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典型错例分析及矫正策略

2020-06-27 04:37黄敬统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20年4期

○黄敬统

汉 字

【习题例举】

1.下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哺·育(pǔ) 灌溉·(ɡài) 摇曳·(yè)

B.湛·蓝(zhàn) 颤·抖(zhàn) 兴·许(xīnɡ)

C.玫瑰·(ɡuì) 惬·意(qiè) 锲·而不舍(qiè)

D.突兀·(wù) 魔爪·(zhǎo) 同仇敌忾·(kài)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鲜·为人知(少) 鲜·艳夺目(新鲜)

B.仔细鉴·别(镜子) 鉴·往知来(观察,审视)

C.顾·名思义(看) 三顾·茅庐(拜访)

D.疾·恶如仇(痛恨) 积劳成疾·(痛苦)

上述第1 题中加点的字容易读错,这就能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是否能准确认读。第2 题主要考查学生联系词语理解重点字的意思的能力,加点的字多是多义字,提供的词语也多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此项练习,并非要学生对字的意思死记硬背,而是要能够联系词语,仔细揣摩,正确理解。

【易出错误】

第1题,“哺育”的“哺”、“灌溉”的“溉”、“同仇敌忾”的“忾”等,学生容易只读半边;“湛蓝”的“湛”、“惬意”的“惬”、“锲而不舍”的“锲”等,拼读时容易读错韵母;“颤动”的“颤”、“兴许”的“兴”、“魔爪”的“爪”等多音字在词语中的读音容易混淆。学生理解成语,往往靠感觉、凭猜测。第2题中“鲜艳夺目”中的“鲜”本是“色彩光泽鲜明”,而有学生却认为“新鲜”也对;“仔细鉴别”中的“鉴”是“观察,审视”的意思,有学生认为“鉴别”就是区别,而对“鉴”不能理解;“顾名思义”中的“顾”学生容易理解为“照顾”;“积劳成疾”的“疾”容易理解为“痛苦”。

【诊断分析】

一是负面干扰。生活环境和识字经验,对后续学习总会产生影响。像受方言影响,将“哺”读成“辅”、将“玫瑰”的“瑰”读成第一声等;受形声字规律影响而读半边,将“忾”读成“qì”;受已学汉字影响,将“灌溉”的“溉”读成“慷慨”的“慨”。

二是懒得辨析,不求甚解。学生答题出错,多与平时阅读习惯有关,遇到读音、字形难以确定的字,不去刨根问底地问老师、问同学、问字典,而是得过且过。久而久之,便可能问题成堆,甚至积重难返。理解词语的习题,更要在平时重视积累,“词语”绝不仅仅局限于教材,而不少学生恰恰在日常生活和平时阅读中,对司空见惯的词语不去关注,甚至是熟视无睹。

三是指导欠妥。生字教学,不注重根据汉字规律,而是简单从事,一读了事,为学生出错留下隐患。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多是个别订正,没有分门别类,联系纠错。随着时间的推移,读音错误便不断增加。

【矫正策略】

1.重视正确输入。初次接触某个汉字时,要让其音、形、义构成联系,形成整体,输入学生大脑。像“灌溉”的“溉”与“愤慨”的“慨”,初学其中任何一个字,都可出示另一个字,让学生提前见识,联系比较,把握字音、字形、字义的联系和区别。

2.把握识记规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细心比较、梳理归类,发现音近字、形近字、义近字的联系与区别。如教学“婉言”,可与“惋惜”“宛如”“蜿蜒”等联系。

3.把握识记重点。教学中,要撇开难以出错的汉字,以减轻记忆负担,重点抓住易混、易错的少数。既要指导学生运用形声字、会意字的规律识字,又要提醒他们不一概而论,注意不可“字读半边”和不能从字形简单推想字义的“少数”,以凸显记忆重点。

4.培养识字习惯。阅读中,对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要向字典请教,绝不轻易放过。对汉字学习,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保证读准字音、认准字形、理解字义,促使其养成细心观察、规范书写、自觉检查、及时纠正等习惯。

【习题拓展】

1.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厄运 厨具 熄灯 水平如静

B.竹筐 搜察 绝密 日臻完善

C.烽烟 歼敌 倾泻 脑羞成怒

D.辜负 驻守 嬉闹 神清气爽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酝酿 裹挟 葱茏 温文而雅

B.酷刑 絮雨 纠纷 饮水思源

C.视察 嫌弃 崩塌 神彩奕奕

D.叮当 抵御 储存 老生常谈

3.下面带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脊·背(jǐ) 瞭·望(liào)洗漱·(shù) 枉·费心血(wǎnɡ)

B.衣襟·(jīn) 耸·立(sǒnɡ)骤·雨(zhòu) 悄·无声息(qiǎo)

C.撇·下(piě) 粘·贴(zhān)凹·陷(āo) 颠沛·流离(pài)

D.择·菜(zhái) 藐·视(miǎo)挑剔·(ti) 艰苦卓·绝(zhuó)

4.根据拼音,写汉字。

隔着纱zhànɡ( ),我看着妹妹。她刚洗过zǎo( ),伸着ɡē bo( )曲着小腿,惬意得很。没多久,只见她闭眼、捏quán( )、ɡǒnɡ( )身,四zhī( )乱舞,哭号起来,兴许是jì mò( )了吧。嗬,人小pí qi( )却有点急zào( )。

5.下列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莫衷一是 豁达 婉惜

B.苍翠挺拔 催毁 悠然

C.匪夷所思 麦穗 麦垄

D.挑三捡四 迷底 旅行

6.下面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鲜·为人知(少) 鲜·艳夺目(新鲜)

B.鉴·别(镜子) 鉴·往知来(观察,审视)

C.顾·名思义(看) 三顾·茅庐(拜访)

D.疾·恶如仇(痛恨) 积劳成疾·(痛苦)

7.下列对加点字的理解有错一项是( )。

A.应怜·(爱惜) 观风·问俗(习俗)

B.化险为夷·(安全) 芳草如茵·(垫子)

C.急走·(奔跑) 莫名·其妙(明白)

D.无稽·之谈(查考) 日夜兼·程(双倍的)

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颜色各异·(不同) 同仇敌忾·(愤恨)锲·而不舍(雕刻)

B.变化多端·(项目) 硕大无朋·(朋友)学而不厌·(满足)

C.匪夷·所思(安全) 望而却·步(后退)家喻户晓·(知道)

D.或·浓或·淡(有的) 继·往开来(继续)恍然大悟·(明白)

