖地区2011—2017年日平均气温为17.01 ℃,超过历史平均温度1.21 ℃[3],使平湖市二化螟由原来的不完整3代转变为完整的3代,有利二化螟的发育和繁殖。

冬春气温异常偏高,有利于幼虫安全越冬。据本市气象资料分析,2017—2019年1、2、3月平均气温分别为7.7、6.9、7.7 ℃,较常年平均气温分别高出1.3、0.5、1.3 ℃。二化螟越冬期间温度高、少雨雪冰冻天气有利于低龄幼虫安全越冬[4],提高了二化螟冬后有效虫源的基数,而且也拉长了越冬代成虫的羽化期,造成后期二化螟世代重叠,增加了防治难度。

夏季7—8月的温度高低也是直接影响二化螟种群数量的因素之一。2017—2018年7—8月平均气温29.6 ℃,较历年同期升高1.45 ℃。7—8月的高温天气加速了二化螟的发育进度,从而提高了二化螟2代转化3代的比率,不仅增加了3代二化螟的发生量,也间接提高了越冬代幼虫的密度。

2.3 二化螟的抗药性增强

由于大面积长期重复使用杀虫剂,平湖市二化螟对药剂普遍产生较高抗性。据2018年浙江省二化螟抗性鉴定,平湖市二化螟对常规化学药剂均表现出中至中高抗水平(8.92~71.91倍),杀虫剂控害效果大幅下降。据乍浦、独山镇等地2018年二化螟发生量调查(图1),在防治情况下,二化螟1~2代平均增殖倍数为2.01倍,2~3代增殖倍数为8.31倍,全代增殖倍数为16.56倍。表明二代后仅凭药剂防治效果较差。

2.4 农户防治意识差

当前平湖市从事水稻种植的大部分农户为规模种植户,由于人手短缺,经营面积大,为节省用工成本,往往田间管理粗放,防治效果不甚理想。笔者经过调查走访,发现大部分农户防治二化螟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依赖化学药剂防治,忽视综合防治,造成田间生态失衡,二化螟发生猖獗。(2)减少用药次数,一次施药兼治多种病虫,很难做到适时防治。(3)兑水量不足。规模大户图快省工,每667 m2兑水量不足25 kg,药液无法传导至水稻中下部,影响了防治效果。(4)盲目用药。部分农户凭经验或道听途说,不按《病虫情报》用药,或随意加大用药量,造成防效不稳定,田间天敌减少,增大了药剂抗性风险。

3 防治对策

针对二化螟发生日趋严重的状况,2019年平湖市在加强二化螟虫情监测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二化螟防治策略,开展以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等绿色防控技术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并予以示范推广,取得较好的效果。

3.1 加强田间监测,及时预警

针对平湖市不同区域二化螟发生动态有所差异的状况,2019年在新埭、钟埭、新仓、独山、乍浦等地增设5个二化螟虫情监测点,定期开展田间系统调查,结合性诱剂等监测技术,与面上普查相结合,加强调查信息统计分析,精确掌握二化螟各虫态发生期和防治适期,及时发布二化螟病虫防治信息,为指导农户防治二化螟提供数据支撑。2019年二化螟防治示范结果表明,新埭镇3代二化螟示范田螟害率为2.11%,比农户自防田螟害率(5.33%)减少52.8%。因此,在二化螟防治上做到精准测报,适时用药,才能取得较好防效。

3.2 农业防治

3.2.1 秸秆回收综合利用

稻草秸秆和麦田秸秆是二化螟发生的主要虫源之一,及时处理秸秆对螟害的发生和为害产生直接影响。2019年平湖市整县制推进秸秆全量化利用14.7万t,综合利用率96.8%,极大减少了二化螟越冬虫量。

3.2.2 灌水灭蛹

在水稻播种前采取翻耕平田,然后灌深水5~7 d,以淹没稻蔸为准,可杀灭大部分越冬代螟蛹;在1代、2代二化螟化蛹高峰前排干田水,诱使二化螟化蛹部位下降,待化蛹高峰时,再灌深水,水深在15 cm以上,连续保持5~7 d,也可杀死部分螟蛹和幼虫。2018年室内试验表明,二化螟经浸水5~7 d后,幼虫死亡率达46.8%,缺乏活动能力的螟蛹死亡率高达100%。

3.2.3 适期播种

综合分析多年二化螟越冬代羽化进度数据(图2)发现,90%以上的二化螟羽化时间在6月上旬前。平湖市常规直播稻一般播种期在6月5—15日,其越冬代二化螟直接侵入概率较低。本市早播水稻二化螟侵入压力较大,特别是早播杂交水稻。因此,早播水稻提倡秧田移栽,移栽期要求在6月后,在认真做好带药下田的基础上,也可减少越冬代羽化二化螟的侵入。

