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总结分析

2020-06-24 09:44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3期
关键词:口服途径年龄

张 丽

(兴仁市人民医院,贵州 黔西南 562300)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通过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够有效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降低用药风险。

1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2月发生的11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结合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发不良反应药物的类型以及临床表现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 发生ADR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分布

在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119例报告中,男性患者50例,占42.01%;女性患者69例,占57.98%。ADR发生最多的人群为60 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27.73%。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年龄在5月~85岁之间均有分布。

2.2 引起 ADR的给药途径

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主要是静脉给药与口服,静脉给药106例,占89.07%,口服给药12例,占10.08%,外用药物1例,占0.84%。

2.3 所涉及到引发不良反应药品的种类分类

根据表2在119例ADR中,抗微生物类药物引发的ADR最多,占35.29%,其次是中药制剂,占26.05%,见表2。

2.4 药品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见表3)

表1 发生ADR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分布

表2 引发ADR药物种类分布

表3 药品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3 讨 论

3.1 发生ADR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分布

本次分析的11 9 例A D R 报告中,男女患者比例为1∶1.38,女性发生率略高于男性。患者年龄最小5月11天,最高85岁,其中ADR发生率最高的是60岁以上老人,占27.73%,中老年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高于其他患者,可能与在医院救治人群总体分布数量具有明显相关性。由于中老年患者的生理机能衰退问题明显,血浆蛋白与药物的结合能力明显减弱,经肝肾代谢排泄的功能显著下降,药物很容易在患者体内大量堆积而引发中毒反应。随着我国老龄化的水平不断提高,老年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也已经成为未来药品不良反应研究的重点[1-2]。

3.2 引起ADR的给药途径

静脉注射药物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占总数的80%以上。目前大多数住院患者临床治疗都以静脉给药方式为主,因为静脉给药能够直接进入患者的血液之中,而且不会经过肝脏代谢,具有起效快的特点。但由于静脉滴注液PH值、渗透压、微粒、内毒素等都可能引发药品不良反应。建议临床应依据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指征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能口服、肌注给药的,原则上不要静脉给药,对采取静脉给药的急重症患者在病情好转后尽早转为口服治疗,以减少ADR风险。

3.3 所涉及到引发不良反应药品的种类分类

引发ADR最多的药物是抗微生物类药物,在以后的工作中必须要加强对抗微生物药物的监管,避免或减少无明显指征用药、联合用药、用药剂量过大等问题[3-4]。临床科室使用抗微生物类药物时,必须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给药,选择正确的溶媒稀释,注意滴注速度,注意观察患者用药情况。

3.4 药品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由表3可知,ADR累及器官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这可能是因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表现比较明显,容易被患者及医护人员发现,故上报率较高。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寒战最为突出。医护人员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有无ADR发生史,对有过敏史、体质虚弱及中老年患者,重点做好用药监护工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会继续积极规范开展ADR监测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全院医护药人员的培训和奖励制度,提高医护人员上报的积极性。定期对ADR监测报告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为医师提供用药参考,以减少和避免ADR的重复发生,提高合理用药,进一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猜你喜欢
口服途径年龄
变小的年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口服避孕药会致癌吗
为口服避孕药正名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年龄歧视
算年龄
匹多莫得口服治疗扁平疣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致肌酶升高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