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

2020-06-27 14:06冯雅静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科学素养家园

冯雅静

提到科学素养,往往会给人一种强烈的学术感。但是对于幼儿来说,其实不然:风是哪里来的?树叶为什么是绿色的,而且还不一样?泡泡为什么都是圆的……充满童真的问题折射出孩子对世界、环境以及未知事物的不解与疑问。带着这些问题,他们慢慢地了解生活,认识世界,感受四季转换。这些了解的过程、认识的途径、感受的方式,都是幼儿科学素养的一部分,而这一部分也是幼儿天性使然、与生俱来的。这也正是应了那句话“幼儿是天生的科学家”。那么,究竟什么是幼儿科学素养?幼儿科学素养又包含哪些内容?我们该如何把握3~6岁这一关键期,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呢?

一、界定:什么是幼儿科学素养

提到科学素养,大多数教师(甚至是一般的人群)可能都会报出一大堆的概念,诸如“科学意识”“科学态度”“科学兴趣”“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技术”“科学能力”等。也有学者将科学素养概括为四大要素,即科学兴趣(求知本能)、科学方法(探究核心)、科学知识(概念核心)和科学精神(理念行为)。

一般来说,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了解科学知识、了解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那么,在我国,学龄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究竟是什么?在《幼儿科学教育》一书中有着明确的定义:幼儿科学素养是指科学知识经验的获得,科学方法的学习,科学情感态度的培养。

二、把握:幼儿科学素养的关键词

在日常的活动中,促进幼儿不断探索、深入研究的动力来自哪里?来自对现象的好奇,来自对事物、事件所产生的疑惑。因此,培养幼儿科学素养,单就幼儿的科学启蒙角度而言,科学素养中有两个关键词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好奇”和“疑问”。

(一)好奇

对幼儿来说,许多的探究活动常常始于好奇,即便成人也往往如此。就幼儿的科学素养的要素来看,好奇是很重要的一条,即“能对日常周围生活所见所闻和所经历的事物、现象有好奇心,并能以此发现或提出一些问题”。

(二)疑问

疑问,是指有怀疑或不理解的问题。就是对一些日常的现象、 间接经验(包括一些所谓的文本知识)、活动的结果(包括自己的或者他人的)等非理性(或称为不思考的)的质疑。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促使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究、去实验,从而排除我们的疑问。

因为好奇,幼儿会探索发现;因为疑问,幼儿尝试抽丝剥茧。

三、探索: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策略

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就是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方式,促进其科学知识经验的获得,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情感态度。如何实施?必然离不开《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内容的引领。其中对科学活动的开展明确指出,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幼儿中进行科学教育,其实质就是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的学前教育对人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幼儿的科学学习过程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其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家长和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技能,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适宜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科学探究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在科学领域指导要点中更是强调: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创设适宜的科学探究环境,促进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对发展幼儿的科学素养至关重要。那么,我们究竟应创设怎样的科学探究环境呢?

1.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现象中积累感性认识

我们为孩子创设的科学探究环境要亲自然,要充分利用自然物;要贴近生活,要善于利用生活事物,尤其是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的事物;要捕捉有价值的现象(自然现象、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等),让幼儿在直接感知中获得经验。如,可以结合自然角活动,让幼儿了解生命科学,感知植物的生长变化,并利用这个过程结合工具材料的使用,了解植物本身的特征以及生存需求等。这个不断探究的过程,蕴含了各种科学能力的学习和运用,更是科学素养的不断积累。此外,是墙面环境。在一日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利用墙面环境来呈现活动的推进过程,支持活动的深入开展。

2.提供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

何为适宜?这需要根据具体的科学探究活动而定。如,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开展观察、比较、测量、统计,用幼儿自己播种、收获的果实为载体进行科学探索,能让幼儿兴致高昂,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除了探究对象,探究工具本身也是幼儿生活中的物品,具有一定可探究性。如,木工工具、机械类工具、测量工具等。锯子为什么能把木头锯断,那是因为与锯齿有关,不同体态的量杯测量相同的水量时,水的液面高度却不一样……可见在探究的过程中,幼儿既可以熟悉工具的使用方法,还可以了解不同工具的特征。

由此可见,丰富适宜的材料与环境能让幼儿更好地“玩起来”,能让幼儿从中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培育科学探究能力,获得科学认知与情感发展。

