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酸钠影响手部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肌腱粘连及手部功能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6-24 09:43覃洋海高志敏张泽远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3期
关键词:手部肌腱酸钠

覃洋海,梁 毅,高志敏,张泽远

(南宁市中医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手部肌腱损伤修复术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研究对象均经临床症状表现、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手外伤患者;②均为首次发病;③均符合手部肌腱损伤修复术手术指征;④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并签署书面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肝肺肾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者;②严重精神疾病或无法正常沟通交流者;③拒绝本研究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最小年龄18岁,最大49岁,平均(31.95±15.76)岁;损伤原因:机械损伤10例,锐器切割8例,砸伤7例;患肢:左手11例,右手14例;损伤部位:伸肌腱15例,屈肌腱10例。观察组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最小年龄18岁,最大50岁,平均(32.07±15.91)岁;损伤原因:机械损伤9例,锐器切割9例,砸伤7例;患肢:左手12例,右手13例;损伤部位:伸肌腱13例,屈肌腱12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所有患者均采取潜行剥离法将适长的掌长肌腱取出并移植于相应的手指屈、伸指肌腱缺损处,常规缝合封闭伤口,并利用树脂石膏对伤指进行固定,其中伸肌腱断裂者进行背伸位固定,屈肌腱断裂者进行屈曲位固定。术后第6周开始弃石膏板并进行伤指功能锻炼。

1.2.2 观察组

所有患者均采取潜行剥离法将适长的掌长肌腱取出并移植于相应的手指屈、伸指肌腱缺损处,于断裂处涂抹玻璃酸钠(上海景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00643),常规缝合封闭伤口,并利用树脂石膏对伤指进行固定,其中伸肌腱断裂者进行背伸位固定,屈肌腱断裂者进行屈曲位固定。之后每隔1周用直径0.6 mm针头注射器于肌腱断裂处及周围注射0.2 ml玻璃酸钠注射液,共注射5周,第6周开始弃石膏板并进行伤指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VA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手指活动功能评价结果。VAS评分为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其中0~3分表示有轻度疼痛,患者能忍受,4~6分表示有中度疼痛,疼痛明显并影响休息但尚可忍受,7~10分表示重度疼痛,患者疼痛强烈,难以忍受。手指活动功能评价将掌指关节(MP)、近位指间关节(PIP)、远位指间关节(DIP)主动屈曲度之和减去各关节主动伸直受限度之和即为该手指总的主动活动度(TAM),各关节伸直以0°为准,过伸部分不计。手指活动功能评价标准:优:活动范围正常;良:TAM大于健侧75%;可:TAM大于健侧50%;差:TAM小于健侧50%;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版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n或%表示计数资料并进行x2检验;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结果的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结果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结果的比较(分,±s)

分组 n 治疗前 治疗6个月 t P对照组 25 7.85±1.49 1.68±0.67 18.883 <0.05观察组 25 8.07±1.54 1.11±0.80 20.053 <0.05 t 0.513 2.731 P>0.05 <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均获得随访且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其中观察组发生1例肌腱粘连,发生率为4.00%;对照组发生6例,发生率为24.00%;两组患者肌腱粘连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153,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手部功能评价结果的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手部功能评价结果的比较[n(%)]

3 讨 论

长期以来认为肌腱缺乏自合能力,而局部粘连是肌腱愈合的基本方式;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已证实肌腱修复过程中,不仅是腱外组织的长入,也有自肌腱断端组织长入的修复作用。肌腱损伤后,肌腱创面附近的组织、滑膜、鞘管、腱周组织等毛细血管增生,断端间隙由肉芽组织充填,侵入的毛细血管将成纤维细胞带入创面内,并在肌腱内积存胶原以完成修复;肌腱断端除了腱外组织修复外,肌腱本身的腱外膜,腱内膜也参与修复过程;但肌腱修复后很难避免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一旦发生粘连,轻则影响肌腱的滑动,重则使肌腱修复手术失败[3]。

玻璃酸钠是由N-乙酰葡萄糖醛酸反复交替而形成的一种高分子多糖体生物材料,不仅具有较高的修复能力,而且还能够对白细胞趋化进行有效移植,从而降低纤维蛋白的渗出并阻止肉芽组织的发生,从而有效防止粘连的发生;因此观察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和同期治疗后对照组也获得了显著的降低,充分证实了玻璃酸钠能够降低粘连以及炎症反应所带来的疼痛感。

综上所述,玻璃酸钠能够显著改善手部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具有并发症少、康复快的优势,因此值得临床广泛关注和应用。

猜你喜欢
手部肌腱酸钠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Wide-awake技术在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长伸肌腱术中的应用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改良的骨腱道成形穿引肌腱段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
玻璃酸钠+rhEGF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
阿仑膦酸钠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
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发生于手部的硬下疳一例
复明胶囊疑致手部肿痛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