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思维导图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探索

2020-06-29 12:34严媛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71期
关键词:阅读思维思维导图课外阅读

严媛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套和我们的思维过程相对应的图文并茂的工具,它可以把大脑中原本抽象混沌的思维过程变得直观、具体,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自己的所思所想。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由浅入深地运用好这个强大的思维工具呢?本文试从初识思维导图激发兴趣、学用思维导图梳理脉络、活用思维导图深度阅读三个方面,探讨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课外阅读;由浅入深;阅读思维

思维导图是一套和我们的思维过程相对应的图文并茂的工具,它可以把大脑中原本抽象混沌的思维过程变得直观、具体,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自己的所思所想。因而,用思维导图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梳理阅读心得,还能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阅读作品进行深入地感受与理解、多维度地欣赏和评价。那么,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了解思维导图,并在课外阅读中由浅入深地运用好这个强大的思维工具呢?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个人的探索实践。

一、初识思维导图,激发兴趣

兴趣是认识及探索事物的动力源泉,它能让人们积极主动、充满激情地去学习和探寻。喜欢涂鸦是孩子的天性,笔者尝试把阅读与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连接在一起,让阅读变得有趣、好玩,学生就很乐于去阅读了。

在阅读指导课上,笔者用思维导图从人物生平、经典作品、创作特色、获奖荣誉四个维度介绍了学生们熟悉的作家曹文轩,边画边解说,告诉学生“思维导图以这样一种独特的方式融汇了词汇、数字、逻辑、色彩、图像、符号以及空间意识等全部技能,给我们的大脑带来了无极限的自由感和创造力。”学生亲眼看到笔者仅仅用简单的中心词、线条和关键词,就能把大量的信息展现出来,而且条理清楚,一目了然。他们觉得很神奇,对这样的方式充满了新鲜感,都想跃跃欲试。于是,在笔者的带领下,我们又一起用思维导图做了一份本学期的课外阅读计划,以曹文轩成长小说为主体的作品中,从短篇小说到中长篇小说,由浅入深地进行阅读和运用思维导图。相比起传统的阅读计划和阅读笔记,常态的活动因为加了新元素而变得灵动了。

二、学用思维导图,梳理脉络

由于能力受限,学生常常在初读作品时很难清晰地梳理出文章的情节脉络,或是文章读完了,内容讲了些什么他们基本复述不出来,这就是所谓的“无效阅读”。教师可以先从短篇文章着手,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将文章中的重要元素或关键信息有层次地列举出来,形成重要的第一分支关键词。然后让学生顺着思维导图的发散,结合文章的写作顺序,逐步提炼出第二级、第三级的关键词,最后全面梳理掌握文章的情节脉络。

例如,笔者与学生一起共读曹文轩短篇小说《再见了,我的小星星》,先依次探讨出从作者简介、创作背景、故事情节、主要人物四个维度作为思维导图的第一分支关键词。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情节脉络,笔者先把故事情节分为三大部分,分别给学生展示了情节片段的文本元素:初识、相伴、结局,作为第二层级的关键词连接到“故事情节”。然后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关键词回忆自己读到了哪些相关的内容,并尝试复述出来。笔者则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展示思维导图的第三层。以“相伴”片段为例,以此为原点,列出并列分支,展现以下情节发展:“星星有画画天赋,雅姐教其画”“星星帮雅姐分担粗重农活”“雅姐被强暴,星星拼死救”“星星冒生命危险捕金色鲤鱼”。最后以这样的思路让学生自主完成后面的思维导图。

在指导学生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构思思维导图的绘制,一边整理自己的阅读思路,并尝试根据绘制好的思维导图来复述文章的内容,以此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及感悟。随着思维导图层级的深入,学生的复述将会不断丰富起来,体验也会变得愈发深刻,最终学会如何更完整、清晰地梳理文章脉络。

三、活用思维导图,深度阅读

读书破万卷,从阅读中获取各式各样的知识,是人类学习的主要途径,也是我们阅读的主要目的。怎样才能从书本中有效提取、理解掌握并运用其中蕴含的知识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思维导图进行深度阅读、读整本书,让学生对阅读作品进行多维度地欣赏和评价,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成系统的知识。

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长篇小说《青铜葵花》时,以“创作背景”“主要人物”“故事情节”作为第一分支关键词,画了一张思维导图,是对本书内容的基本梳理。同时又以“爱”“至美”“苦难与成长”作为中心词,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主题,绘制思维导图,进行深度阅读。其中以中心词“爱”为例,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最深的是青铜与葵花之间的兄妹之情,还有奶奶及父母對他们兄妹俩的爱。由此把“青铜”“葵花”“奶奶”“父母”作为第一分支关键词。再分别以他们的爱为原点,画出第二级分支。如下图:

另外,还有学生选择以“至美”和“苦难与成长”作为中心词,分别画出了不同的思维导图。笔者再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交流、探讨、修改自己的思维导图,最后在班级里分享,从而多维度地欣赏和评价作品,由浅入深地感受与理解作品。这种多维度提取中心词进行深度阅读的方法,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而且在不经意间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思路就会越来越开阔,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四、结语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外阅读正是一个授之以渔的方法。实践证明,这也是一种学生喜欢、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尝试绘制思维导图辅助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被点燃了,也能更好地梳理文章脉络,整理阅读所得,并在这种可视化工具的辅助下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思维,提高阅读能力及其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 杨瑜君,万玲.孩子受益一生的思维力[M].古吴轩出版社,2018.

[2] 曹文轩.曹文轩文集典藏版[M].天天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阅读思维思维导图课外阅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怎样提升初中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怎样提升初中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