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探析

2020-06-29 12:34冯柳瑜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71期
关键词:动手能力培养幼儿

冯柳瑜

【摘要】手是思想的镜子,是智力才能发展的刺激物,是意识的伟大培养者,是指挥的创造者。放开幼儿的双手,给孩子们足够的活动空间和丰富的活动内容,多层次、全方位地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要在动手活动中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幼儿在生活中主动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形成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幼儿;动手能力;培养;方法

科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积极而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当双手从事一些精细的、灵巧的动作时,就能把这些区域的活动激发起来,从而促进大脑的发育。对孩子来说,双手越灵活,大脑得到刺激和锻炼的机会也就越多。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力发展体现在手指尖上。”心理学家也一致认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同时,对幼儿来说,手是他们认识事物,探索世界的重要途径,关系到幼儿方方面面的发展,幼儿的手越巧,脑子就越聪明,因此从小培养幼儿动手能力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服务意识和操作能力,是我们共同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个人做法。

一、创造条件和机会,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服务意识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应该让孩子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实现他的某些创造性设想,发挥他的创造才能。”美术活动作为培养幼儿各种能力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已为人们普遍认识和重视。而培养幼儿用绘画和手工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初步掌握使用美术工具及材料的技能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任务之一。因此,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对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在为幼儿创设可操作性强的环境的同时,还要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投放不同水平的可操作材料,如提供画笔、剪刀、纸张、泥团等工具和材料,或充分利用各种自然、废旧材料和常见物品,让幼儿进行画、剪、折、粘等美工活动,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与爱好,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美术操作活动,教师再引导幼儿在自身的原有水平上进行大胆的操作和尝试。例如,在大班美术活动《娃娃脸储物袋》时,教师给幼儿提供毛线、糖果扎带、无纺织布、废纸、色笔和双面胶等。让幼儿在知道老师的要求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操作。作品完成后,很多孩子都拿着自己的作品,在评价和欣赏的同时体验着自己操作的成功和喜悦。其实不得不说的是,几乎每一位幼儿都喜欢绘画、泥塑、剪贴、编织、手工、折纸等美术活动。在看似简单画画、捏捏、剪剪、撕撕、贴贴中幼儿往往陶醉其中,不仅是美术兴趣和素养的启蒙,也是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游戏是儿童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源泉,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就是生活本身,游戏充盈于心充盈于思想、情感和身体中。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为游戏具有促进幼儿发展的功能,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契机,幼儿在不同种类和不同程度的游戏中在学习和发展着。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给幼儿提供操作与实践的机会,幼儿园在布置娃娃家、商店等活动区时,多提供原材料和半成品,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与制作活动。例如在玩“过家家”的游戏时,让幼儿模仿爸爸妈妈劳动,给孩子洗衣服、洗脸,培养孩子勤劳,热爱劳动的好品质,编织、绣花、织毛衣等各种小制作自然地激发幼儿的动手兴趣。孩子们常常在特设环境中通过互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享经验,所以环境能呈现孩子们连续的探索过程。在各种活动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小肌肉群,而且操作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三、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他们的地位至高无上,大人们如群星烘月。家庭教育中的误区表现在观念上,他们没有认识到手活动与脑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他们认为生活中的学习不是学习,拿起书本才是学习;又认为动手操作用不着从小培养,长大自然就会。导致现在的小朋友娇生惯养,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很差,缺少勇敢精神。父母要重视发掘孩子的潜力和能力,冲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将孩子的动手能力教育列为重要的教子课题。实践的过程是对孩子综合能力的检验,孩子在实践中才会真正地发现和了解自己。孩子对自己没有信心,就不敢尝试或害怕失败,父母不要代替孩子动手,而是要鼓励和支持孩子,让孩子肯定自己的能力。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自理,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完成。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都是幼儿们力所能及的。如吃饭、穿衣服、发餐具、整理玩具、文具、叠衣服、穿鞋子等等,我们都应积极鼓励他们去做,要变“圈养”为“放养”,变限制为引导。如遇到一些有难度的动手活动,我们应先教一些方法、技能后再具体指导幼儿反复练习,不断实践,这样幼儿既参加了最简单劳动锻炼,又发展了动手能力,还为将来走向社会作好准备。在父母的信任和鼓励下,孩子的能力会不断提高。平时要多引导幼儿生活自理或参与家务劳动,发展其手的动作,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与制作活动。2至5岁的孩子特别喜欢帮大人干活,小到扫地,大到做饭,尤其是包饺子,这时候千万不要呵斥孩子走开,你给他一个擀面杖,等次数多了,你会发现孩子不仅做得有模有样,还可以真的擀面皮。其实这也是锻炼孩子动手能力的好机会,孩子在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会培养出独立精神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四、家园配合,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目前,不少幼儿家长在儿童观、发展观、教子观、人才观等方面都存在问题,直接影响着家教质量和家园合作教育。许多家长过于溺爱,缺乏相应的教育策略,不能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是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通过家长学校的活动,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的意图、计划、方案让家长了解,双向了解孩子在园与家庭的情况,并让家长配合起来对幼儿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利用家园联系册、家访、电访等方式,了解家园每天、每周、每月的情况,双方及时调整教育方案,力求做到步调一致。家园共同活动,每月的家长学校活动,其内容紧紧围绕如何发展智力,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主题。通过采用以上的方法,达到了家园教育的一致性。许多家长深有感触地说,现在我孩子的变化真大,再也不像以前娇生惯养了,而且还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精心设计活动,把培养幼儿动手能力渗透到各种活动中去。

在语言课上,我们可以让幼儿根据故事的情节,画一幅画,然后,根据自己的画意,来复述故事,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计算课上,以前,幼儿照抄算式,而现在我们改用实物摆算式,教师事先准备充足的材料,让幼儿根据老师的讲解进行操作。这样,不但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幼儿的理解能力也有了很明显的提高。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可以创设环境,多玩需要动手的玩具。从孩子会拿东西开始,就让孩子多拿玩具。在玩玩具的同时,就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幼儿园可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给孩子玩不同阶段的积木、穿珠子和拼图等。这些都可以锻炼手部肌肉的玩具,让孩子的高高兴兴玩的同时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例如在折纸中也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折纸时,孩子注意力集中,手、眼、脑要协调,对于幼儿来说这是很大的挑战,在折纸的过程中,不仅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还锻炼了动手能力,提高了智力。再如可以在手工活动中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不得不说,手工是锻炼孩子动手能力的极好方法。手工比折纸更难,但更利于孩子动手能力的发展。家长可以跟孩子一同做手工,也可以买些适合的书籍让孩子爱上手工。

总之,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各个活动中,积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环境,创设有利于深刻挖掘动手操作的多方面教育因素,将幼儿动手能力作为一种素质,切实地落实到每个幼儿身上,这需要广大教师、家长及社会共同努力,并保持一致,只有这样坚持下去,祖国的下一代才能心靈手巧、健康成长。那就让我们共同努力,冲破各种束缚,解放幼儿的双手,给孩子们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更丰富的活动内容,多层次、全方位地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在活动中变得更活泼、更聪明吧!

【参考文献】

[1]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凤凰出版社,2010:292.

[2]王海霞,汤善芳.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幼儿道德教育的启示[J]. 教育现代化,2016(29):253-254.

[3]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猜你喜欢
动手能力培养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动手能力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