9.将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归类。

(1)①名·义;②莫名·其妙;③不可名·状;④名·落孙山。

( )( )和( )加点字的意思相同。

(2)①座无虚·席;②不虚·此行;③虚·度光阴。

( )和( )加点字的意思相同。

词 语

【习题例举】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与世长辞· 辞·不达意 义正辞·严 不辞·而别

B.悲愤欲绝· 络绎不绝· 气绝·身亡 绝·无此意

C.疾·驰而去 积劳成疾· 痛心疾·首 疾·恶如仇

D.回首·遥望 昂首·挺胸 首·尾呼应 敌人首·级

2.“严”组词填空。

( )纪律( )要求( )烟火

( )防范( )凶犯( )打击

3.在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_____自己,从而才能_______自己,_______自己,直到最后______自己,______自己。

A.认识成长锤炼升华完成

B.锤炼认识成长升华完成

C.认识锤炼成长完成升华

D.锤炼成长认识完成升华

上述习题,是考查词语及其近义词的理解、积累和运用。

【易出错误】

第1题,虽然只选一项,却要对16个成语一一过目,对相关字认真推敲,少数学生对成语缺乏积累,加上答题缺乏耐心,就很容易出错。第2题,学生往往不能全面作答,搜肠刮肚找到了有限的几个词语,又与后面的词语难以合理搭配,“留白”现象普遍。尤其是“防范”不知与“严加”搭配、“凶犯”不知与“严惩”搭配等等;第3 题,连同提示的“发现自己”中的“发现”,一共6 个词语,怎样有序地展示个人成长过程,不少学生感到为难。

【诊断分析】

一是理解不清。部分学生理解能力欠缺,难以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对词语中重点字的意思非常含糊,答题是凭感觉、碰运气。像“疾驰而去、积劳成疾、痛心疾首、疾恶如仇”,如果成语理解了,就知道“疾”的意思依次是“速度快”“疾病”“痛”“憎恨”。

二是积累不够。有些学生平时积累太少,词汇贫乏,第2题,学生要从与“严”字相关的词语积累中搜寻词语,“严惩”“严加”等词虽然生活中常用,但课堂学习中可能难以碰到。可见,词语既要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还要在生活和课外阅读中积累。

【矫正策略】

1.重视积累和比较。词语积累,有的来自于课堂学习,有的来自于课外阅读和日常生活,要善于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由一个词联想到一类词。以词义为联想的出发点,进而唤醒相关词语或情境,形成合理的搭配。要将词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自然地、有机地融入阅读教学之中,每篇课文都选择几个重点词语,有意识地指导积累辨别。特别要将相近、相关、相对的词语,结合一起比较理解,指导运用。这样持之以恒,肯定富有成效。

2.重视运用指导。对近义词,须引导联系语境,从词义轻重、运用范围、适用对象、感情色彩能方面弄清区别。区别近义词,具体理解是基础,体味语境是关键,能够运用是目标。

【习题拓展】

1.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望而却·步(但是) B.鉴·往知来(映照)

C.深思熟虑·(忧虑) D.匪夷·所思(平常)

2.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言·师采药去(语言) 不足·为奇(值得)

B.意欲·捕鸣蝉(想要) 厉·声责备(厉害)

C.名副·其实(符合) 无稽·之谈(可笑)

D.饱·经风霜(足,充分) 情有独钟·(集中)

3.给下列词语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不安全 B.损害 C.端正 D.高

①危·峰兀立( ) ②危·及生命( )

③居安思危·( ) ④正襟危·坐( )

⑤转危·为安( ) ⑥临危·不惧( )

4.选词填空。

①滋补 ②滋润 ③滋生 ④豁然开朗 ⑤终身受益 ⑥心旷神怡

一本好书,可以____你的心田,一篇美文可以令你感到____;即使是一则短小的寓言,也可能让你在迷惘时眼前一亮,心中_____。朋友,多读好书,可以让你_____。

5.把下列句中的“想”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不带“想”字),使句意保持不变。

A.他身居异乡,每逢节日就更加想·自己的家乡和家乡的亲人。( )

B.上课时,同学们有时专心致志地想·,有时滔滔不绝地说。( )

C.任何人想·阻止历史前进的车轮,只能是自不量力。( )

D.每当想·起解放前那心酸的日子,他总是泪水涟涟。( )

6.把下面各句中的“爱”换成另一个同样意思的词语。

A.婆婆说我妈妈从小就爱( )唱歌。

B.我们海外华侨谁不爱( )自己的祖国。

C.你这样爱( )孩子,对他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D.哪有母亲不爱( )自己的子女的?

7.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分别写一个句子。

骄傲:①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词语搭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生命——壮丽 山路——陡峭 愿望——激烈

B.意志——坚强 观念——传统 书写——著作

C.观赏——小说 引起——轰动 偏见——陈腐

D.发现——秘密 打击——键盘 显示——文字

9.想想对子的特征,试着对对子。

清风对( ) 落日对( ) 春回大地对( )

兴国对( ) 调兵对( ) 秋雨潇潇对( )

珍禽对( ) 莺歌对( ) 粗茶淡饭对( )

【习题例举】

1.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指手划脚 名副其实 滥竽充数 情有独钟

B.迫不及待 凶相必露 惟妙惟肖 自相矛盾

C.螳臂当车 金壁辉煌 欣喜若狂 怒发冲冠

D.川流不息 混为一谈 首屈一指 金蝉脱壳

2.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拔河比赛开始了,我班运动员同仇敌忾,使出浑身解数,终于赢了对手。

B.语文老师夸夸其谈地讲述着,出众的口才让同学们十分佩服。

C.看着小品演员夸张的表演,同学们一个个满脸堆笑。

D.大自然的一切——风声、蝉鸣、蝶舞、虫戏……都让法布尔如痴如醉。

上述习题,是关于成语的检查。第1题是书写的检测,题目将一些似是而非、容易混淆的字融合其中,有一定的迷惑性。第2 题是是成语的运用,只有准确地理解意思,才能正确运用。

【易出错误】

第1 题,学生平时作业,多出现“画”与“划”、“副”与“符”、“钟”与“衷”、“必”与“毕”、“当”与“挡”、“璧”与“壁”、“首”与“手”的混淆。因此,完成本题,很多学生往往正误难分,容易出错。第2题,如学生对“同仇敌忾”的适用对象、对“满脸堆笑”“夸夸其谈”的感情色彩不能正确把握,也就难以发现错误。

