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

2020-06-27 14:05苏毅
经营者 2020年10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对策

苏毅

摘 要 本文着重论述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多种多样,造假手段也花样翻新。因此,企业有必要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完善会计法律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以及加强会计监管等,加大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力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关键词 会计信息失真 原因 治理对策

一、引言

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日益严重,财务造假时有发生。几起影响较大的案件有:索菱股份虚构海外业务伪造回款单据,虚增巨额利润;藏格控股串通客户,利用大宗商品贸易的特殊性实施造假;龙力生物为虚增公司利润,定期通过删改财务核算账套实施造假;东方金钰以全资孙公司为平台,虚构翡翠原石购销业务的方式实现业绩目标;瑞幸咖啡自爆虚假交易等违规行为,仅2019年2~4季度,公司与虚假交易相关的销售总额达人民币22亿元,在全球资本市场闹得沸沸扬扬。

来自中国证监会的消息称,2019年以来,证监会立足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总体目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工作要求,严厉打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已累计对22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立案调查,对18起典型案件做出行政处罚,向公安机关移送财务造假涉嫌犯罪案件6起。财务造假严重挑战信息披露制度的严肃性,严重毁坏市场诚信基础,严重破坏市场信心,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是证券市场的“毒瘤”。因此,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已经成为资本市场密切关注的问题,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声。

二、会计造假的手段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顧名思义,就是指提供的会计信息与真实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情况不符,属于虚假的会计信息。

从前述案例看,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呈现以下特点:造假周期长,涉案金额大;手段隐蔽、复杂;系统性造假突出;主观恶性明显。

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手段多种多样,总的来说有以下一些手法:虚增收入、资产和利润,虚减负债和费用;选择对企业有利的会计政策,实施会计方法的转换,或者随意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利用资产重组,实施“置换”意图;利用关联方交易,调控账面利润等。

三、会计信息失真带来的影响

上市公司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信息是证券市场健康有序运行的重要基础,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满足社会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虚假的会计信息则会给社会带来很多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危及经济安全;引起资本市场股票价格的上下波动,降低资本市场效率;破坏投资环境,减少投资吸引力,阻碍经济的发展。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往往伴生未按规定披露重大信息、大股东非法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等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的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审计、评估等中介机构未能勤勉尽责执业、“看门人”作用缺失的问题依然突出。

四、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一)会计体系自身原因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分期假设在客观上使收入费用的确认和计量随意性增大,使会计信息滞后,影响其相关性。会计人员在运用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时存在随意性,总是以维护企业利益为出发点,用足“灵活点”,往往造成损益计算不真实,使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与披露的会计信息不一致。会计政策选择具有一定的弹性,导致企业可以在政策范围内进行盈余管理。比如,为了争取商业信誉和获得信贷资金,企业可能采用有利于收益增加的会计政策。会计法律制度方面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确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问题和法律问题,处在不同角度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界定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是故意还是过失,是一个法律难题;会计造假的责任人如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以及赔偿哪些经济损失,在法律上是一个模糊的问题。

(二)各种不合理制度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

企业的管理层结构不合理,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当企业会计行为的价值取向直接受制于董事长或总经理的利益偏好时,会计人员非但不能进行会计监督,反而有与企业管理层合谋造假的可能性。不合理的业绩考核制度,也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目前对企业的业绩考核通常只注重利润、投资报酬率等财务评价指标,而较少运用和分析一些相关的非财务评价指标。因此,一些企业为了完成既定的经济指标,往往通过会计造假来达到这一目的。缺乏内部控制制度,必然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一是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把执行业务规章制度等同于加强内部控制。二是偏重事后控制,通常是违规违纪行为发生后才设法堵塞或予以惩处。

(三)会计人员因素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技能层次普遍不高,从而导致一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行为不规范,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拜金主义的泛滥,不少意志薄弱者的信念有所动摇,甚至丧失职业道德。

(四)各种利害关系人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揭示者与用户之间的利益冲突,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揭示者与用户之间的利益往往不一致,甚至是相互对立和冲突的。管理者作为会计信息的揭示者,凭借自己对公司的管理权威披露信息时,会有选择地提供对自己有利的信息,隐藏不利的信息。企业负责人是会计造假的导演,企业的利润是企业负责人最为关心的,在利润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驱使下,企业负责人不惜饮鸩止渴,通过会计造假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五、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一)从会计体系自身解决会计信息失真。

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降低会计政策选择的负面影响,使会计报表上反映的各项会计要素均符合其质量特征,满足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要求,保证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完善《会计法》《证券法》等法律体系,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重拳打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欺诈等恶性违法行为;引入民事赔偿制度,从严从重从快追究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违法责任,加大证券违法违规成本,涉嫌刑事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坚决净化市场环境,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切实维护市场纪律和市场秩序,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建设。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要通过调整持股结构,分散大股东的股权,增强不同持股者之间的相互制衡。完善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对公司的各项经济活动实施严格的控制,规范公司的财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完整。强化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责任,作为单位会计责任的主体,使单位负责人切实履行法定职责,真正担负起应有的法律责任。

(三)加强会计人员管理。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理论和实务的学习;增强会计人员法律意识,依法履行职责;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通过营造道德氛围、树立道德榜样等措施来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使会计人员自觉遵守职业道德,避免会计造假。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推行会计委派制,解决长期在会计人员中存在的“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现象。

(四)协调各种利害关系人的利益。

对经理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激励,使经理人员的利益与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挂钩,促使其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避免出现短期行为,从而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实行财务与会计相分离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即财务部门对总经理负责,财务人员由经营者任命;会计部门对所有者负责,会计人员由所有者委派,在工作上服从经营者的指挥,秉公办事。这样既能打消会计人员的顾虑,又能保证经营者的用人权。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制度,有利于从源头上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内部审计是强化单位内部监督不可或缺的制衡机制,它一方面能够保证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另一方面能通过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经常、及时的監督,保证内部控制的执行。规范社会审计,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经济警察”作用。加强注册会计师队伍建设,确保审计程序的规范化,辅之以系统、全面的培训;同时健全检查、惩戒等配套制度,加强对审计业务的监督和检查,有利于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严肃财经法纪,加大执法力度。抓住那些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典型案例,依法及时从严处理,以形成社会震动效应,同时曝光典型案例,对恶意造假者加大处罚力度,警示后来者不敢重蹈覆辙。

六、结语

“不做假账”是每个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则,是加强财经法纪和监管工作的基础,也是当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迫切要求。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的重要职责。会计人员应当以“不做假账”为道德准绳,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指导自己的执业行为,自律、自重、依法理财,努力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作者单位为重庆市涪陵区龙桥工业园区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对策
对会计假账问题的初步探析
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
强化高校工会“小金库”管理对策
青海省杂多县草原生态环境治理对策探析
对会计信息失真危害及对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