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三重奏”

2020-06-27 14:06施佳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三重奏竹节课文

施佳

语文阅读是培养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平台,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教学目标偏离课标、与生活实际脱节、教学形式不活泼等问题。笔者结合教研实践,认为阅读教学要坚持基于学生视角确立教学思路,在“体验、感悟和表达”三个方面进一步厘清思路、明晰目标、灵活方法。

一、深刻认识体验、感悟和表达的目标要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可以围绕体验、感悟和表达三个方面确立,按照对话互动、自主性学习和培养能力的思路,把学会使用语言、培养语文能力作为阅读教学的根本,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构建平等畅通的对话路径,有序组织互动活动,把阅读教学的落脚点在表达运用上做扎实。

体验,就是要充分发掘学生的个体积极因素和发散性思维,激励他们以自主的阅读实践,在读懂文本的过程中,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与课文中的人物、景观、情节、事理形成印证感知关系,进而产生个性化、共鸣性的文本体验。如在《竹节人》一课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传统玩具,就是加深自主阅读体验的过程。

感悟,就是要在体验的基础上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在文本的故事中感受蕴含的情愫,在精妙的文字中审视汉字的巧妙组合创造出的美,在字里行间发掘文章表达的人生哲理、现实规律和是非黑白,提高明事悟理的思维层次和质量。如教学《爱如茉莉》一课,可以诱导学生在朴实的文字叙述中体会家庭的浓浓温情,进而感悟到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芳香宜人的亲情。

表达,就是要做到体验、感悟和运用并重。体验和感悟的前提是理解阅读内容,理解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运用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因此表达与体验和感悟是无缝衔接、自成一体的闭合回路。表达练习要高度关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通过对课文中的部分段落词语逐个突破,实现从理解词语到读懂段落的提升,在运用表达中促进体验和感悟的深化。如在《竹节人》一课教学中,在课程最后引导学生借鉴课文模式描述自制的特色玩具,就是一种典型的表达运用练习。

二、科学组织体验、感悟和表达的教学活动

(一)注重学生自主体验

读懂课文的关键阅读途径就是朗读,这也是个体体验的前提,反复的、带着感情投入的朗读,能使读者自觉联系自己的生活和阅读经验,加深文本体验,体会感情力量,将口头上习惯的文章语言内化为书面语言,如指导学生带着自己对真爱的理解,轻柔地朗读《爱如茉莉》一课,有助于在课文平淡、温馨的细节描写中体验出真情的画面感。同时应高度重视教学活动的直观性呈现,针对文本特点合理加强体验性活动的设计,适时组织随堂小演出、小实验、小报告等参与性和体验性并重的活动,及时组织体验交流和思想碰撞。如为了加深《竹节人》中对传统玩具的体验,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制作并汇报展示不同传统玩具的玩法,展开“我们的更好玩”小对抗活动。

(二)积极创设感知情境

要善于利用形象化手段创设针对性情境,把学生导入感同身受的氛围,沉浸式進入文章的艺术境界激发深度感知,可以采取播放音乐、视频、实物模型甚至虚拟仿真作品等方式,把文字内容活化为生动形象的媒介产品,也可以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特长优势、学生的特色专长和班级、学校甚至校外的共育资源,丰富情境趣味性,增强课堂吸引力,提高体验感知效率。如在《青蛙看海》教学过程中,老师先带领学生在音乐节拍背景下学青蛙跳上台阶,感受青蛙上山的艰难,尔后播放登顶成功后观看波澜壮阔大海的视频,在两种情境中感知小青蛙的心理活动。

(三)精心组织表达练习

要精心安排对阅读重点内容和词语的使用训练,把准课文的关键训练点,细化表达指导。以《东方之珠》一课为例,在检查预习效果环节,可以通过板书填空,设计“香港是……?”的系列问题,诱导学生通过填空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再组句成段连贯阐述课文内容,将阅读与表达结合在一起;在理解课文内容环节,可以选取“香港是美食天地”这一主题,灵活采取个人发言、同桌互动、全班交流等模式,组织运用文中词语进行造句说明,提高表达练习的针对性;在运用课文内容训练环节,可以增加创造性表达练习的分量,让学生借鉴课文介绍香港的方法,介绍当地最著名的商业街,提高体验、感悟和表达的质量。

(四)及时互动分析评价

教师要当好“主持人”,在强调自主体验感悟和表达的基础上,还应实时考查学生在语句理解、要点把握、感悟深度等方面的表现,及时准确给予成果分析评价,确保有效反馈学习效果。以《竹节人》一课为例,为了营造平等的交流环境,鼓励学生发表个人感悟,提倡多角度、创造性的阅读评价,可以设计下发作品评议表,列出评价项目和等级,组织师生共同对各组提交传统玩具描述作业的优缺点进行打分,确保在集思广益和互评互议中提升阅读理性思辨;充分考虑课堂中针对“老师没收竹节人后作者心情的变化”等难点问题上可能出现的不同观点,精心预设针对性评价指导方案策略,使教学现场的分析评价能够更好地把握标准、符合要求。

三、结语

语文阅读教学没有固定模式,学生作为阅读教学中的主体角色,具有独特的心理认知过程和无限的发展潜能。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突出“体验、感悟和表达”三个重点“声部”,互为依托、同频共振,充分考虑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人文性、应用性,盯紧阅读知识积累和语文能力提升两个重点,更新教学理念、定准教学目标、活化教学方法,力促形成阅读教学的优美“三重奏”,实现语文阅读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双丰收”。

猜你喜欢
三重奏竹节课文
三重奏
三重奏
一次有趣的竹节人大战
廖瑞霖:竹节人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幸福三重奏
粮的三重奏
HPLC-ELSD法测定中药两头尖中竹节香附素A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