【诊断分析】

一是理解含糊。答题出错,主要是对成语意思含糊,对重点字的意思理解不准。像“指手画脚”,听到这个成语,想到“指”有比划的意思,就认为“划”正确;“情有独钟”的“钟”是“钟爱”的意思,有人就误认为是衷心爱戴,结果出错;“凶相毕露”的“毕”是“全部”的意思,有学生就误认为是“必定”的意思;“螳臂当车”的“当”是“阻挡”的意思,因而就很容易将“当”写成“挡”。

二是引导偏颇。教学中,老师常提示学生不出现某种错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如教学“凶相毕露”,这样提醒:“这里是‘毕业’的‘毕’,不是‘必须’的‘必’”。课上学生似乎记住了,而用不了多久,便渐渐淡忘,记得老师曾经提醒,只是两个字谁是谁非区别不清。

三是对象不清。词的感情色彩,从低年级就开始接触。在学生接触相关词语时,如不结合语言环境,引导理解意思和运用对象,日后运用便容易出错。如“同仇敌忾”的意思是“全体一致痛恨敌人,打击敌人”,是褒义词,它适用于对付敌人。

【矫正策略】

一是正确积累。对教材中出现的成语,要引起足够重视,对书写、意思和用法,要结合语境给予精心指导,引导正确积累。如“完璧归赵”,可联系课文指导: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从秦国带回赵国。“璧”是“和氏璧”,是宝玉,所以下面是“玉”字。这样书写就不会出错。进而可出示带“完璧归赵”的句子,让学生说说成语的意思,他们肯定会明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二是正面强化。对书写、理解和运用指导,多注意正面强化。多说“这个字是这样写”,少说“这个字不能这样写”;多说“这个成语可这样运用”,少说“这个成语不能这样运用”。如“首屈一指”这样引导:“首:第一;屈:弯。扳指头计算,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首屈一指’的意思是:居于首位,无人超越。”这样,其书写和运用一般不会出错。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书写和运用错误,多进行个别指导,以防止“谬种流传”。

【习题拓展】

1.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恍然大悟德高望重可见一斑狂风怒号

B.囫囵吞枣流连忘反张冠李戴抑扬顿挫

C.排山倒海无影无踪滔滔不决不解之缘

D.窃窃私语自做自受兴高采烈悬崖峭壁

2.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光荏苒,才一眨眼的时间,小学毕业就已经近在眼前了。

B.学过课文后,小明不禁感慨:“苏格拉底的弟子们若能迷途知返,便能找到那最大的麦穗了!”

C.每当美日两国在我国的南海问题上指手画脚时,我外交部发言人便会对此表示严正抗议,并提醒他们要迷途知返。

D.在以穆斯林信仰为主的中亚地区,伊斯兰极端势力的威胁究竟有多大?分析人士莫衷一是。

2.下列词语中有三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银装素裹 巧夺天工 气魄恢宏 横行霸道负隅顽抗

B.惊恐万壮 喜出望外 完璧归赵 毫不俱怕唇枪舌剑

C.遵敬师长 千均一发 荒无人烟 潸然泪下天经地义

D.锻练身体 老迈昏庸 争锋相对 生死攸关争执斗欧

3.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午读时间,教室里万籁俱寂。

B.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同学们前赴后继,跨进校园。

C.瀑布从悬崖上泻落下来,那场面真是蔚为壮观。

D.轮滑表演时,他猝不及防,摔了一跤。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成语,使上下文通顺连贯。

悬崖峭壁令人( ),他们( )地攀了上去;羊肠小道令人( ),他们( )地走了过去;杂草灌木令人( ),他们( )地踩了过去;毒蛇猛兽令人( ),他们( )地闯了过去……暴雨是那么狂,淋得他们( );冰雹是那么猛,打得他们( );山洞是那么多,看得他们( )……终于,他们找到了藏宝洞,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这时二人已经( ),但他们又( ),直奔潭边。

【习题例举】

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关联词。

A.( )是数九寒天,我( )坚持锻炼。

B.( )是数九寒天,( )我仍然坚持锻炼。

C.( )刻苦学习,( )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D.( )刻苦学习,学习成绩( )能不断进步。

上述习题,主要考查学生关联词语的积累和运用,如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且积累了常用的关联词,并了解它们的基本用法,便能理清前后分句的关系,从而正确填写。

【易出错误】

第一组AB 两题,前后分句都有转折的意思,但关联词位置不同,对表转折的关联词学生可能不加选择,全部填写“虽然……但是……”。其实,A 题应填“虽然……却……”,否则句子不顺。当然,A 题还可理解为表假设关系,可填“即使……也……”。CD 两题学生可能都填“如果……就……”“只要……就……”,其实,C 题应填“只有……才……”。

【诊断分析】

此题关键是关系的理解。第1题CD两题,“刻苦学习”与“优异的成绩”“成绩不断进步”的关系难以清晰。要取得优异成绩,必须刻苦学习,但刻苦学习不一定就能取得优异成绩。因此,C题必须填写“只有……才……”。有了刻苦学习的条件,肯定有成绩进步的结果。因此,D 题应填“只要……就……”。

【矫正策略】

1.反复朗读。要培养学生认真看、反复读的习惯。要通过反复读,熟悉常用的关联词语及其固定搭配,领悟关联词语的不同用法,从而形成一定的语感。答题时,要通过反复读,理清前后分句的关系,能根据关系联想合适的关联词,能发现句子明显的语病,避免出现低级错误。这样,学生答题的正确率必然会大大提升。

2.仔细推敲。对填写关联词类的习题,要抓住句中关键词语进行推敲,了解分句内容,发现前后联系,进而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有些句子,可选择不同的关联词,只要合适就行。

【习题拓展】

1.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关联词。

(1)我们( )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愿望,( )要努力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2)( )骆驼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 )人们称它为沙漠里的船。

(3)( )你认为自己的看法正确,( )应该坚持到底。

(4)小英雄雨来( )牺牲自己,( )泄露秘密。

(5)我们( )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 )可以看见火力点,( )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

(6)放学后,我们( )在街上乱跑,( )回家读读课外书。

2.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两个小句合成一句话,使句子更简洁。

(1)革命的道路上有千难万险。千难万险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多赶几里路。我们要去看一看精彩的武术表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要学好语文。我们要学好数学。我们要全面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这段文字中的关联词语,有三处使用不当,请加以修改。