(二)唤起幼儿对生活中科学的关注

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如,物体为什么会有影子?影子为什么会变化?太阳为什么会东升西落?泥土为什么会有不同颜色?还有,许多生活在城市里的幼儿对于很多蔬菜的生长没什么了解。因此,在自然角播种一些幼儿平时生活中经常看到、吃到的蔬菜是非常有意义的。幼儿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蔬菜原来是怎样生长起来的,在生长过程中,它们需要人们怎样去照料和管理,知道了蔬菜的生长变化是怎樣的;在灯下行走时,随着光源、人的位置发生变化,影子也就变化了等等。这些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珍贵的经验。只有带着敏感的触觉,把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引发幼儿对生活的关注,激发其兴趣,才能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三)激发幼儿进行深度学习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应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与人文底蕴素养。科学教育活动应能激发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及现象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萌发勇于探究的精神。科学活动进行过程中,应珍视幼儿对事物的假设、推理,培养其理性思维及批判质疑的精神,促进其科学精神素养的培养。

(四)扩大幼儿的科学探索自主权

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自主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自然角、种植园、科学区、科学活动室等,其中的活動可操作性强,能带动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进行探究,使幼儿获得丰富的科学探索经验,感受科学探索的乐趣。因此,在这些活动过程中,要更多地保护幼儿自主探索的权利,将活动的主体地位还给幼儿。此外,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要保障幼儿可以自由观察、自己照顾、自主记录、自发讨论等权利,让幼儿做科学探索的主人。

(五)分享经验,交流问题,互助共长

幼儿受家庭环境等影响,每个人所具有的知识经验水平不尽相同。在幼儿园中,他们处于群体性环境下,在游戏过程中,同伴间总是在不断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我们应珍视这种互动,挖掘他们彼此的有益经验,鼓励他们在分享、讨论、合作中相互交换信息,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很多问题正是在幼儿之间相互讨论与启发中解决的;很多问题的深入探讨,也是在他们彼此质疑与交流中持续推进的。这种同伴互助的学习方式、善于听取他人意见、学会与他人合作,对幼儿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科学探索活动中,要多引导、鼓励幼儿进行同伴合作与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六)当好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教师首先要为幼儿创设机会亲历探究自然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为成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课程观,顺应幼儿天性,追随幼儿发展,为幼儿及时提供具体的帮助,在与幼儿一起经历探究的过程中,实现师幼共同成长。

四、拓展: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培养幼儿科学素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应当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因此,幼儿园要构建更加科学和完善的家园合作体系,使幼儿园与家长形成协调机制,共同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家园合作在培养幼儿科学素养方面具有协同作用,幼儿教师在向幼儿传授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尽管能使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知识,但如果不进行强化,也无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因此,还需要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如可以通过开展“亲子互动”等形式,强化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使幼儿更加深入地学习、掌握和理解科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具体实践当中。总之,幼儿园应当高度重视家园合作模式的应用,特别是要着眼于构建幼儿园与家长“双向互动”的运行机制;既要发挥幼儿园的科学知识教育功能,又要发挥家长的科学知识应用、引导功能,努力发挥方方面面的积极作用,形成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强大合力。

(一)构建家园合作体系

通过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幼儿园应构建科学的家园合作体系。在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过程中,幼儿园要构建家长、幼儿、幼儿教师、幼儿园“四方互动”体系,明确自身和家长“两个教育主体”的责任;并且要在共建内容、时间安排、活动设计等诸多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形成幼儿科学素养培养制度,使其更具规范化。同时,幼儿园要着眼于提升家园互动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大力加强家长资源开发体系建设。如在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家长资源开发协调机制”动员家长力量,将具有较强科技素养的家长组织起来,通过“家长进课堂”“亲子小实验”等多种形式,引导家长在培养幼儿科学素养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二)打造家园合作载体

幼儿园在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过程中,要将打造家园合作载体作为重要方法,将“社会管理”理念应用于家园共建中,大力推动形成“互联网 + 家园共建”模式,在培养幼儿科学素养方面形成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模式,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育载体。例如,幼儿园可以建立“互联网 + 科学知识”的教育模式,既可以依托智能手机上开发的 App 软件,也可以利用微信平台建立“科学知识教育群”,通过 App 软件或者微信群传播科学知识,并要求家长与幼儿共同学习。同时,幼儿园要将生活化作为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引导家长与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和应用科学知识,这对培养幼儿“知行合一”的意识和能力至关重要。

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家长与教师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过程。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一直是幼儿学习的楷模,家长的自身修养和行为对幼儿习惯的培养和巩固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在园的集体活动、区域游戏乃至一日生活环境,老师的组织与实施,也对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科学习惯起到主要作用。因此,只要建立良好的家长与幼儿园的合作,就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科学素养家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寻找失落的家园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绿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