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课堂的提问艺术

2020-06-27 14:06刘钦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课文思维语文

刘钦

提问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具体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就此探讨了有效改进提问艺术的策略。

《学记》上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老师提问学生,问得很巧妙,每一问题都问在点子上,切入口选得好。所以,学生在老师面前能畅所欲言。因为提问,学生自然而然需要更认真听讲,更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因此,注重和提高课堂提问的艺术便成为教师永远追寻的目标。然而如何提问在语文课堂中存在着许多误区:

提问内容上——煩冗琐碎。所提问题细碎繁杂,目的性不强,不能直接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服务。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虽然能对答如流,但是实际上没有教学意义;反之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打击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也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如“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之类的问话,即便“一呼百应”,博得满堂彩,但对于学生的发展又有何意义呢?

提问对象上——一视同仁。提问的意义在于调动学生思维,检查学习效果,促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质量。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虽然能对答如流,但是实际上没有启发意义;反之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打击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也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因此,问题的设计应该有坡度,尽可能地让每个层次的孩子在课堂上都有表现的机会。

提问方式上——操之过急。这包括两个方面,其一,问题抛出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急于求成,草草收兵,就奔向下一个问题,其结果是老师累了,学生经历疑惑—思考—释疑的时间却太短暂了。其二,问题的设计不够循序渐进。

一、精问导学

满堂问显然不可取,好问题却没有利用好,也很可惜。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更讲究提问的艺术性与科学性,精心设计和提炼一些富有变通性、情感性、启发性、有价值的问题,指引学生不断拓展思考深度,培养其集中性与发散性思维,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提问。

如在教学《半截蜡烛》这篇课文时,我在教学中只设计了一个问题:“情报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是谁保住了情报,保住了情报站,救了一家人,在整个战争中功不可没呢?” 学生中有的说是杰奎琳,有的说杰克和母亲功不可没。潜隐的两种观点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被有效激活了,引发了认识冲突。这就促使表达成了学生内心的需要,激发了学生的发言积极性,启发了思维,这种表达表现出鲜明的“多维度”“多层次”。

二、巧问激趣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而体现重难点,在“节骨眼处”设置的问题要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善于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巧妙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如《草船借箭》一文,讲的是周瑜忌妒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要他在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如果提问“诸葛亮是怎样把箭造好的?”就没有什么趣味性,我是这样问的:“三天造好十万支箭,谁愿意帮助诸葛亮完成这项任务?”这样一来学生积极思考,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语文。

三、引问化难

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切入点就是撬动语文的支点。在提问的过程中,要像特级教师钱梦龙所说的那样: “努力在每篇课文中找到一个合适的问题,一个情节或一个‘口子,甚至是一个词,作为分析‘口子。由此入手,带动全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占主导位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逐渐摸到精思置疑的路子,这就是投石激浪。

四、辨问明理

教师以提问引导学生做比较辨析,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对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的深入分析,由此及彼的综合归纳,在比较中增强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能力。所谓不比不知道,一比就明了。“辨”,利用反差效应突出了不同事物的本质差异或相似,从而达到加深认识、全面认识的目的。有不少课文是借助矛盾的对立统一来表达思想感情、突出人物和事物的特点和品质的,教师可以抓住矛盾之处,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到文中寻找答案,再朗读感悟,从而有效地化解矛盾。《钓鱼的启示》一文,针对离鲈鱼开放捕捞时间还差2个小时,父亲坚决要我把鱼放掉,而“我”以种种理由,和父亲展开争辩这一故事情节,教师可以这样提问:我“不放鱼”的理由有哪些?父亲“放鱼”的理由又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涉及面很广,如此一问,可以涵盖全文,使教学思路清晰、简洁。

在很多提倡环境保护的文章中,今昔不同的景象都通过文字强烈的对比来体现,如《只有一个地球》《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等,这样的对比能够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强烈的反差。而此时教师的提问尤其关键,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让他们迫不及待地迸发内心的感受。

总之,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讲,讲究提问艺术有利于积极推进教与学的互动,加深学生对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效提问的方法数不胜数,只要教师能够留意,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针对教学内容巧妙选择卓有成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语文教学架起一座有效的“桥梁”,就能实现并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课文思维语文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