工作最多的人往往最珍惜时间,这是因为他们有明确的目标,不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合理地安排着自己的工作,而且不是在犹豫不决中浪费时间。因此,有效地利用时间、珍惜时间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在你的生活中确立一个奋斗目标,并且也尽心尽力地去实现这一目标。

4.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成。

A.虽然前进的路是非常曲折的,_________。

B.哪怕前进的路是非常曲折的,_________。

C.如果前进的路是非常曲折的,_________。

D.即使前进的路是非常曲折的,_________。

句 子

【习题例举】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他平时总沉默寡言,但只要一到学术会议上谈起他那心爱的专业就变得分外活跃而健谈多了。

B.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C.人老了常常伴随着回忆而生活,这是他们最可口的一道美味佳肴。

D.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15日前去汇报。

2.选出下列有语病的一项( )。

A.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

B.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既要独立思考,又要相互合作,积极探索。

C.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D.各地中小学建立和完善了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

上述习题都是考查学生对句子正误的判别能力和修改病句的能力,以促使学生在说话写作中,把句子说清楚、写正确。

【易出错误】

第1题中,“谈起”与“健谈”重复,“忌”与后文的“不可”变成双重否定,改变愿意,“汇报”应为“回报”;第2 题C 句缺乏主语。这些学生往往难以准确判断。

【诊断分析】

一是病因把握不准。病句类型各不相同,面对各种各样的病句,学生往往难以准确发现错误。如“忌”的意思是“认为不适宜而避免”,学生对此不理解,就发现不了“不可”与之重复。

二是不能对症下药。有学生虽然知道句子出错,但却不能对症下药。“我们必须提高认真读书的习惯”,原本是“提高”与“习惯”搭配不当,而有学生却改成“我们必须认真读书”,有违“不改变句意”的原则。

【矫正策略】

1.重正面强化。修改病句虽然综合性强,但不可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更不可安排大量训练。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典型句子、片段的诵读、背诵、赏析,让学生在优秀作品的接触中,潜移默化地得到规范性语言训练。

2.教基本方法。修改病句,要教给方法,培养能力。对小学而言,句子成分术语不要提及,让他们知道说句要完整、清楚、正确。修改训练中,要引导反复朗读,弄清句子想表达什么,有无表达清楚、表达正确,从而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改。

【习题拓展】

1.指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应用这种罗盘,无论在阴云密布以及黎明或傍晚看不到太阳的时候,也不会迷失方向。

B.在我们中间,一个人发生困难,就有上百、上千、上万素不相识的人热切地伸出手,不遗余力地帮助你。

C.文章关于环境污染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引起人们对环境科学的重视。

D.荔枝是亚热带果树,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观看了电影《焦裕禄》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B.某厂研制新产品的技术人员,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奋战,终于试制成功了。

C.尽管气候条件非常恶劣,但他们都坚持下来了。

D.经过大家的努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显著地提高了。

3.修改下列病句。

(1)双休日,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事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了《雷锋》电影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从小养成了热爱劳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文对我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断定他今天可能生病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必须提高认真读书的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经过学习,大家普遍的觉悟提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天山的春天简直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题例举】

1.仿写句子。

(1)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如果我是清风,我将驱赶所有的炎热;如果我是春雨,我将滋润天地的万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下文的语意补写出两个句子,并与上文构成排比句。

一朵鲜花点缀不出绚丽的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万众一心,群策群力,才能建设好我们的家园。

上述两题,主要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要求学生对原句的意思、意境和结构有准确的把握,同时需要学生有必要的体验和丰富的想象,还要有一定的语言积累。

【易出错误】

一是思路拓展不开。“阳光”对应“照亮所有黑暗”,“清风”对应“驱散所有炎热”,“春雨”对应“滋润天地的万物”,怎样由此拓展开去,想象生活中的其他事物,为人们做事呢?不少学生难以列举。由于思路拓展不开,事物捕捉不到,便难以下笔。

二是语言描述欠当。选择了相关事物,如何进行描述,以保证句式相似、句意连贯、情感相同,对少数学生也比较困难,他们多就事论事,难以按照例句的结构特点来写,写出的句子不工整,未能突出前后事物的联系。还有学生虽注意了句子工整,但显得生硬,缺乏美感。

【诊断分析】

1.联想能力缺乏。仿写句子思路难以打开,原因之一在于学生缺乏必要的联想能力。如联想能力丰富,生活中凡是能够为人们做出贡献的事物都可进行列举。如此一来,学生笔下就有写不完的事物。

2.联系分析不够。有了叙述对象,还须依据例句准确表达,这就要求学生对例句解读准确,把握规律,模仿迁移。“太阳”能够“照亮整个黑暗”,“月亮”就能“皎洁整个地球”,“清泉”就能“滋润一切生灵”。

【矫正策略】

1.引导关注生活。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对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要多看、多想,不断积累生活经验。还要善于分析,能够从平凡的小事中发现不寻常的深意。有了丰富积累、有了一定认识,就能为言语表达积累素材。

2.重视发散训练。要重视发散训练,给学生呈现出开阔的空间。第2 题可剖析例句,从而仿照“一朵鲜花”与“绚丽的春天”等进行充分列举:“一点清泉”与“无边的海洋”、“一棵小草”与“无边的草原”……经常这样训练,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

3.相继进行训练。阅读教学中,对具有典型意义的句式,要引导细读深思,品味感悟,模仿迁移。在不断的训练中,逐步让学生知道什么叫并列句式,什么叫工整、对仗,什么叫层层递进,还要能够熟练地运用比喻、对偶、排比、拟人等手法描写事物。这样,碰到仿写句子的习题,学生也许就能顺利解答。

【习题拓展】

1.照样子补充句子。

(1)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凉清凉的水;如果你是______________,那快乐就是____________;如果你是_______,那快乐就是__________________。

(2)春天从天外轻盈地飞了回来,化作雏燕和云雀;春天从地里悄悄地冒了出来,化作草叶和芽苗;春天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天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写句子。

例:语文是滋味甘甜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语文是芳香浓郁的咖啡,让人馋涎欲滴。

语文是清凉可口的泉水,_______;语文是新鲜味美的果汁,__________;语文是____,让人____;语文是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一位同学致老师和朋友的赠言,请仿写一句赠言,献给你的亲人或同学。

人生的岁月,是一串珍珠;漫长的生活是一组乐曲。亲爱的老师,愿你永远拥有其中最璀璨的珍珠,最精彩的乐章!

