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美操教学中采用小群体模式对女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

2020-06-23 02:21葛盼盼王磊
高师理科学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学习效果效能教学效果

葛盼盼,王磊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体育教学部,安徽 合肥 231201)

小群体教学模式是以群体动力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学生的自我管理和互动互助,在教学班级中实现学生团队协作与相互竞争的有机结合,是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促进教学进度平衡的有效手段,该教学方式已经在传统理论课程(如英语、语文等)中取得良好效果.现代体育教学课程相较于传统理论课程教学,具有教学范围相对宽泛、教学场所不固定,教学内容偏重实践的特点,因此在小群体教学模式的应用中存在更多挑战,针对不同体育课程需要制定更多专业性的小群体教学模式[1].从健美操教学来看,该运动需要充分实现学习者的动静结合,以美学特征与规范动作的同步增强健美操的表现力,教学过程中以习得性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相互混合,因此更有可能适合小群体教学模式[2].因此,有必要针对健美操教学中采用小群体模式的可行性进行讨论,同时分析小群体教学模式在现代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核心要素,从学生的心理感官角度揭示小群体教学体系的内在特点,从而推动小群体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3].

1 实验设计与实施

1.1 研究对象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健美操选修课采用学生网上报名随机分组模式,且仅限女大学生参与.在2018年秋季学期报名的女大学生中随机抽取60人,通过抽签分为1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均为30人,研究过程中无人退出.

1.2 研究方法

1.2.1 健美操教学状况调查问卷 自编健美操教学状况调查问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状况、教学方式、学习兴趣4个维度,共计16题,涉及学生在小群体教学中的主动学习、积极性、互动互助、学习进度、主体意识等相关项目.问卷采用李克特5点式量表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各个选项依次得1~5分,各个题目的得分加总即为健美操教学状况的指标,得分越高说明研究对象对目前的健美操教学状况越满意.该问卷经9位专家检验,均认为设计符合标准,且具备较好的结构效度.通过SPSS 18.0检验,问卷的系数为0.93,间隔2周后的重测系数为0.88.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指数为:x2/df=7.01,CFI=0.97,IFI=0.98,RMSEA=0.102.

1.2.2 自我效能感问卷 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修订版)是由边玉芳(2004)编制.该问卷被广泛用于自我效能领域的实证研究,具有良好的适用性.问卷包括基本能力感和控制感2个维度,共计65题,涉及目标感、抗干扰感、努力感、自我预期感等相关项目.问卷采用李克特7点式量表计分,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各个选项依次得1~7分.通过SPSS 18.0检验,该问卷的系数为0.93,间隔2周后的重测系数为0.88.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拟合指数为:x2/df=7.01,CFI=0.97,IFI=0.98,RMSEA=0.102.

1.2.3 身体素质调查评分 身体素质调查采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相关项目进行测量并量化打分,包括仰卧起坐、实心球投掷、体前屈.测试过程依据双盲法标准,受测学生无具体信息,测试教师总计4人,通过收集仰卧起坐次数、实心球投掷距离和体前屈距离,以加权平均的方式求得学生的身体素质分析,得分采用百分制计数,得分越高表明学生身体素质越好.

1.2.4 健美操动作技能评分 健美操的动作机能评分采用《大众健美操锻炼标准》四级(第二套)全套动作进行量化打分.测试过程依据双盲法标准,受测学生无具体信息,测试教师总计5人,依据健美操竞赛规则进行打分,根据学生完成质量和动作质感,以动作规范、连贯协调和风格美感为评分方向,评分后去掉最低分和最高分,以求平均的方式得到最后分数,得分采用十分制计数,得分越高表明学生对健美操动作机能的掌握越好.

1.3 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

1.3.1 实验设计 实验干预时间为2018-09—2019-12,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均由专业教师担任,实验组采用小群体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讲授-练习”式),为保证单因素实验设计准则,2个班级的教学内容均为《大众健美操锻炼标准》四级(第二套)全套动作和仰卧起坐、实心球投掷、体前屈的体能教学,教学时间均为16周,每周1次课,共计32学时,每学时课程40 min.小群体教学模式见图1.

