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训练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2020-06-24 09:43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3期
关键词:置换术康复训练髋关节

马 相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主要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维持其髋关节功能,起到良好的临床效果,但是为进一步提升预后康复效果就必须要在术后实施早期康复训练。本次研究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这一时间段内选取82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别实施一般护理和早期康复训练,分析康复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这一时间段内选取82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将82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常规组41例:男患者23例、女患者18例,年龄区间在62~84岁之间,平均年龄(75.1±3.7)岁;研究组41例:男患者22例、女患者19例,年龄区间在61~85岁之间,平均年龄(75.8±3.2)岁;经统计学对不同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基本无差异,(P>0.05),结果可以对比。

1.2 方法

常规组41例在术后全部实施一般护理,饮食等生活方面的基础指导、术后康复指导等。

研究组41例在术后全部实施早期康复训练,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早期康复计划,一般情况下,术后第一天当麻醉作用消退且其处于稳定状态时,就可以开始简单的下肢肌力训练,比如足部屈伸运动,每次运动10 min左右,每天3次;术后第2天,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进行髋关节屈伸练习,比如可以在两腿间夹枕头,并逐步使其能够维持半坐姿势,然后根据其实际疼痛情况慢慢调整坐姿;术后第三天开始护理人员继续指导患者进行肌力训练和髋关节屈伸训练,屈伸角度可以大于90°,同时进行站立、行走等训练,先由护理人员或者家属协助其站立,站立时间可以控制在3 min左右,然后根据其实际情况慢慢增加站立时间;术后第七天开始护理人员就可以指导患者进行负重训练,借助外界辅助器械开始行走,每天可以走30 min左右,后根据其耐受情况调整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需要注意的是康复训练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切不可急于求成,造成关节错位,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每一个月要到医院做一次复查,同时叮嘱其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使其在家中也可以坚持进行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术后1个月、3个月不同护理模式下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髋关节功能通过Harris进行评定,日常生活能力通过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评定[1]。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软件统计数据,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为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术后1个月、3个月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比常规组好,结果对比差异较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不同护理模式下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s)

表1 不同护理模式下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s)

组别/指标 常规组(n=41) 研究组(n=41) t p髋关节功能 术后1个月 60.12±5.43 69.23±6.55 6.687 0.000术后3个月 81.05±4.77 91.56±5.13 9.370 0.000日常生活能力 术后1个月 42.57±4.12 63.61±5.55 19.009 0.000术后3个月 63.52±4.78 78.11±5.69 12.261 0.000

3 讨 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患者恢复髋关节功能,手术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1个月、3个月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比常规组好,结果对比差异较明显,(P<0.05),说明早期康复训练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康复具有积极影响,主要是因为早期康复训练中肌力训练、髋关节训练、以及站立行走等训练既可以避免静脉血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又能够促进关节功能恢复,进而提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极大的提升患者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置换术康复训练髋关节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反肩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