人生的岁月,是一条小河;漫长的生活是一本大书。亲爱的朋友,愿你永远拥有其中最晶莹的浪花,最迷人的一页!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题例举】

1.根据要求填写合适的诗句。

(1)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突破常规,语言要有个性。

(3)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情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人们在外地过年时,常用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离家在外的游子,对着一轮明月思乡思亲,往往会想起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语境,在横线上填合适的名言警句。

六年来,我们渐渐成长懂事。面对荣誉,我们不会骄傲,因为我们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同学相处,我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因为孔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要勤奋,努力有回报,因为我们坚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两题,是让学生借助语境,盘活心中相关的诗句、名言警句,从而选填与语境匹配的。这样的习题,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让积累的重点诗句、名言警句与言语活动发生联系,在不断的盘活与运用中成为他们言语活动的活的元素。

【易出错误】

上述习题出错,或者是直接留白,或者是胡乱填写,与提供的语境没有必然的联系和很好的匹配。另外,由于没有正确积累,学生填写中书写出错也很常见。

【诊断分析】

1.库存不足。学生答题留白,多是心中没有库存,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如“面对荣誉,我们不会骄傲,因为我们明白”,如果没有“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满招损,谦受益”等积累,就只能是“望题兴叹”。

2.理解不够。题目出错,原因还在于不少学生对经典诗句、名言警句只知道读背,不去揣摩意思,体会情感,想象意境,诗句难以与生活产生对应关系,难以与言语活动发生联系。

3.指导欠细。教学中,不少教师简单从事,只是引导读读背背,而揣摩词语、品读句子、想象意境严重忽视。

【矫正策略】

1.重视境的感受。诗句、名言警句等,是汉语的精髓,要在读好、背好的同时,引导理解词语,体会句义,想象意境,让其以具体形象展现于眼前,并带领学生进入情中去感受,这样就能从情感、语言、想象等方面为运用中的顺利联系奠定基础。

2.重视线的串联。学生接触了一定诗句、名言警句后,可提携主线,扣线串珠,让诸多诗句条分缕析。对诗句,可以诗人为线,按诗的作者回忆背诵;可以情感为线,按诗表达的情感回忆列举;对名言警句,也可从“诚信”“惜时”“奉献”“敬老”“勤奋”等角度梳理。

【习题拓展】

1.结合语境,填写诗句。

(1)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昂首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朵朵美丽的玉花。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

(3)深秋,校园的梧桐叶纷纷飘落,地面像铺着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望着此情此景,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这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吗?

(4)面对这道数学思考题,绞尽脑汁,也没个头绪,就在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爸爸过来一点拨,我便豁然开朗,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下面句子里填上合适的诗句、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俗语等。

(1)常言道:“___________”,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献计献策,就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王 老 师 对 我 们 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家如果能做到博览群书,写作文时就得心应手了。”

(3)俗话说:“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犯一些错误,不过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着信封里那两片火红火红的枫叶,想到这是好友从北京寄给我的,我不知有多激动。

阅 读

【习题例举】

请运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修改下列一段话。

近几个月来,我市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创建文明城市》。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人们的认识普遍得到了培养。城市环境得到了很大改革,街道更加整洁了,道路更加宽阔平坦了,树木花草增多了。上级领导到我市检查,都给予了充足的肯定。如今,我市的面貌真是改头换面了。

这是一道综合改错题,错误包括句子不完整、词序颠倒、搭配不当等,主要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并规范使用修改符号正确修改的能力。

【易出错误】

上述段落中,包含多方面的错误,而习题没有提醒错误类型和修改是几处,这对学生是个挑战。“创建文明城市”是活动,该用引号;“开展了”后面应有“活动”呼应;“认识”应该得到“提高”,而非“培养”;“环境”应该与“改变”搭配;“充足的肯定”应为“充分的肯定”;“面貌”应与“焕然一新”搭配。答题中,学生往往难以全部发现并正确修改,甚至有学生多此一举,把正确的改错。

【诊断分析】

一是读题不细心。题中的错误,多是显而易见的,只要认真读、细心找,是能够发现并改正的。但是,不少学生答题总是浮光掠影,粗枝大叶。这也反映出,日常相关练习中,平时改错训练中,教者关注更多的是修改结果,对答题方法指导和解题习惯培养重视不够。

二是基础不扎实。“认识”与“培养”、“面貌”与“改天换地”的错误,学生难以发现。以及标点错误、句子不完整,学生发现不了,除了读题不细心,更重要的还在于缺乏一定的基本功,一旦综合运用,就容易出现低级错误。

【矫正策略】

1.扎实训练。阅读教学中,对字词句、标点、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要严格训练。还要从错别字、标点、常见语病等方面入手,梳理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设计针对性练习。

2.积淀语感。语感主要是“读”出来的。平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感悟,尤其要注重和利用早读和阅读教学的课堂,带领学生放声朗读经典美文,体会语言表达的精准、精炼、精美,领悟语言表达的规律,积累规范优美的表达范式。

【习题拓展】

1.修改下列的一段话。

下午放学以后,王红想去参加展览。在路上,他发现了一个鼓鼓的钱包。怎么办呢!他放开了看展览的念头,决心根据钱包里工作证上的单位地址去找失主。到了单位,天快要已经黑了,失主以经下班走了。他问清了失主的家在哪里?终于在晚上八时整左右,钱包被送给了失主手中。

2.修改下面的一段话。

王老师已经50 多岁了,他却向年轻人一样充满朝气。清晨,他迈着隐健的步子走向学校:深夜,他还在灯下备课。最近,他被评为“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他说:“我要把毕生的精神献给教育事业”。

【习题例举】

按要求完成作业。

1.星期天,王小强打电话说作业遇到难题,想向李小刚借数学作业抄。如果你是李小刚,会怎样拒绝呢?请想一想,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出旅游时,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游客留下“某某到此一游”的字样,很是煞风景。请你帮景区工作人员设计一条公益用语来提醒游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引导同学们发现校园之美,激发大家对母校的热爱之情,学校准备举办“校园寻美”摄影、诗歌创作大赛。现面向全体同学征集活动标语,请你设计一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习题,在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从而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空间,真正让语文为生活服务,以生活促语文学习,让学生学有用的语文,学生活中需要的语文。

【易出错误】

第1题,学生说了拒绝的原因,往往不注意拒绝技巧,语言生硬、语气冰冷,让人接受不了。第2题,学生往往难以用准确、温馨、简洁的语言表述景区工作人员的心声。第3题,学生难以用简洁的语言把“校园寻美”这一主题表述清楚。

