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补偿视阈下安徽大别山区环境效益综合评价
——基于安庆市和六安市的实证分析

2020-06-23 02:20孟婷刘子杰朱家明
高师理科学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大别山区环境效益六安市

孟婷,刘子杰,朱家明

(安徽财经大学 1.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2. 经济学院,3. 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生态补偿是一种以经济调节为手段,以法律政策为保障,旨在防止生态环境被破坏,推动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的新型环境制度,其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实现环境生态外部性问题的内部化,要求生态环境的受益者支付相应的费用给生态环境的保护者作为补偿,从而激发受偿地区群众在生态保护中的参与度和能动性.生态补偿效益的评估是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保障生态补偿有效运行的关键,李彩红[1]等以山东小清河流域为例,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对该流域生态补偿效益进行综合评估,其中在生态效益指标上主要考虑了水质改善、气候调解和生物多样性,得出了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环境改善效用很大的结论.耿翔燕[2]等基于2013—2015年的数据,同样从3个角度出发,运用市场价值法和影子工程法等对山东省云蒙湖生态补偿效益进行了货币价值核算,在生态效益指标选取上与文献[1]类似,结果表明,综合效益优良,其中生态效益最为显著.鲍婷[3]以整个安徽省为例,从经济协调发展、生态补偿与生态环境、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环境治理4个方面构建生态补偿效益评价体系,得出安徽省生态补偿效益总体趋势良好但地区间存在差异的结论.

大别山位于安徽、湖北和河南3省的交界地带,涉及鄂豫皖3省6市24个县.作为淮河源头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之一,安徽大别山区优质水资源富集,在水源涵养、农业灌溉和城市生活、生产供水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同时,安徽大别山区森林覆盖率高,自然保护区多,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5],是长江淮河中下游地区乃至整个华东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会影响到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其生态战略地位十分重要[6-8].为了保障大别山区生态防护功能的充分发挥,深入推进安徽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2014年11月,安徽省财政厅和环境保护厅出台《安徽省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办法》[9],办法规定:自2014年起,安徽省级设立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资金2亿元,其中安徽省财政出资1.2亿元,合肥市和六安市分别出资0.4亿元.截止2019年,省级补偿资金数额已达到1.32亿元,六安市在该年共计获得1.6亿元生态补偿资金,安庆市岳西县获得0.12亿元.此外,省财政还通过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水污染防治和公益林补助等生态环保专项资金,加大对大别山区生态建设良好地区的补偿力度.

本文以安徽省大别山区的主要城市安庆市和六安市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这2座城市的环境效益进行客观评价,其中在评价指标体系里创新性地引入了生态农业和农村环境发展情况的指标,以多方位反映生态补偿政策实施后的真实成效,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有效建议以供借鉴,推进安徽大别山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进程,加快提升安徽大别山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1 安徽大别山区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指标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1.1 指标选取

在环境效益评价指标的选取上,本文基于生态补偿的角度考虑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依据科学性、层次性和系统性等指标选取原则[10],从水资源、空气质量、农村环境和生态农业4个维度深入展开,共选取了8个相关指标构成环境效益综合评价体系(见表1).

表1 环境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1.1.1 水资源 安徽省在2014年出台的《安徽省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办法》主要是针对水资源项目,所以水源情况的改善是生态补偿成效的重要体现,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可比性,本文选取了水资源总量和年降水量2个指标.水资源总量一方面体现了水资源整体的丰富程度,同时也间接地反映出周边地区可供饮水量的余缺程度,而降水量指标数值在正常范围内越高,则表明其平衡空气湿度的效果越好,越有利于植被生长.

1.1.2 空气质量 在工业化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空气质量的下降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涵养水源和保护水质能够有效地提升森林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促进其发挥净化空气的巨大效用,所以本文选取了2个代表性的空气质量检测指标(SO2含量,NO2含量)来衡量空气质量的改善情况.

1.1.3 农村环境 《安徽省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资金管理办法》中提及,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包括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因此,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2个指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体现了供水保证程度和水质达标情况,提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则展现了改善生态环境,防止疾病传播的重要工作.

1.1.4 生态农业 安徽大别山区覆盖了较多的贫困县,农业仍是多数县域的重要产业,建设生态农业不仅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选取了有效灌溉面积和农药使用量2个代表性指标,以体现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情况.有效灌溉面积能够反映耕地抗旱能力,是减少旱灾损失的重要保障,而农药使用量减少,可以降低有害物质对土壤的污染程度,提升耕地的可持续使用率,同时也减少了农产品质量的安全隐患.

1.2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EPS全球数据统计网站中的《安徽县市统计数据库》、《安徽统计年鉴》以及政府相关工作报告,数据的起止时间为2009—2018年.安庆市和六安市的原始统计数据分别见表2~3.

表2 安庆市2009—2018年原始统计数据

表3 六安市2009—2018年原始统计数据

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环境效益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是一种借助模糊数学的部分概念,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进而展开综合性评价的方法.其基本步骤: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数据无量纲化处理——确定各指标权重——计算各研究对象综合得分[11].依据构建的环境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安庆市、六安市2009—201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数学模型,通过综合评分数值探究这2座城市近10年来环境效益的变化情况.

2.1 原始数据无量纲化处理

为了消除量纲差异等其它因素对环境效益评估结果的影响,对环境效益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其中,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对应的计算公式不同.

