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EM理念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0-06-27 14:06陆海兵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本堂科学知识保温

陆海兵

STEM代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STEM教育就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教育。STEM课程并不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的简单叠加,而是要将四门学科内容融合形成有机整体,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科学课《我的保温盒》,为什么确定为“我的保温盒”?关键是“我的”,这是突出学生自主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一开始的教学设计是教师自己在课前做一个,让学生观察分析各部分的构造和用途,学生再尝试做一个。这样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依样画葫芦,课堂也会变得平淡无奇。从“画葫芦”到做“我的”,这样的过程,虽只是课题稍做变动,但它体现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

一、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创新提供动力

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是促使他们感知事物、发展思维的强大动力。只有当学生對课堂学习感兴趣时,他们才能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创新学习。

本堂课的导入是这样设计的:

小朋友们,老师这儿有一杯汤。这是一杯紫菜汤,它是我们生活中常吃的,而且做起来简单。问题是老师想把它留到中午才吃,到时会发生什么情况?那么,有什么办法使它即使到了中午吃也是热腾腾的呢?

这样的设计已经很好了:将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提出,激发学生的思考,寻求解决方案。这样的情境创设具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原动力,但缺少了科学知识的融合。

小朋友们,我们在科学课堂上已经学习过一课《热》,考一考大家:

炒菜时对锅加热,锅里的菜会变熟,利用的是(热传导)。

冬天利用取暖器取暖,利用的是(热辐射)。

知道风是怎么形成的吗?(空气的热对流)烧开水时只是对水壶底部加热,为什么最后整壶水都开了?(水的热对流)

所以,我们说热是可以传递的,与其相伴的温度也是可以传递的。那生活中有没有一些东西是可以隔绝热的传递的呢?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譬如外卖小哥送外卖时,为了保持食品的温度,就需要一个保温的东西。还有,譬如我要将一箱海鲜运到一个朋友家里,需要两个小时,那也是需要保温(保低温)的。所以,这堂课就让我们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自己设计出一种能保持内部温度的容器,而且这种容器既能装汤类液体,也能装冰块类的固体。

两种导入方式区别在于修改后的导入,激发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动力以及对科学知识的融合。

二、充分准备学具,为学生提供创新空间

学具的准备应以教学目标为基础,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

通过做中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活动,侧重于在体验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主要是从保温盒的问题思考、设计交流、修正设计到制作测试的过程,遵循一般性创新制作的基本流程,以贴近生活实际。

通过制作让学生了解保温盒的一般构成和所需材料。

通过制作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荣誉感。

其中,创新制作是本堂课的教学特点,没有创新的制作,只提供制作保温盒的基本材料,那就是一堂干巴巴的劳技课了。如何不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又能紧扣课堂教学目标,就是从学生的学具着手,尽量多为学生准备想到的材料,也提供学生可能想不到的材料。本堂课为学生准备的材料有:大小矿泉水瓶各1个,大小鞋盒各1个,圆形打包盒大小各1个,方形打包盒大小各1个,泡沫块若干,棉絮若干,铝箔若干,A4纸若干。提供的材料很多,关键是启发学生如何利用好准备的材料,而不是对材料简单地组装。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精神,是需要合适的内容与载体的。所以,给学生提供可创新的材料,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创新空间,课堂上才会很自然地引发学生去合作、去创新、去思考,并激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想方设法展示自己的成果。

三、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创新铺路搭桥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说到底是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前面提到“画葫芦”其实就是学生跟着教师做,或者说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实践,这样的教学其最后结果就是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学生去做一做,谈不上创新。在课堂上,有些学生是这样设计保温盒的:老师既然提供了相对应的大小材料,因此,学生设计出来的保温盒就很固定,譬如:用大的矿泉水瓶套小的,或者小的鞋盒放入大的鞋盒里。创新难道就止步于此了吗?创新应启发学生根据不同材料的特性,发挥丰富的想象;可以对材料进行创新组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许一种新型的保温盒就在这个课堂上诞生。

四、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科融合,理解上是把各学科知识掺杂在一起,所以融合看似很简单。我们不应该这样理解融合,真正的融合应该不是有意识的强加,而是水到渠成的交汇。譬如这堂《我的保温盒》,如果重在制作方面,那就是一堂纯粹的劳技课,如果重在科学知识的传授上,那就是一堂纯粹的科学课,如果重在数据的测量上,那就是一堂纯粹的数学课,所以有效地将学科知识之间交叉融合,是作为一堂具有创新性STEM课的必备条件。譬如:在制作保温盒的过程中,学生可能需要测量泡沫板的尺寸,那就用尺去测量一下。如果不必用,也无须强加上去让每个学生测量。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不是静态的数学,它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计算和严格的数学知识,科学也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更是带着工程思维和技术方法去解决问题。

STEM课程的教学,是多学科的融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用工程技术知识科学地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自主的创新意识。

猜你喜欢
本堂科学知识保温
门窗是外围护保温中的难点
能“保温”的雪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走进崇本堂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务本堂
我对课堂练习的理解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