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颅内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分析和麻醉处理分析

2020-06-24 09:43向永红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3期
关键词:占位性产科神经外科

向永红

(西南兵工成都医院麻醉科,四川 成都 611730)

妊娠合并占位性病变,在临床上较少见。有资料显示,该病的发病率约为6/10万,合并颅内恶性肿瘤者更少。但是,临床上一旦发生,直接危害母婴安全[1]。本文笔者为了探究分析妊娠合并颅内占位性病变,对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在总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11月~2019年5月为时间段,选择52例妊娠合并颅内占位性病变的患者,年龄最小23岁,最大37岁,平均年龄(29.03±2.37)岁,体重54~78 kg,平均体重(65.91±4.28)kg。11例孕早期(<12周),28例孕中期(13~28周),13例孕晚期(>28周)。首发症状:15例头痛、恶心呕吐;9例偏瘫;8例失语;7例视力下降;5例癫痫;4例意识障碍;4例吞咽困难。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组52例患者的基本资料,主要内容有发病孕周、年龄、孕产史、颅内占位位置以及性质、大小等,警觉/镇静评分(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 ,OAA/S)[2],统计并发症。同时,统计患者是否继续妊娠,终止妊娠的时间以及生产方式、麻醉方法等。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t检验计量资料,P<0.05说明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占位性病变部位及类型

本组52例患者,23例幕上占位,29例幕下占位,27例良性肿瘤,25例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胶质瘤。

2.2 临床处理与转归

第一,神经外科处理中,立即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有16例,同期进行神经外科和产科手术的共5例,另外有15例先进行产科手术再进行神经外科手术,保守治疗的占9例,7例剖宫产术后放弃治疗。

第二,产科处理,34例终止妊娠,18例继续妊娠。33例剖宫产,8例引产,11例人工流产。剖宫产术中,19例硬膜外麻醉处理,14例全身麻醉。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入室、开始手术、手术结束时的HR、MAP并无明显差异(P>0.05),新生儿娩出时,全身麻醉的MAP水平高于硬膜外麻醉(106±29 vs 87±18)。不同时间点比较Apgar评分,均有明显差异(P<0.05)。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观察比较不同麻醉方式的Apgar评分

3 讨 论

妊娠合并占位性病变,属于疑难重症,不仅危害母体健康,而且不利于胎儿健康成长。临床上,一旦确诊,需要尽快根据病人的病情,采取可行的措施,立即处理紧急问题,如高颅内压、意识障碍、癫痫以及神经损伤等,同时,尽力保障母婴安全,降低致残率与死亡率[3]。对于妊娠合并占位性病变,在剖宫产术中,合理选择麻醉是影响手术的一个因素,我们在选择麻醉方式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如果母体意识清楚,配合度高,未出现颅内压升高以及严重神经系统病情恶化的前提下,凝血机能正常,若是无椎管穿刺禁忌症,一般建议硬膜外麻醉处理。因为这种麻醉方式对胎儿的影响较小。但是,如果通气行外科手术或者产科手术,引起大出血,而且表现出凝血功能障碍,不建议进行椎管内麻醉。围手术期,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控制循环波动的幅度,保持左侧卧位或者仰卧位左倾,防止子宫对下腔静脉产生压迫作用,预防不良事件。(2)全身麻醉中,合理选择插管,对于母婴而言,也是安全的,但是,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工作。这次通过比较发现,硬膜外麻醉与全麻的Apgar评分、新生儿娩出时MAP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对于妊娠合并占位性病变,我们应该权衡利弊,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尽量保障母婴安全。

猜你喜欢
占位性产科神经外科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Role of telomere shortening in anticipation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蝶鞍分区联合影像征象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