在本文的评价指标体系中,SO2含量、NO2含量和农药使用量3个指标属于负向指标,其它均属于正向指标.安庆市和六安市环境效益指标数据无量纲化处理结果分别见表4~5.

表4 安庆市环境效益指标数据无量纲化处理结果

表5 六安市环境效益指标数据无量纲化处理结果

2.2 变异系数法求权重

在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计算每个指标所占的权重.根据原始数据的来源不同,赋权法主要可分为2类,即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由于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于统计年鉴等发布的权威性数据,在此选用变异系数法进行客观赋权,消除了主观经验判断对结果造成的影响.具体计算步骤为:

Step1计算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其中:σj为第j项指标下各年份对应数据的标准差;为第j项指标下各年份对应数据的平均值.

Step2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其中:ωj为第j个指标所占的权重.

运用Excel软件,计算出每个环境效益指标对应的权重,结果见表6~7.

表6 安庆市环境效益指标权重

表7 六安市环境效益指标权重

由表6~7可以看出,安庆市和六安市各环境效益指标的权重矩阵分别为

无论是安庆市还是六安市,指标有效灌溉面积(x7)和农药使用量(x8)所占权重都较大,可见生态农业发展情况对整体的环境效益评价的影响程度较大.此外,安庆市其它各项指标所占权重较为平均,六安市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x5)指标也占有相对较高的权重,说明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也是重要的评价因素.

2.3 环境效益综合评分

综合求得的权重和无量纲化处理的数据,选择合适的模糊合成算子,计算出综合得分,在此选用的得分计算公式为其中:si为第i年的综合得分;ωj为第j个指标所占的权重,最终计算出安庆市和六安市2009—2018年环境效益综合评价得分(见表8).

表8 安庆市和六安市2009—2018年环境效益评价得分

由表8可以看出,前期在2009—2011年,安庆市和六安市的环境效益水平都不是很高,尤其是在2011年,2座城市的环境效益得分均未超过0.16分.在2012年,安庆市的环境效益出现了回升迹象,得分为0.3049,而六安市环境效益仍在持续下降,得分为0.0881.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后,可以看出在 2013—2014年间,安庆市和六安市的环境效益综合评分整体都处在大幅度上升阶段,而 2014年以后,评分在一个较高的区间内呈现小幅度波动,可见水资源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不是十分显著.这可能是由于前期的环境效益较差,将其提升至中等偏上水平相对容易,而后期当环境效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后,想要得到进一步显著提升则显得比较困难,能够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或是平稳中匍匐上升的状态已经是治理有效的表现了.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本文基于生态补偿背景,从水资源、空气质量、农村环境和生态农业4个维度选取8个指标构建环境效益评价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安徽省大别山区涉及的安庆和六安2座城市 2009—2018年的环境效益进行评分.结果表明,在2009—2011年安庆市和六安市的环境效益都处于较低水平,2012年安庆市的环境效益出现了回升态势,而六安市效益水平持续下降,在 2013—2014年2座城市的环境效益得到很大的改善,自 2014年安徽省出台大别山区水资源生态补偿政策后,2座城市的环境效益都处于小幅度波动状态,改善效果不是十分明显,但能将环境效益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且较高的水平已经发挥出了生态补偿政策的巨大效用.

3.2 建议

3.2.1 推动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化 生态补偿的效果和效益依赖于生态补偿机制的设计与构建,机制能够长久运行的前提是资金的保障,筹集生态补偿资金不能简单地依靠一般性公共预算收入,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这样才能为生态补偿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拓宽资金来源的渠道主要有:一是发行生态补偿公债,可以集中社会上的闲置资金,有效弥补相关资金的不足[12];二是创新PPP模式,将其应用于生态补偿机制,引入社会资本,从而摆脱生态补偿对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依赖[13];三是向社会民众进行募捐,不仅可以筹集到一定的资金数额,还能提高全社会对生态建设的认知程度和环保意识[14].

3.2.2 探索社区公管等多元监管模式 在大别山区的各个县域内召集一些具有基本监管业务能力的村民代表,对其进行业务培训,交付给他们在补偿实施过程中的监管责任.在监管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群众力量,提升参与度,加强责任意识,还可以引导村民之间或是村集体之间形成相互监督、激励的生态保护社区环境.与此同时,这还为大别山贫困区创造出了生态保护工作岗位,缓解部分就业压力,促进减贫效应的提升,帮助村民实现从资源开发者向生态保护者的角色转型[15].

3.2.3 重视扶持生态农业发展 分析发现,生态农业发展情况对整个环境效益的影响程度较为明显,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会腐蚀土壤和水质,进而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安徽大别山区在获得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后,可以适当地加大对生态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和科技引进,鼓励农民使用无机肥料种植,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同时相关部门要开展生态环境整治工作,贯彻生态可持续的农业发展道路理念[16].

猜你喜欢
大别山区环境效益六安市
六安六面
艺术天地
《晨曦》
南通市区公园园林植物群落环境效益分析
基于微观视角下旅游发展对农户家庭福祉的影响研究
农村生物质气化供暖经济和环境效益浅析
六安市金安区构建环保法治新秩序
大别山区土壤侵蚀动态变化及趋势预测
安徽大别山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调查与分析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生命周期环境效益评价——以聊城市玉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