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谭建兰:红红的石柱辣椒 火火的致富产业

2020-06-24 06:43撰写刘华彬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20年6期
关键词:建兰石柱县辣椒

撰写|本刊记者 刘华彬

谭建兰,土家族,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石柱县三红辣椒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重庆谭妹子金彰土家香菜加工有限公司董事长、石柱辣椒行业协会会长,曾获“全国妇女双学双比女能手”“全国青年农民致富标兵”等荣誉称号。三红辣椒专业合作社先后获得“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重庆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庆市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等荣誉称号。

石柱县位于重庆东部丘陵山区,处于北纬30°、海拔2000米以下,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适宜辣椒生长。2004年,谭建兰牵头成立合作社,对农户种植的辣椒实行保护价收购,如今成员达6800户,覆盖了石柱县7个乡镇、24个村,种植辣椒面积1.1万亩,带动辣椒种植面积2万余亩。

“今年将实现全面小康,但还有不少短板需补足,其中我更关心的是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由于农业风险大,收入低,农民逐渐失去了生产热情,农村劳动力逐年减少,尤其是年轻劳动力达到了严重枯竭的地步。所以,农业集约化,特别是山区农业宜机化非常重要。政府应大力扶持农业公司、合作社以及家庭农场承接和发展农业,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提高小农户经营收益和生产积极性。”

—— 谭建兰

这些年来,三红辣椒专业合作社以“椒农增收、产业增效”为宗旨,探索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收购+加工+销售”经营模式,坚持“共建基地、管控风险”机制,瞄准“精深加工、市场开拓”目标,将辣椒发展成椒农增收、贫困户脱贫的大产业,为石柱县脱贫摘帽和贫困户脱贫增收作出了贡献。

——着力基地建设,确保种椒无忧。合作社坚持“三个三”服务模式,确保辣椒产业健康发展。一是以“三个协议”服务椒农放心种椒。与乡镇(街道)签订“基地建设协议”、与椒农签订“种植收购协议”、与贫困户签订“长效增收协议”,严格按照县辣椒行业协会的规定全方位开展服务,解除了椒农种椒后顾之忧。二是以“三个时段”服务椒农安心种椒。通过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做到“产前宣传发动、开展技术培训,产中配送农资、开展生产指导,产后保价回收、开展表彰奖励”,提高了椒农种椒积极性。三是以“三个统一”服务椒农热心种椒。做到“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病虫防治”,解决了椒农购买物资和种植技术难题。2019年,合作社为椒农购买生产物资垫资80余万元,提供优质种苗200万株。通过真心、诚心、耐心的优质服务,合作社从成立之初的180户农户种植辣椒540亩,发展到如今的6800多户1.1万亩,年购销和加工鲜椒9300吨,产值6000多万元。

——建立风控机制,确保稳定增收。农产品常常受自然、市场乃至人为因素的影响,市场波动较大,辣椒也不例外。首先,为保证椒农获得稳定收入,合作社加入了县辣椒行业协会创建的辣椒风险基金,缴纳一定的风险金,县财政按1:1进行配套。如果收购价格低于保护价时,合作社按保护价收购椒农的辣椒,亏损部分启动风险资金按1:1进行补偿,降低了合作社风险和损失,保证了椒农的收入。其次,为实现“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提高辣椒附加值,合作社兴建了土家香菜加工厂,鲜辣椒收回后采取“鲜销”“干制”“冷藏”等多种方式快速化解,延长了销售时间和半径,降低了产业风险,椒农实现了长期稳定增收。

