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患儿腹股沟疝传统手术与腔镜手术的对比分析

2020-06-24 09:43李凤晓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3期
关键词:疝囊腹股沟腹膜

李凤晓

(山西省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山西 晋中 030600)

小儿腹股沟疝是临床常见疾病,患儿几乎都是先天性鞘突未闭,当腹内压增高时,腹腔脏器被挤入未闭的鞘状突而形成。此外,小儿腹股沟管很短,内、外环近乎垂直地重叠,腹压增加时,压力直接指向皮下,没有斜行腹股沟管的缓冲制约作用。小儿腹股沟疝表现为腹股沟区间歇性肿物,随着发作次数的增加,膨出的肿物延伸增大进入阴囊或阴唇(本研究只针对男性患儿),平卧后肿块消失或手法可还纳,嵌顿者除外,肿块还纳入腹腔时有时可听到咕噜声。没有并发症的腹股沟疝除有局部坠胀外,一般无其他不适感。个别病例就诊时即使刻意增加腹内压也无肿物出现,但仔细观察对比双侧腹股沟区,可见患侧稍隆起或饱满,手指触诊可摸到增粗的精索,并有丝绸间互相摩擦的感觉。患有腹股沟疝的小儿,很少有自愈之可能,手术是最佳治疗手段,此次将我院2014年12月~2019年12月诊治的男性患儿腹股沟疝8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比分析小儿腹股沟疝传统手术与腔镜手术的利弊。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将我院2014年12月~2019年12月诊治的男性患儿腹股沟疝80例作为观察对象,每位患儿随机入组,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纳入标准:均为可复性腹股沟斜疝[1]。排除标准:嵌顿疝;复发疝;巨大疝;滑动疝。对照组40例,年龄1~10岁,平均年龄(5.4±0.9)岁;实验组40例,年龄1~11岁,平均年龄(5.6±0.6)岁。此次探讨观察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两组患儿及家属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进行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具体如下:患儿入手术室,仰卧于术床,气管插管全麻,常规碘伏消毒、铺无菌巾,取耻骨结节上方一横指(约外环口位置)顺皮纹小切口,切开皮肤、皮下至腹外斜肌腱膜,找到外环口并向上牵拉,暴露疝囊并游离至颈部,不可吸收线结扎两道,远端切除或不切除,皮下及皮肤切口全层间断两针缝合。

实验组采取腔镜手术治疗,具体如下:患儿入手术室,仰卧于术床,气管插管全麻,常规碘伏消毒、铺无菌巾,在脐下缘切开约0.4 cm切口,用Veress针插入脐部切口,去除活塞且注水的注射器接Veress针尾部,在插入过程中,看到注射器中的水被吸入腹腔后,证实气腹针已刺入腹腔,接气腹机,建立气腹,压力8 mmHg,拔除气腹针,置入5 mm套管,置入30°光纤镜。在腹腔镜监视下于脐正下约5.0 cm处做一约2.5 mm的切口,并用3 mmTrocar针刺入腹腔,置入抓钳。抓钳指引下疝囊口0点(镜下天花板)对应的皮肤做一切口约1.5 mm,嵌式针垂直刺入至腹膜外间隙,紧贴腹膜在腹膜外间隙潜行环绕内环口内侧半周后刺破腹膜,将提前送入腹膜腔的双四号线的一端勾出体外,嵌式针再次从原穿刺点垂直刺入至腹膜外间隙,紧贴腹膜在腹膜外间隙潜行环绕内环口外侧半周后刺破腹膜,将双四号线的另一端勾出体外,收线同时挤压疝囊排出气体,确定疝囊口完全扎闭后皮外打结,线结自然回落于皮下。放气腹,撤去腔镜器械,缝合两个戳口。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评分、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并发症:复发(术后三个月)、继发鞘膜积液、阴囊肿胀。疼痛评分: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共10分,分数越高疼痛越剧烈。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处理软件:SPSS 21.0。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描述性统计:计量资料采用(±s)描述,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描述,组内及组间比较进行x2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0.0%)明显低于对照组(22.5%),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疼痛评分对比

实验组疼痛评分(1.1±0.9)分低于对照组(4.3±1.2)分,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对比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12.1±2.2)m L 少于对照组(38.4±4.1)m L,P <0.05;实验组手术时间(26.4±3.3)min短于对照组(48.2±8.8)min,P<0.05。

表1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表2 两组患儿疼痛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儿疼痛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疼痛评分对照组 40 4.3±1.2实验组 40 1.1±0.9 t值 - 13.492 P值 - P<0.05

3 讨 论

此报告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对比且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0.0%)明显低于对照组(22.5%),P<0.0 5;实验组疼痛评分(1.1±0.9)分低于对照组(4.3±1.2)分,P<0.0 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12.1±2.2)mL少于对照组(38.4±4.1)mL,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26.4±3.3)min短于对照组(48.2±8.8)min,P<0.05。说明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疝,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疼痛感,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达到较佳的应用价值。刘智等学者在《腹腔镜下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与传统手术的对比》中表示[2]:采取腹腔镜手术,其并发症发生率:4.00%、疼痛评分:(0.48±0.34)分、术中出血量:(12.21±2.17)mL、手术时间:(26.48±3.34)min,刘智等学者在《腹腔镜下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与传统手术的对比》中的研究数据与本文研究数据相似,因此,具有研究价值。

另外:腔镜疝手术避免了传统手术“薄如湿纸”疝囊的撕裂[3],避免了因牵拉造成的腹壁组织及精索的损伤,避免了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需特别强调的是:腔镜手术避免了术中找不到或找不准疝囊的尴尬,同时真正做到了疝囊的高位结扎,对减少术后复发有实质性的意义。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疼痛感,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同时也使患者因“腔镜本身”的优点获益,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疝囊腹股沟腹膜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和TEP手术对疗效对比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疝囊处理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