【诊断分析】

一是缺乏相关积累。语文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活中、电视中的广告语、警示语可谓到处都有,如果提示学生做有心人,多去看、多去记、多去想,见得多了,想得多了,自然就能得到启迪。

二是缺乏必要引导。学生答题出错,还与教者平时引导缺乏有关。如果学生对生活中的广告词、警示语等在引导积累的同时,每隔一段时间,就引导他们梳理梳理,从其目的、内容、情感、语言等方面引导剖析,让学生得出规律。这样,学生自我运用时也许就能得心应手了。

【矫正策略】

1.联系语境,明确目的。要认真读题,弄清语境,明确言语目的。第1题是要在电话中拒绝借作业抄的要求;第2 题是要为“校园寻美”主题活动设计标语;第3题则是为景区设计公益用语,呼吁人们文明旅游,文明观赏。有了这样的思考,在具体设计中,就能考虑语境和言语活动面对的对象,从而有的放矢,指向目标。

2.巧用语言,表达真情。上述习题,都在于运用合适的语言,达成自己言语活动目标。第1 题,既要亮明观点——不能借,又要说清道理,还要想办法帮助解决问题。这样,表达对同学的真诚关心,就能让对方感动。第2、3 两题,可引导将不同的表述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其设计的针对性、简洁性、情感性。

【习题拓展】

请回忆一下,在你成长的各个阶段,父母付出最多的是什么?你最想对他们说的是什么?请你分别给父亲和母亲写一段话,在他们生日的时候悄悄地递给他们,给他们意外的惊喜。

献给爸爸的话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献给妈妈的话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题例举】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在一个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在农家仓库里觅食的老鼠意外地掉进一个盛着半满的米缸里。这飞来的口福使老鼠喜出望外,它先是警惕地环顾了一下四周,确定没有危险之后,接下来便是一通疯吃、猛吃,吃完倒头便睡。连续多天,都是安然无恙。

老鼠就这样在米缸中吃了睡,睡醒了再吃,日子不知不觉地在丰衣足食的悠闲中过去了,有时,老鼠也曾为是否要跳出缸去进行过思想斗争与痛苦的抉择,但终究未能摆脱白花花的大米的诱惑,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了底,才觉得以米缸现在的高度自己就是想跳出去,也没有这个能力了。

对于老鼠而言,这缸米就是一块试金石,()它想全部据为已有,其代价( )只能是自己的生命。( ),我们把老鼠能跳出缸外的高度称为“生命的高度”。而这高度就掌握在老鼠自己的手里,它多留恋一天,多贪吃一寸,就离死亡更近了一步。

在现实生活中,多数人能做到在明显有危险的地方止步,但清醒地认识潜在的危机并及时跨越“生命的高度”就没那么容易了。

生活中,有很多人,年轻时不去奋斗,满足于仅填饱肚子的生活,到老的时候,看着周围人都过着比自己好的生活,给下一代创造了多么优越的条件,这时他才意识到要努力,可是,“生命的高度”已难以逾越。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青黄不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然无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丰衣足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章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 对于这只老鼠而言,“试金石”就是_______,“生命的高度”就是_______。对于一个人而言,“试金石”可能会是________,“生命的高度”就是________________。

4.给文章拟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

5.请联系生活说说你对文章划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倘若米缸中的老鼠在临终前见到了一只前来觅食的伙伴,它会对伙伴提出怎样的人生忠告呢?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易出错误】

答题中,学生容易出现如下错误:解词只停留于字面意思,如“青黄不接”因缺乏生活经验说不清意思;“丰衣足食”,意思是不愁吃穿,联系语境应该是不愁吃的,而少数学生却不能准确作答。关联词填空,有学生填写“如果……就……因此……”,而老鼠“占为己有”已成为事实,应该填“既然……就”。第3 题,学生对“生命的高度”理解不准确、不清晰;而对人的“试金石”,有学生难以找出具体的事物。第4题给文章拟题目,有学生不知题目的基本特点,也容易出错。第5 题,学生说含义难以联系生活现象透视深刻内涵。第6 题的忠告,也容易浮于表面。

【诊断分析】

一是答题缺乏章法。解释词语、拟定文题、理解句子、叙谈体会等,都有基本方法。学生掌握了方法,就能迅速窥得门径,抓住关键,准确表达。而多数学生答题缺乏方法,全凭感觉答题。这样,顾此失彼、浅尝辄止、答不到点子上、说不到关键处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是综合能力欠缺。完成上述习题,需要基本的生活经验、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如生活中“试金石”,是能检验人道德品德、行为习惯的事物;“生命的高度”是人通过努力达到的人生目标。一旦能力欠缺,很难准确作答。句子含义,不少学生也难借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加以表述。

【矫正策略】

1.教给方法。要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品味词语,可结合课文,精选重点词句,引导比较、推敲、赏析,归纳出一般方法:由字面意思说到蕴含的深意,由词语含义说到蕴藏的情感等。掌握了词语理解方法,句子理解也就能触类旁通。给文章加题目,可以课文为依据,让学生给课文换题目。渐渐地,学生就知道,同一篇课文可以用多种方法加标题:像这篇文章,标题可以是“命的高度”“高度由自己决定”“老鼠给人的启示”等等。

2.培养能力。学生理解语言、体悟情感、整合归纳、沟通生活等方面的能力,不能教会,只能在言语实践中逐步形成。教学中,可捕捉重点,精心指导;自读自悟,及时运用。课后,及时进行针对性巩固和练习。这样,可促使学生在阅读中把握阅读方法,在实践中形成阅读能力。

【习题拓展】

默读父亲

①我是父亲最小的儿子。“爹疼满崽”这句话便成了父亲爱的天平向我倾斜时搪塞哥哥姐姐们的托词了。在我10 岁那年头上吧,我生病躺在了县医院的病床上,我突发奇想让父亲给我买冰棍吃。父亲拗不过我,便只好去了。那时候冬天吃冰棍的人极少,大街上已找不见卖冰棍的人。整个县城只有一家冰厂还卖冰棍,冰厂离医院足足有一华里地,父亲找不到单车,便步行着去。一时半晌,父亲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跑回来,一进屋,便忙不迭解开衣襟,从怀里掏出一根融化了一大半的冰棍,塞给我。嘴里却喃喃说道:“怎么会化了呢?见人家卖冰棍的都用棉被裹着呢!”