——依靠科技力量,获得市场话语权。合作社最初种植辣椒靠模仿,采用外地品种和别人的种植技术,产量较低,品质不优,总遭受市场拒收和压价。“别人的辣椒皮厚、弹性好,丢在地上是跳的,我们的辣椒丢在地上是滚的。”每次回想当时的情况,谭建兰都会这么讲。针对这种情况,谭建兰大胆地选用了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杂交辣椒品种与肥料,改良种植技术,结果种植出的辣椒产量和品质都非常好。合作社生产的辣椒,颜色好、味道香、辣度高、产量高,在市场中获得了话语权。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县域其他辣椒企业和椒农也纷纷采用新辣椒品种和实用技术,全县辣椒种植面积猛增,如今达30万亩,年产值15亿元,带动全县3万多户农户(其中贫困户2700多户)种植辣椒,辣椒成为当地农户脱贫增收的特色支柱产业,石柱县也被誉为“中国辣椒之乡”。石柱辣椒成为高品质辣椒的象征,成为重庆火锅、湖北鸭脖的主要原料,全国各地辣椒客商纷纷提前定货。

农民一片笑,红红的辣椒带来红火的日子

秋天一片红,小小的辣椒惹人爱

——着力品牌打造,努力拓展市场。合作社以“传承土家文化,打造土家精品”为主题,着力将传统辣椒工艺工业化,将农家精品品牌化,把世代传承的美味承袭下去。合作社投资3500万元建成了土家香菜加工厂,克服多个技术难题,取得了多个技术专利,加工的“土家青椒王”“糊辣壳”产品通过了A级绿色食品认证,“土家青椒王”还获得了“重庆市名牌农产品”荣誉称号。依托区域公共品牌“原味石柱”“石柱红”,合作社注册了“谭妹子”商标,被评为“重庆市著名商标”。通过产品推介会、各类展会、高速路牌、报刊和重庆卫视、央视等媒体,广泛宣传“谭妹子”品牌,央视二套《经济半小时》栏目曾以“小辣椒的重庆骨气”为题、央视七套《致富经》栏目分别对合作社进行了专访、报道。充分利用大型超市、京东、淘宝、拼多多等平台宣传和销售产品,合作社的干辣椒、豆瓣、辣椒酱等远销北京市、上海市等地,深得客商喜爱和好评。2019年,合作社通过各种渠道、平台销售干辣椒2000吨、辣椒制品1200吨,销售收入6300万元,利润357万元。

在谭建兰的带领下,三红辣椒专业合作社成为了石柱辣椒的产业领头羊,带动840户贫困户通过辣椒种植顺利脱贫。如贫困户张廷树,2018年在谭建兰的帮助下,租下165亩土地种植辣椒,租金由谭建兰担保,等到辣椒有了收入再进行支付。经过1年的“零租金”辣椒种植,张廷树一家收入达10万元,圆了脱贫梦。如今,合作社成员通过种植辣椒,户均收入达1.1万元。

“我认为,脱贫攻坚工程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通过脱贫攻坚,贫困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贫困人口的生活有了更好的保障。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冲刺阶段,西部贫困山区作为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如何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所在。”

—— 谭建兰

石柱县地处长江上游南岸、重庆东部、三峡库区腹心,集民族地区、三峡库区、革命老区、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于一体,贫困状况与特殊困难在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甚至全国11个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都具有代表性。

谭建兰介绍,从目前来看,石柱县“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已基本解决,并于2019年4月顺利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行列,但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任务依然很重,归纳起来存在以下“五难”。一是本级财政支撑难。武陵山区属生态保护发展区,工业、土地等指标受到一定限制,骨干税源培植困难。通过近几年集中投入、集中攻坚,基层政府往往是倾其囊中所有,再无力过多地配套投入本级资金。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期,特别是对相对贫困群体的帮扶,如无上级财政资金支持,全靠基层政府本级投入很困难。二是基础设施提升难。当前,农村公路建设基本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但还未达到出行便捷的标准。受武陵山区喀斯特地形条件影响,石柱县水源性、季节性缺水问题仍然存在,大型骨干水源工程建设不足,群众饮水保障不稳固。三是长效产业发展难。武陵山区为多级夷平面与侵蚀沟谷组合的山区地貌,大部分地块属“巴掌田”“鸡窝地”,难以进行规模生产,生产效益不高;持续增收缺乏产业支撑,龙头企业、合作社带动力弱,产品结构较为单一,部分产业存在同质化现象,市场风险较大。四是人才队伍建设难。贫困山区基础设施差、公共服务不足,是束缚山区人才壮大的根源性问题。石柱县是一个农业贫困县,工作艰苦,条件较差,导致人才引进难、留住难。五是群众素质提升难。贫困山区群众普遍文化程度偏低,掌握生产技能的贫困人口不多,“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