图1 小群体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小群体教学主要由学生自主主导,依据初步测评成绩,参考学生性格和班级分配,实验组将学生分为6个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并根据学生前测成绩进行角色分工.教师在每周教学活动前向各个小组传达教学目标,小组负责人根据组内成员进度设定个人目标,然后教师向小组授课1学时,授课内容与对照组一致,第2课时实验组进行小组活动,对照组继续参与授课.小组活动是小群体模式的核心内容,由学生主导,利用其自身优势进行组间合作和小组内部培训,在小组活动中,教师主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全面性问题,并适时进行调控,以保证所有学生在对应课程中能够参与到学习之中,且有效完成个人目标[4].在一段时间的小群体实践后,教师分别在第2,4,6,12周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有针对性地改善小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以小组成员合作交流的形式展开单元总结,在分析上一阶段问题的前提下,开展下一单元的学习,有目标地调整下一单元的学习目标,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单元循环.

1.3.2 数据处理 采用 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T检验.对研究中的缺失值,采用极大似然估计(ML)进行处理.模型拟合标准评价过程中,以x2/df< 5.0,CFI&IFI>0.90,RMSEA<0.80.作为模型良好拟合的判定标准,此类判定标准已经在类似心理学研究中成功应用[5].实验结束后,采用集体施测,当场记录的方式统计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美操动作技能变化,同时开展深度访谈以了解被试学生在实验期间的体会和感受,从而为实验后续的研究和讨论提供补充.为保证实验的稳健性水平,在实验结束后2周进行复测,重测信度检验,复测结果显示,2次测量的相关系数为r=0.97,p<0.01,说明数据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后续实验分析均以第1次测量数据为准.

1.4 研究假设

假设1:小群体教学模式对女大学生健美操学习效果有显著促进作用.

假设2:小群体教学模式对女大学生健美操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有显著促进作用.

假设3: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是小群体教学模式有效促进女大学生健美操学习效果的中介效应.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群体教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实验结束后,参与健美操课程的女大学生学习效果主要由身体素质和动作技能水平进行衡量,第1周课程结束后的初步测试成绩和实验结束后的最终成绩差异情况见表1.

由表1可见,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女大学生经过健美操课程培训后,身体素质和动作技能均显著高于实验前(p<0.05).实验组的女大学生在经过16周健美操训练后,其身体素质和动作技能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女大学生(p<0.05),且动作技能的差异更加明显.根据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访谈明确产生差异的具体原因,实验组学生在小群体模式下不仅需要自己掌握当前单元的动作技能,还要对进度相对落后的组内成员进行指导,达成当前单元的统一目标.基础较好的学生在指导组内成员时有效巩固了学习,加强了最终测试的动态表现,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出于责任感和紧迫感,会加强训练强度,保证有效掌握动作技能,从而取得较大进步,在最终测试中因为小群体的鼓励与支持,往往能超越平时表现.对照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仅单纯接收教师的技能传授,缺乏自我制定目标的紧迫感,对学习进度把握不准确,当一个单元结束时无法有效比对和评估自我的动作水平,在多个单元的学习中缺乏对动作连贯性的掌控,即使有一部分学生掌握较好,但仍远低于小群体教学模式,在总体测试并加权后,2个组别的表现呈现出较大差异.

2.2 小群体教学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实验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考察了参与健美操课程的女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并同步分析了他们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见表2).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教学效果和自我效能感的差异比较

由表2可见,实验组和对照组女大学生对健美操的整体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在实验前后均出现了显著提高(p<0.05),实验组的教学效果提升显著强于对照组(p<0.05).根据学生的反馈,实验组在小群体模式学习过程中,因互帮互助,存在更多愉快的学习感受,因此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而对照组因健美操对自身身体素质的改善,以及对自身气质的改善而增加了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在2个组别的对比中,实验组不仅因为健美操课程收获了相关技能,而且小群体模式使学生间通过互帮互助增强了友谊,充分体会到健美操学习的乐趣.

