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徐淙祥:科技 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2020-06-24 06:43撰写刘华彬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20年6期
关键词:亩产现代农业小麦

撰写|本刊记者 刘华彬

徐淙祥,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安徽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联合会副会长,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全国十佳农民”“中国好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徐淙祥还被誉为安徽省“麦王”“玉米状元”“大豆状元”,研发的多项绿色高产种植技术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省市县科技进步奖、科技兴农突出贡献奖,累计研发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235项,完成121项国家级和省级农业科技攻关协作项目。2010年,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2019年被认定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藏粮于技,不断丰产丰收

徐淙祥作为当地粮食高产攻关的领路人,非常关注粮食安全问题。他告诉记者,粮食生产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只有把粮食生产搞上去了,才能更有效地发展养殖,为国家工业发展奠定基础,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此,今年全国人大会,徐淙祥将提交关于加强完善我国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的建议。

近年来,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持续加大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研究示范投入,千亩以上连片小麦、玉米、大豆获得了丰产丰收。其中,小麦平均亩产超千斤,高产田块经科技部专家组和省小麦专家组实产验收,平均亩产超1400斤,连续刷新全省小麦单产纪录;夏玉米平均亩产1200斤,高产田块经省玉米专家组实产验收,2019年平均亩产达2133.72斤,刷新了全省夏玉米亩产最高纪录;夏大豆平均亩产300斤,高产田块经省专家组实产验收,亩产最高达635斤。

合作社的小麦、玉米绿色高效种植技术,开辟了淮北平原小麦、夏玉米连作周年亩产超吨半绿色增产模式,并向小麦、玉米周年亩产双吨粮逼近。2020年4月,由安徽省农科院和太和县植保站主持召开的“淮北冬小麦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暨小麦赤霉病防控现场观摩会”在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召开,省农科院和太和县农业农村局小麦专家、各乡镇植保站长、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100余人参加,学习了小麦春季田间管理、“一喷三防”、小麦赤霉病防治等关键技术,为今年小麦丰产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徐淙祥告诉记者,接下来几年,他们将采取措施,把合作社千亩以上连片“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建设成现代化优质品牌粮食生产基地:一是加宽硬化生产道路主干道;二是整修沟渠桥梁,对大沟进行清淤治理,采取水泥花砖护坡;三是加强完善农机库房、田间课堂、农业实验室、水泥晒场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整修原来的800亩旱涝保收田,再建400亩高标准旱涝保收田。

推广科技,助力斩断穷根

对于脱贫攻坚,徐淙祥认为,目前已进入了巩固、充实、提高的冲刺阶段,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脱贫攻坚的进度有所放缓,但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在脱贫攻坚中,合作社的主攻方向是帮助贫困户解决农业生产中的科技难题和提高对勤劳致富的认识,使贫困户生产技能不断加强、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共同致富奔小康路上阔步前行。

徐淙祥说:“作为农民技术员,最大的责任就是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此,他摸索出4套小麦优质超高产、节本增效栽培技术,即“60首谚语栽培法”“20项关键技术栽培法”“技术规程栽培法”“农时季节栽培法”,编印成书向农民发放,被农民誉为高产增收的法宝。据不完全统计,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累计接待现场观摩的各级领导、农业技术人员、种粮大户及农户6000余人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70多场次,培训人员43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万余份;示范带动当地农户2000余户,年人均纯收入增加2000多元。

2020年5月15日,徐淙祥在麦田查看小麦灌浆进度

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村民徐宗启,是全村有名的特困户,妻子哑巴、残疾,儿子曾因贫困停学。近年来,在徐淙祥的帮助指导下,徐宗启大搞科学种田,还开办了家庭菜园,农作物产量、品质大幅度提升,收入成倍增长。徐宗启深有体会地说:“三山六水一分田,科学种田开菜园,种田能打万斤粮,开菜园好比小银行,往后咱一不等,二不靠,三不伸手向上要,跟着代表学种田,致富脱贫就不难。”如今,徐宗启家人均年收入超万元,儿子考上了大学,特困户变成了科技示范户,走上了致富路。

2019年10月11—14日,在革命老区江西省赣州市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第10期代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学习班上,徐淙祥的“乡村振兴抓科技,科技脱贫斩穷根”经验交流材料入选了代表交流材料汇编,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认可。

补齐短板,迎接全面小康

今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徐淙祥认为,当前实现农村全面小康还存在一些短板,包括:一是农业生产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如田间主干道扩宽、险桥修复、沟河污水治理等,尤其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加强,另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机装备水平也有待提高。为此,徐淙祥将提交关于加强省级及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家庭农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二是农村教育方面。要加强对农村孩子的引导,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一些农村孩子整天玩手机游戏,耽误了学习,这种情况应得到制止。同时,要加强孩子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弘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热爱祖国的传统美德。三是资金投入方面。国家每年对农业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有相当部分投入成效不明显。建议加强现代农业引领示范试点,加大试点投入、审计、监督,抓出成效,广泛推广。为此,徐淙祥将提交关于进一步提高农业发展资金使用效益的建议。四是农村养老方面。20世纪40—60年代的农民,如今已年过六旬,他们经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废待兴的年代,经历过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用勤劳的双手,把生产出来的粮食无偿交给国家(交公粮),改革开放后,他们又组成农民工队伍,为国家工业发展、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他们年龄大了,国家应当根据经济发展实力,适当提高他们的养老金水平,缩小城乡养老差别,走共同发展道路。为此,徐淙祥将提交关于提高农村养老标准的建议。

今年的全国人大会,徐淙祥还将提交关于修改保险法(农业保险条例)的议案。他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农业发展面临的巨大风险,非常有必要加强农业保险。同时,疫情对“三农”产生了很多深远的影响,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是,广大农民3个月少出门、不聚会,很多人学会了网上购物,利用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通过微信向专家请教科技知识,利用网络查找科学致富技术、了解世界发展动态等。可以说,疫情改变了农民根深蒂固的传统生活方式和生产习惯,村民逐渐主动掌握、利用信息网络等先进技术工具,在国家持续重视“三农”、不断加大“三农”投入的形势下,“三农”将迎来跨越式发展机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成为农业强国。

猜你喜欢
亩产现代农业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亩产超340斤!4口塘出蟹11000斤,错峰卖蟹亩产值2万元的秘籍来了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小麦春季化控要掌握关键技术
山西夏粮喜获丰收 亩产首次突破300公斤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