为此,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谭建兰提交了《关于西部贫困山区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建议》,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是研究制定相对贫困群体的帮扶政策。政府文件已多次明确,要统筹抓好相对贫困群体的帮扶,防止新的致贫,但相关支持政策尚缺乏,建议研究制定具体的帮扶政策,并配套相关支持资金。

二是继续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投入。建议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投入,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提高通达通畅程度,推进公路进村入户。深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大喀斯特地区骨干水源水库建设,有效解决群众饮水水源不足问题。

三是创新贫困山区产业发展方式。贫困山区受地形限制,发展高质量规模产业较为困难,建议结合各地扶贫产业发展实际,提高精准扶贫产业帮扶质量水平,在资金、项目、政策方面向贫困地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倾斜,帮助建强产业链。同时,武陵山区腹地旅游资源丰富,应加大旅游开发力度,强化旅游基础设施投入,推动农旅、文旅融合发展,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四是注重贫困地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贫困地区人才政策倾斜,放宽人才引进条件,择优选派干部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线锻炼;提高贫困地区人才待遇水平,特别是在交通、住房、保险、边远津补贴等方面予以倾斜,缩短贫困山区与大城市之间干部队伍的收入差距;打通晋升渠道,让各类人才心甘情愿“留下”。

五是加大“智志双扶”宣传投入。加强农村“一站一室一广场”文化资源设施,为群众提供一个好的文化阵地。持续推进典型示范行动,加大农村道德模范、感动人物、身边好人、脱贫光荣户等评选力度。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快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促进群众精神面貌大幅提升。

“如果您来重庆,我建议您到石柱来。这里的辣椒,春天一片白,夏天一片绿,秋天一片红,农民一片笑。如果要选一个季节,我建议您秋天来,漫山遍野的红辣椒,家家户户都是满兜满兜的,绝对让您感受到红红火火的幸福生活!”

—— 谭建兰

如今,三红辣椒专业合作社拥有占地41亩的土家香菜加工厂,1座库容5600吨的冷链物流冷藏库,1个容积3000吨的泡椒池,8条自动化辣椒干制生产线,1条辣椒制品生产线,1条辣椒酱生产线,1条辣椒豆瓣生产线和1条干辣椒色选自动化生产线,资产达5305万元,常年解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200余人,为石柱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随着“石柱红”辣椒的不断红火,石柱县辣椒种植面积达30万亩,占全县农业种植面积1/3左右,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辣椒种植基地,获得了“中国辣椒之乡”美誉。尤其是到了秋天,漫山遍野的红辣椒,成为了石柱土家山村独特的风景。

如今的谭建兰,走到哪儿,就把石柱辣椒从“滚”到“跳”的故事讲到哪儿,她笑称自己是个“活广告”。如今,她又有了新的关注点。她告诉记者,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农产品销售渠道结构,尤其是直播带货非常红火,各地书记县长都在直播带货。特别是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表示,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是大有可为的。因此,合作社将更加重视电商销售,通过直播带货等,缩短基地到餐桌的距离。

猜你喜欢
建兰石柱县辣椒
石柱县农技协联合会组织验收VR数字展馆
辣椒也疯狂
天水之间
辣椒之争
母亲
拣辣椒
卜算子·惜缘
文化生态学视域下土家族婚姻的变迁——以石柱县桥头乡长沙村为例
重庆·石柱县黄水听风
孕妇应学会自测胎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