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非市场型制度建设和市场型制度建设的关系及其在经营管理方面的运用

2020-06-27 14:05焦瑞
经营者 2020年10期
关键词:经营管理关系价值

摘 要 本文通过对社会组织及经济运行状况中市场型制度和非市场型制度典型的分类和认知阐述,从管理制度建设和运行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理论内容入手,比较企业组织内外部制度的性质不同状况,不同规模企业组织对制度发展的需求状况以及企业管理和法治之间的关系,为企业组织在经营管理方面的合理制度化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价值 非市场型制度建设 市场型制度建设 关系 经营管理

在制度建设上,对使用价值及价值的探讨是基础性的,使用价值探讨不仅包括即时的需求所要求的价值,而且包括长期稳定的需求所要求的价值。即时的需求呈现具体性质未知,但其分布可经过长期观察从表示次数的数量上有大致的统计和认知,长期稳定的需求所要求的价值可以从全过程上认知从而进行常态化制度化的管控。对价值量的测度可以用次数等数字计量的方式加以测量,对价值性质的衡量主要从价值观念和人本侧劳动强度进行感知和把握。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价值包含使用价值,但价值具有更广阔和公共的意义,特别是人本侧的教育意义和助于宏观稳定的公正、合理等管理意义。也就是说,价值是人本侧体现人和人类文明与否的核心质素,是人本的合理的对人、事物的认知、感受和评价,即作用和意义。这也就是说价值在人和人类的条件下才具有意义。

就分类理解来看,价值分为自然资源型价值和劳动创造的价值,劳动创造价值又分为劳动积累的价值和即时劳动创造的价值。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观对人和劳动对于人和社会发展决定性的分析和分类,鲜明地指出了劳动对于人的存在的本质特征和决定性。

自然资源型的价值在于人对自然资源的直接利用,劳动创造的价值在于对人本目的,意愿即格局的战略性能力和方法、路径等具体技术的战术性能力的合理发挥。

就制度分类来看,非市场型制度包括法规、组织规章制度和风俗习惯,强调合理性、平衡性乃至公开性和稳定性。市场型制度则是用货币结算的满足人类交易性需求的制度,强调等价交换性。非市场型制度要求具有客观性、准确性、全面性和信用程度高于一般层次性,而市场型制度要求平衡性,充分发挥交换双方的自给主动性和积极性。一般来讲,主体在非市场型制度环境下,须以守信守恒为主导价值观念,在市场型制度环境下,须以敢于、勇于创新和进一步沟通为主导价值观念。

宏观管理主体通过非市场型制度对市场经济内的各主体进行规制和管理,达到更广阔层面的经济运行的合理有序。非市场型制度在人本权力保障、机构建设、产业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基础保障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些重要作用影响着市场经济内各主体经济活动的资格、质量和进一步改进发展的空间,为经济良序运行提供保证和规制。

企業、个人和家庭(家庭的消费需求参与市场,但家庭的法治需求是非市场型制度管理的内容)这些与市场经济运行相关的主体在非市场型制度之内通过市场的等价交换和价格的标识和起落进行自主的交易性活动。在合法范围内,交易性活动能够实现主体双方价值的基本平衡,经济秩序呈良态发展,运行状况平稳、健康。

在企业组织外部,制度建设或者说习俗、商业风潮的培养,属于市场型制度的范围之内。这种市场型制度范围发展愈加充分,市场规模扩张更加明显。经济发展规模扩张,动力强劲;反之,动力减弱。这样形成了经济的周期式的高涨和低落,这也是经济周期形成的本质过程和形态。这种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从根本上讲是人和人之间交易关系的显现、发展和扩张。

对于企业内部而言,更多的是要建设非市场型的制度。非市场型的制度也就是企业较为宏观、全局性管理层面的内容。但企业组织向外面对的如经销、销售等岗位工作内容亦主要面临的是市场型制度。