从自我效能看,实验组在实验前后显著提升(p<0.05),而对照组在实验前后提升不显著(p>0.05).这一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在健美操教学中进行小群体模式能显著促进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小群体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和受益者,通过平等、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能够更好地保护不同学习进度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加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激活学习的主动性和想象力.而传统的教授式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作为技能的机械接受者,不利于诱发其学习热情,大多数学生在机械的学习中掌握了基本的健美操动作,但并不能在此基础上精益求精,实现动作的连贯性和流畅性,也无法促进自我效能感的增长[6].

2.3 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的中介效应检验

由于实验组教学效果和被试女大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主要源于心理主观层级,因此小群体教学模式对这2类因素的影响属于间接渠道,自我效能感可能为提升2类效果提供了潜在渠道.鉴于此,为了验证自我效能感在小群体教学、学习效果、教学效果的中介作用,采用层级分析法测试自我效能感在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中介效应.第一步,分析小群体教学对学习效果(由身体素质和动作技能2个项目组合得到)和教学效果的直接影响,量化模型的拟合指数为:x2/df=4.01,CFI=0.98,RMSEA(90%CI)=0.041(0.038~0.049),模型拟合程度较高.从影响系数看,小群体教学直接促进了健美操教学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β=0.16,p<0.05).

进一步测试小群体教学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作用,从影响系数来看,小群体教学直接提升了健美操学习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β=0.27,p<0.05),这代表自我效能感可能作为影响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潜在渠道.将自我效能感作为中介变量纳入结构方程(见图2).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指数为:x2/df=3.78,CFI=0.96,RMSEA(90%CI)=0.038(0.031~0.046),模型拟合程度较高.从结构方程的影响系数来看,小群体教学通过自我效能感渠道对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影响系数更强(β=0.31,p<0.05;β=0.25,p<0.05),说明自我效能感的间接影响作用更高,是小群体模式在健美操教学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渠道.

在结构方程的基础上,采用无偏自抽样分析测试2条渠道的偏误情况,结果见表3.由表3可见,以自我效能为中介的2条传递路径在95%(p<0.05)的置信区间中均不包含0值,说明自我效能的中介效应成立.中介效应对应的值为0.0475(0.0307+0.0168),占总体影响效应的28.17%.

图2 自我效能的中介效应检验

表3 中介效应显著性的Bootstrap分析

3 结语

本研究有效考察了在健美操教学中采用小群体模式对教学效果和女大学生学习效果、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结果证明在健美操教学中采用小群体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和女大学生的多方面学习效果,这一发现也与类似研究一致.但本研究首次指出了小群体模式对女大学生心理因素的重要影响,并通过自我效能感检验发现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典型差异,利用中介效应检验揭示了自我效能的中介渠道.为了加强健美操教学的实践成果,除了可以直接采用小群体教学模式外,其他能够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提升的教学方式,如翻转课堂、组合集团教学等,从理论上都有可能成为促进健美操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这也为未来的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此外,本文也能够为小群体模式中的教学实践提供帮助,由于当代女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心理状况比较敏感,教学过程中不应以死板的说教为主,而更应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以引导式教育激活学生的自主参与度,重视学生学习中的心理健康,从而增强健美操教学效果[7].

另外,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调查的样本数量相对较少,且仅在一所院校中进行了教学实验研究,由于学生本身素质的差异化,小群体模式在其他院校中可能存在不同效果,进一步扩大被试范围,通过更科学的抽样方式考察不同背景的学生在小群体教学中的表现,会进一步加强研究结论的普适性.此外,由于本研究的开展时间仅仅跨越了16周,无法进一步验证小群体教学在更长周期中的影响,也无法说明学生是否会因为周期过长而出现自主学习下的疲劳特征,将进一步展开纵向追踪研究说明该问题[8].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效能教学效果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莲心宝宝有话说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