图2 2017—2019年平湖市二化螟的每盆性诱量

3.2.4 秧田物理阻隔

平湖市杂交稻育秧期间正好是二化螟越冬代羽化盛期,水稻育秧期秧田覆盖0.25 mm以上防虫网,能有效防止二化螟、稻虱等害虫侵入秧田产卵为害。2019年7月进行水稻分蘖期调查(表2)显示,应用防虫网,大田二化螟枯鞘丛比常规大田降低61.3%,枯心株减少65.5%,效果很好。

3.3 生态调控

3.3.1 香根草种植

应用诱虫植物控制大田二化螟种群试验表明[5],二化螟在香根草上的产卵量是水稻的4倍左右,且孵化后的幼虫不能完成1个世代,从而显著降低大田二化螟种群数量,减少其对水稻的危害。2019年平湖市香根草种植示范应用面积66.7 hm2,种植香根草的田块枯心苗比对照区降低50%。

3.3.2 田埂留草和显花植物种植

2019年平湖市推广田埂留草技术7 890 hm2,种植芝麻、大豆、波斯菊、百日草等显花蜜源植物781.2 hm2,保护了稻田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给天敌提供替代寄主、食料和庇护所,保持天敌种群稳定,提高二化螟天敌(寄生蜂等)的种群数量。2019年冬前螟虫密度调查中发现,田间天敌数量显著提高,新埭、乍浦两示范点二化螟幼虫绒茧蜂寄生致死率分别提高2.0和0.6倍。

3.4 理化诱控

3.4.1 杀虫灯

2019年平湖市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应用面积437.3 hm2,利用二化螟成虫的趋光性,田间棋盘式连片布置引诱蛾子扑灯从而杀灭二化螟成虫。

3.4.2 性息素

应用杀虫灯和性息素诱杀二化螟成虫,可有效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应用性信息素诱捕雄蛾,减少雄蛾与雌蛾的交配机会,使其不能有效繁衍后代而达到控制二化螟的目的。2019年平湖市应用面积689.3 hm2,自二化螟越冬代羽化盛期开始大面积连片放置,有效减轻田间二化螟产卵为害。

3.5 化学防治

化学农药是水稻二化螟综合防治技术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结合平湖市水稻栽培制度和二化螟发生规律,制定了“狠治一代,巧治二代,挑治三代”的防治策略,即防治1代二化螟是重点打好秧田“送嫁药”,早播田块大田普治1次,全面压低1代发生基数;针对2代二化螟,注意二化螟残留量大田块,做好虫情监测预警,结合稻纵卷叶螟防治做好二化螟兼治;对于3代二化螟,防治穗期二化螟造成的枯孕穗,发生期以田间虫情为基础,重点是杂交稻及周边常规田块,推荐使用持效期长药剂。2018—2019年在水稻不同生育期连续开展3次包括生物药剂在内的田间二化螟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筛出34%乙多·甲氧虫、6%阿维·氯苯酰、25%杀虫单等一批高效、低毒,对环境友好型药剂。

4 小结与讨论

2019年平湖市大力开展二化螟综合防治,集成了一套二化螟综合防治技术。1代二化螟采用适时播种,翻耕灌水灭蛹,理化诱控(性诱、杀虫灯),秧田、早播大田防治,秧田物理阻隔;2代二化螟采用生态调控措施,种植显花植物、香根草等,灌水灭蛹,并采取理化诱控(性诱、杀虫灯)的方法,以及生物农药的施用,并进行药剂兼治;3代二化螟采取生态调控,种植显花植物、香根草等,灌水灭蛹,并采取理化诱控(性诱、杀虫灯)措施,在孕穗破口期进行药剂防治,同时进行低茬收割。这些措施有效控制了水稻二化螟的发生和危害,不仅增加了水稻的产量,减少农民用工投入,更具有显著的生态、社会效益,使田间二化螟虫情得到控制。据测,性诱成虫2019年平均单盆诱到479头,相比2018年减少46.5%。冬前二化螟残留定田调查显示,2019年平均667 m2残留4 811.3头,相比2018年减少84.6%。

二化螟综合治理措施逐渐深入人心,一方面减少了二化螟防治次数,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相应稻米品质得到提升;另一方面,随着绿色防控措施的实施,稻田田埂种植百日草、芝麻、波斯菊、毛豆等显花蜜源作物,既减轻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农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又起到美丽田园的作用。

猜你喜欢
平湖市二化螟羽化
悼留民兄
二化螟性诱剂测报与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初探
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示范效果分析
快乐
不同饲养方式对柑橘大实蝇羽化的影响
婺城区早稻二化螟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二化螟的影响
平湖市中小学美术教师绘画作品选登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一)
平湖市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