无论是非市场型制度还是市场型制度,都是面对人和人以及人和物之间的关系这一主旨而建设的。就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有两种较为正式的关系,第一种是非等价交换的法定义务或公共管理性质的关系,如抚养(赡养)和被抚养(赡养)的关系,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即促使从价值观、世界观上改变认识和接受的关系,广义来看还有医患关系等);第二种是双方的等价交换的关系即经济关系。这两种关系在最基础的人权层面融合为法律关系,即针对行为而强调合法与不合法的关系,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这也就是说在基本人权的抽象层面(同质化了各色人等的对人本质的规定性的层面),即法律规定的层面,人人是平等的。例如,无论是年长者学识深厚者对年少者还是年少者对年长者学识深厚者施暴的这种行为来看,只要是这种行为发生,无论是什么人发出,均属违法现象。就人和物的关系来看,科学探究和发现发明等新方法、路径的出现,即是典型的人利用物服务于人本身的内容。

就企业而言,制度建设的要求和目的是能够更为合理地处理人和人与人和物之间的关系,使企业经济运行更为平稳有序。进一步地,对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内部的小型独立部门而言,制度建设更多地面向基础环节,目的是保障企业组织内部员工的基础伦理、政治法治需求得到满足,使员工规避道德风险,能够共同进步。但在经济性决策和问题的处理方面,决策层人治而非制度治理的现象就相对多一些,个人或决策层某个职位如董事长、总经理或经理的临时意志就会起到影响企业组织发展的作用。俗言所谓“船小好调头”,本质上是人治的反映,这种管理效益是有的,但必然是局限于一时一域的。对大型企业集团甚至是跨国、跨文化的企业组织集团来说,制度建设的作用必然比个人意志即人治的作用要强,否则会产生诸多的偏见、矛盾和不公正现象。这种偏见、矛盾和不公正现象会使企业集团组织内资源偏配、分配不公,战略无序。形式主义和圈子文化,官僚主义和小团体主义风气盛行,最终会使大多数员工的利益得不到合理、合法和稳定的保障。企业组织凝聚力不足,进一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不高,企业也会逐步凋敝、萎缩。

更为普遍和一般来讲,合理的制度建设成果必须体现对人本身的积极作用和意义,符合人的高效达成意愿,目的战略性考量和具体的方法、路径,即体现人本意义及价值。同时应体现平等、共同体、平衡、公共等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基础价值观念,这才是合理、有效的制度,否则就是劣质的制度乃至无效的制度。

如果制度建设未体现人本身客观发展的积极作用和意义,那么这种制度是成本高昂的、不合理的;如果制度建设损害了人本身客观发展的积极作用和意义,那么这种制度是畸形的、逆文明的。因此,如前所述,在改进制度之前,须对支撑制度性质的意义、价值及价值来源有深刻的理解和探讨。从人类历史长河中的经验、实践和理性分析,以道德法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建设和建立的制度是最有效的制度。在国家层面和企业组织层面,这个结论都是经得起检验的。

就制度与管理的关系而言,一般情况下,非市场型制度与企业日常管理有较为密切的关系,而市场型制度与战略管理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在宏观层面包括企业的宏观层面,对合理制度的建设、改进和制度执行情况的督导和检查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这是因为是否遵循有价值的合理的制度是组织良序发展与低效率变化的分界之处。同时,由于个人信息了解总是有限的,宏观角度对组织发展状态的了解更加整体和全面,也充分说明了制度对组织良序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这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制度的管控,组织发展是因人而异,多主旨、多头、多标准甚至是乱序的,这亦是人治带来的弊病,同时会出现组织内部各部分相互冲突、倾轧以及由于全局观念不足产生资源无合理战略目标的偏重及浪费现象。

综上,在宏观角度包括人的伦理及长期发展状态问题的处理、企业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关系如事务处理的公开、公正、合理性和违法违规案件的处理等)相关问题的处理以及合理分配问题的处理,离不开合理制度的建设和发展。这也是企业组织由情绪化人治向理性化法治转变的重要环节,亦是现代文明现代性体现和进一步演进的题中之意。

(作者单位为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焦瑞(1988—),男,山西朔州人,本科,经济师,研究方向:政治经济。]

参考文献

[1] 刘婷婷.浅析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J].中国商贸,2011(7):10-15.

[2] 曹俊芝.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的融合[J].经济师,2010(12):20-35.

猜你喜欢
经营管理关系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电网企业经营管理法律风险分析及管控建议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需处理好三大关系
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