②初二那年,我的作文得了全省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这在小镇上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的事儿。学校为此专门召开颁奖会,还特地通知父母届时一起荣光荣光。等到去学校参加颁奖会的那天,父亲一大早便张罗开了,还特地找出不常穿的一件中山装给穿上。但当父亲已跨出家门临上路时,任性而虚荣的我却大大地扫了父亲的兴:“爸,有妈跟我去就成了,你就别去了。”父亲充满喜悦的脸一下子凝固了。那表情就像小孩子欢欢喜喜跟着大人去看电影却被拦在了门外一般张皇而又绝望。迎着爸妈投放给我的疑惑的眼神,我好一阵不说话,只是任性地呆在家里不出门。父亲犹疑思忖了半刻,用极其坦然却终究掩饰不住的有些颤抖的声音说:“爸这就不去了。”父亲已经破译出了我心底的秘密:我是嫌看似木讷、敦厚且瘦黑而显苍老的父亲丢我的人啊! 看着父亲颓然地回到屋里,我这才放心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了学校。可是,颁奖大会完毕后,却有一个同学告诉我:你和你妈妈风风光光坐在讲台上接受校领导授奖和全校师生钦羡的眼光时,你爸却躲在学校操场一隅的一棵大树下,自始至终注视这一切呢! 顿时,我木然。心里漫上一阵痛楚……

③父亲最让我感动的是我17 岁初入大学的那年。我刚入大学的时候,寝室里住了四个同学,每个人都有一只袖珍收录机,听听节目学学英语,很让人眼(红 馋)。后来,与其说是出于对别人的羡慕,还不如说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我走了60里地回到家,眼泪汪汪地跟父母说:我要一只收录机。父亲听了,一个劲儿地叹气。母亲则别过头去(流 抹)泪。我心一(软 凉),两手空空连夜赶回学校。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到学校找到我,将我叫到一小树林里,说:“孩子,你不要和人家攀比,一个人活的是志气。记住,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我正掂量着父亲这句话,父亲已从怀里(掏取)出一样东西放在我手上。伸开手来,正是一只我心仪已久的袖珍收录机。事后才知道是他进城抽了500毫升血给换来的。“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就是父亲这句话,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地找到了做人的自尊,也让我得以活出了一个男人的伟岸。

④父亲没能活到60 岁便病逝了。记得父亲临终的时候,他将枯槁的手伸向了我。我将手放在父亲的手心里,父亲极力想握紧我的手,但父亲已无能为力了。是的,父亲虽然没能扶携和目送着我走更长更远的路。但是,父亲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已渗透到我生命中来——我的生命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突发奇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能为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划去第③自然段中用得不准确的词。

3.第②自然段中,“我”之所以不让父亲参加“我”的颁奖大会,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充满喜悦的脸一下子凝固了”“犹疑思忖了片刻”,父亲当时可能想些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揣摩父亲那时的心理活动,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题目是“默读父亲”,你认为“我”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父亲(至少写两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作者通过三件事来刻画父亲的形象,这三件事的先后顺序能不能调换(比如,先写第三件事,再写其他两件事)?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题例举】

阅读古文,按要求完成作业。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注释】

宋:宋国。筑:修补。亡:丢失。暮:晚上。果:果然。亡:丢失。智其子:以为他的儿子很聪明,聪慧,机智。

1.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其家甚智其子”,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个人发表一些感慨?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道题主要是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小古文的能力,也能考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语言积淀,从而引导学生接触一些传统的短小的经典文章,以增加他们的语言库存,促进经典文化的传承。

【易出错误】

虽然,文后附了注释,但有学生对“雨”“其”“曰”“盗”“亦”“云”等不能准确理解,这样,寓言的大意就难以说清楚。“其家甚智其子”的意思,有学生不能准确理解,也就难以回答其“为什么”。对文中某个人的感慨,有学生往往不能抓住重点,切中要害。

【诊断分析】

一是文言词汇不懂。文言文的阅读,也需要一定的基础和积累。而小学阶段,学生除了学过少量古诗词外,很少接触小古文,对于其中“之”“曰”“云”等文言文高频词的用法不了解。这些都给答题带来了麻烦。

二是阅读不够细心。如细心读短文,认真看注释,上述短文是能够读懂,问题也能作答。

【矫正策略】

1.适度拓展。可结合教材渗透,如阅读现代文《揠苗助长》《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等课文,可印发相关古文,让学生比较着读,教师适度指导。还可拓展一些篇幅短小、难易适中、情节有趣的小古文,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2.指导读法。小古文的学习离不开一个“读”字。文白对照读、去掉标点自己尝试断句读、前后联系或者新旧联系猜读。还要借助诵读,引导理解重要实词和高频虚词,培养学生的语感,以提高小古文的学习效率。

【习题拓展】

阅读《揠苗助长》,完成作业。

揠苗助长

孟子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注释】

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芒芒然:露出疲惫但十分满足的样子。谓:对……说。其人:他家里的人。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予:我,第一人称代词。趋:快步走。槁(ɡǎo):草木干枯,枯萎。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

送孟浩然之·广陵。( )

今日病·矣。( )

良药苦口利于病·。( )

2.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则寓言,你有什么想对拔苗者说?我们生活中,有与《揠苗助长》类似的现象吗?请列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题例举】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作业。

【材料一】

春节过后第一周,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这一文化类综艺节目彻底火了。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等各大媒体都在发布有关该节目台前幕后的消息,观众关注度极高。某知名网站对此做了各项统计,以下是“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年龄分布”调查数据图:

【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冠军得主是复旦附中16岁高一学生武亦姝,人们对她纷纷表示赞赏,但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在升学考试残酷的现实面前,有没有必要花大量宝贵时间去背诵古诗词。

【材料三】大学者王国维认为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可以把境界分为“造境”和“写境”两种不同的形态,“造境”即虚拟之境,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境”即写实之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中国诗词大会》的主持人是______,这位主持人从小饱读诗书,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_这两个成语赞叹她。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显示的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分布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材料二】中某些人的质疑,说说你的观点。(至少说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是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考查,要求学生根据阅读要求,在读懂各组材料的基础上,围绕答题要求,通过合理联系、具体分析、发现规律,从而准确答题。这样的习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易出错误】

第1题,用一句话概括关注诗词大会,学生难以通过全面概括,让人对关注人群有整体的认识。第2题,有学生只是叙述背诵古诗词的好处,而没有从人们的质疑生发开去,针对性不强。

【诊断分析】

一是缺乏整合能力。多个材料组合一起,学生难以发现它们间的联系,缺乏信息的整合能力。如第2题,要求对五个年龄段的数据进行概括,学生往往顾此失彼。其实,通过整体联系就能发现规律:关注《中国诗词大会》的主要是19岁以下的群体,从19岁到50以上的人群,关注度越来越低。

