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维护对降低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研究

2020-06-24 09:44熊韵茜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3期
关键词:规范化导管静脉

熊韵茜,刘 念,郑 莉*,刘 会

(江津区中心医院,重庆 402200)

中心静脉导管在急诊患者术中药物输入、术后药物输注、营养供给及术中各项指标检测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1]。现阶段规范化维护措施已经开始在导管相关性并发症护理工作中得到了应用。本次研究旨在分析规范化维护对降低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影响。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80名急诊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编入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90人。实验组男53例,女37例,年龄在36~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8±10.1)岁。对照组男54例,女36例,年龄在37~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9±10.2)岁。经检验,实验组、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以常规维护方法为主的护理方式。在导管护理实施期间,护理人员用肉眼观察中心静脉置管后是否存在渗血、渗液现象;患者穿刺点是否出现红肿、导管是否脱出、断裂等。在药物输入缓慢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及时排查导管堵塞的原因。

实验组采用以规范化维护为主的导管维护措施。在导管维护工作实施之前,医护人员利用循证分析的方式分析导管置管应用于临床护理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维护措施。在护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医护人员也会对中心静脉置管代理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进行控制,并在严格开展护患沟通及心理干预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系统化、有效化的导管护理干预措施。

1.3 观察指标

实验组、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以WPS xls数据表录入数据,用SPSS 18.0软件完成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用数(n)或率(%)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

2.2 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实验组、对照组的非计划拔管事件发生率有明显差异,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相对较低(P<0.05),见表2。

表2 实验组、对照组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3 讨 论

中心静脉置管是临床治疗领域常用的介入性治疗手段,此种治疗方式易带给患者一定的创伤[2]。在置管护理引用于临床护理以后,规范化维护措施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具有科学性的护理干预模式。

本次研究的研究结果表明规范化维护在降低非计划拔管事件发生率的基础上,降低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应用于本次研究的规范化维护措施建立在循证研究的基础之上,可以让导管维护措施符合临床护理实际,也可以为不良反应的处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为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率。护理人员也需要做好病房及患者皮肤的消毒工作。可以说,规范化维护措施的应用,可以让护理人员对导管护理工作中涉及到了一些细节要素予以关注。

综上所述,规范化维护在临床领域的应用,可以在降低非计划拔管事件发生率的基础上,降低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规范化导管静脉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活血化瘀法治疗颈内静脉置管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