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科学课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2020-06-27 14:06陆彩云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北极星课前预习笔者

陆彩云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本文立足小学科学,对微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深入的探究,给出了几点个人的建议,以期对大家有所启发。

从教育政策国际比较的视角看,各国对小学科學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都经历了一个从不重视到重视的过程。小学科学教育的历史至少有一个世纪了。然而,20世纪60年代西方才开始真正重视起科学教育来,直到90年代这种认识才逐渐遍及整个社会,成为一种共识。以下,简要论述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微课这一信息化教学的手段。

一、借助微课,开展课前预习

在整个教学的开展中,课前预习是最重要但却最容易忽视的环节。有效的课前预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预先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厘清自己不懂的知识点,使教师的教学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展开,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通常情况下,学生的预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借助微课,可以有效地改变这一状况。

比如,在教学《地球以外有生命吗》这课内容时,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笔者给学生制作了一个生动的微课。对于地球以外是否有生命,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问题,对于好奇心重的小学生来说,尤其如此。在微课中,笔者运用视频的形式,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关于宇宙空间的视频画面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笔者通过讲解和提出问题,对学生的课前预习实现了有效的引导,提高了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

二、借助微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了兴趣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在很长时间以来,小学科学的教学大都只重视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对科学的兴趣的培养和引导。全国那么多的小学生,但最终真正能够成为科学家的又能够有几个呢?这不得不让我们进行深刻的反思。小学阶段的科学不涉及艰深的知识,但是科学学科越往后学,对思维能力的要求越高,也更多地需要兴趣的支撑。小学是培养学生科学兴趣的重要阶段。微课作为一种主要以视频为载体的课型,能极大地改变传统课堂的面貌,使其更生动、更有趣,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我们的食物安全吗》时,笔者就借助微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今社会,虽然人类在各个方面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在食品安全方面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和隐患。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更关心什么东西好吃,至于安全与否,则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为此,笔者从“辣条”这一小学生喜爱的食物入手,制作了一个专题的微课,结合相关新闻报道,为学生揭示了食品安全卫生存在的问题,给了他们很大的触动,从而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思考。

三、借助微课释疑解惑,提高教学效率

虽然小学阶段的科学知识并不难,但鉴于小学生有限的理解能力,很多知识学习起来也存在一定难度。一些科学定理,作为教师,我们本身是非常清楚的,但是要想清晰地阐述给学生,并使他们获得和自己同样程度的理解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这需要教学语言上的组织、巧妙的方法引导、旁敲侧击式的启发等。这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做到。但借助微课这一信息化手段,就能有效降低教师讲授的难度,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

比如,笔者开展过这样一堂拓展课,拓展课的主要内容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任何教师都能毫无障碍地理解这一秘密,并给学生解释这一秘密——地球是围绕着地轴进行自转的,而北极星与地轴的北部延长线非常接近,所以夜晚看天空北极星是几乎不动的。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地轴倾斜的方向也发生变化,但是北极星距地球的距离远远大于地球公转半径,所以地球公转带来的地轴变化可以忽略不计。但小学生由于存在认知上的局限,要想让小学生完全理解上面这段话无疑是有些难度的。笔者认为,要想使学生理解的关键在于使他们明白星空浩瀚、宇宙无垠,其实所有的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不过相对于宇宙,它们的运动速度是很慢的。因此,在教学这一节的内容时,笔者就通过微课给学生讲解了一番北极星与地球的距离,以及宇宙之浩瀚,使得学生跳出自身的局限,在太空遨游了一番,对于北极星“不动”的秘密也有了更深的认知和了解。总之,通过微课能够解决一些难点、疑点问题,给学生释疑解惑,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而言之,科学课作为小学学科教学的一部分,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小学科学课程的设置对于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与小学科学实现很好地融合。希望诸位能够合理运用这一手段,真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猜你喜欢
北极星课前预习笔者
北极星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南极星和北极星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为什么北极星看上去静止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