二是缺乏必要训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需要的信息的获取、处理、评价和运用能力,这是信息社会必备的综合能力。但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比较少。而非连续文本相对于连续文本显得枯燥无趣,学生不大感兴趣,就难以保证效果。这样,缺乏训练的数量和质量,学生答题出错就是自然而必然的了。

【矫正策略】

1.重视方法指导。要重视该类文本阅读方法的指导,既要教学生善于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还要促使他们通过分析比较、简单推理、联系思考等整合信息的方法。可指导按如下方法阅读:一是抓住标题,发现主题;二是逐个分析,提炼概括;三是比较甄别,发现差异;四是寻找联系,发现规律;五是整合信息,尝试推论;六是回读材料,准确判断。

2.利用诸多资源。要善于挖掘、整合、活用各种资源,培养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一是挖掘语文教材资源。可运用课本插图、文本中的“作家卡片”“名著便览”等,训练学生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二是整合其他课程资源。对数学、科学、品德等学科中的图、文字、表格等,可改编成“非连续性文本”引导阅读。三是活用生活资源。生活中的广告纸、说明书、购物发票、旅游导览图等都是这类训练的好材料。

【习题拓展】

阅读下面四则材料,完成练习题。

【材料一】从汉唐开始,传统民俗中常以猴作为吉祥、显贵、长寿驱邪纳福的象征。

【材料二】在文学作品中,猴形象的内涵有所不同。一方面,它寄托了我们中国式英雄主义的情节,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爱憎分明、神通广大、降妖除魔。另一方面,它隐含了对世人丑态的贬低与嘲讽,是喻人醒世的活样板。如《猴子捡豆》的寓言故事,就讽刺了世人不切实际、因小失大的做法。

【材料三】本报讯2 月1 日,首都博物馆举办了以“大圣归来”为主题的猴年生肖展。此次展览汇集了43 件首都博物馆的藏品及几幅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经典年画,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猴形象。展出吸引了大批观众的参观。这已经是首都博物馆连续举办生肖文化展的第九个年头,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展览将持续到3月13号。

【材料四】“嘻哈猴”是由华冠公司于2015 年创作的卡通猴形象。它以张希和老人的泥猴作品为原型,保留了泥猴造型中的大圆眼睛、大圆点鼻孔及微笑逗乐式的嘴型,又创造性地以头顶火焰、怀揣爱心、尾似祥云为形象,代表了热情、善良、快乐、幽默的性格特点。“嘻哈猴”有互联网用户喜欢的“萌”的特点,顺应了当下年轻人追求时尚化、个性化的潮流。

【注释】张希和: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70年痴迷泥塑艺术,被誉为“泥猴张”。

1.在我国的“猴文化”中,人们赋予了“猴形象”哪四点内涵?请分条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材料三加点的词中你读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这几个材料,给这几段文字补上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材料三与材料四,简要说说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 文

【习题列举】

1.题目:难忘那_______的笑容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各种各样的笑容,灿烂的、温暖的、纯真的、会心的、自信的、尴尬的……谁的什么笑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围绕所填写的词语,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通过具体的事情,写出笑容令人难忘的原因;②字数不少于550字;③书写规范、工整。

2.题目:泪水

泪水,是感情的流露,或喜悦,或悲伤,或懊悔……每一次流泪都会有一段难忘的经历,都会在情感深处留下深深的印迹。泪水是成长的记录,每一颗晶莹的泪珠都折射着你走过的历程,回首往事,你会有什么感受和启发呢?请以“泪水”为题作文,写下你的故事。

上述习作命题,一是半命题,一是命题,既给定一定范围,又契合学生生活;既明确习作要求,也给出相应提示。这样的文题,学生有内容可写,能真实地检测出学生的习作水平。

【易出错误】

一是选材思路狭窄。上述两题,只要稍作思考,就能选到个性化的材料。而无论是“笑容”还是“泪水”,学生往往多围绕“学习”“考试”来写,虽然写这些未尚不可,而生活中与“笑容”“泪水”相关的故事数不胜数,总写“学习”和“考试”,肯定难给人新颖独特的感觉。

二是缺乏细节描写。“笑容”和“泪水”,都是情感的流露和表达。根据文题和要求,对“笑容”和“泪水”必须进行具体描写,而不少学生只是轻描淡写。另外,“笑容”的“难忘”、“泪水”的“来历”也必须作为重点具体叙述,可不少学生也未多加关注,缺乏必要的细节描写,因此重点不够突出。

【诊断分析】

一是缺乏生活的敏感。上述习作题,考虑到了学生的生活,他们应该有丰富的素材可用。之所以写出的文章空洞无物,重要原因便是事情发生时没有在意,更谈不上用心体会、认真审视。这样,许多鲜活的瞬间当时没有捕捉住,写作需要调取时便捉襟见肘。这样,文章缺乏生动的场景描写和细致的心理刻画就并不奇怪了。

二是缺乏真实的需求。平时习作训练,鲜有真实的任务驱动,哪怕是模拟的情境设置也较少,就像上题那样,尽管想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但不能给他们一个写作的理由。学生大都是应老师的要求而作,渐渐忘记写作首先是应生活之需。这样,写作仅为完成任务,难以真心投入、真情表达,这样的应命之作难免内容空洞,语言干瘪。

【矫正策略】

1.培养生活敏感。通过“每日一说”等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主动关注生活、留心体验生活,让他们在观察、审视、表达中形成生活敏感,从而让丰富的生活成为学生言语活动取之不尽的源泉。

2.激发写作欲望。可通过“为自己喝彩”“我真的很能干”等与生活零距离的习作任务,让其指向生活的特定话题、特定读者,以唤起表达欲望,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真需要、练就生活的真本事。

3.拓展写作思路。除借助提示拓展思路,还可提出限制,促使学生选取新颖独特的材料。

【习题拓展】

1.幸福和谐的生活,让我们品评甜蜜,懂得了珍惜,苦难艰辛的处境,使我们志怀高远,实现了超越。在经历和体验中,我们逐渐摆脱了蒙昧、自私、幼稚……我们长大了。请你以“在_____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磨练”“呵护”“关爱”“逆境”“鼓励”等);②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内容具体,重点突出;③要写出真情实感。

2.请围绕“在生活中学语文”这个话题,写一件你或他人亲身经历的事。

要求:①写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②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情感真切;③题目自拟;④字数在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