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研究

2020-06-29 12:34赖明敬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71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生

赖明敬

【摘要】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积极向上、自主学习的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思想品德建设一直都是国家和学校的关注重点,高中生正处在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德育积极心理品质,不仅对学生个人发展有帮助,更对构建和谐校园意义重大。为了培养中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应积极开设心理教育课程,重视以实践体验和活动为主,并在学习生活中发挥同伴力量,培养学生骨干、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同时要重视学校、家长和社会三位一体。

【关键词】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阶段是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关键时期,随着积极心理学研究在教育领域的开展,如何做好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变得越来越重要。教师应主动探索培育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方式,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积极心理品质的概念与特征

积极心理品质指的是个体在其先天心理潜能和自然环境教育因素交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正向潜能和心理特质,它通常包含积极的心理情绪活动体验、积极的社会人格特质和积极的心理化会组织系统。因此,研究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非常广泛且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积极方式对待他们的心理现象,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为量和优秀品质,最大程度发现人的自身潜力,由此让学生获得快乐、幸福。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学校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品行优良、主动学习、身心健康的全面人才。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二、在高中阶段开展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意义

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与思想品德建设一直都是国家和学校的关注重点,把培养青少年的积极心理健康素质作为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高中生正处在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很有可能会受到不良影响,进而对高中生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拥有积极心理品质的学生表现得更加积极乐观向上,可以实现自我发展,促进个体健康发展,在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尽管经历失败也能够坚持不懈的前行,最后获得成功。

积极的心理品质对于创建和谐校园也有积极的作用,高中学生作为学校一分子,只有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才会拥有平和的情绪状态,与他人交往时、面对周边事物和环境变化时,才能做到和谐相处,这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创建。

三、高中德育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对策

关于如何做好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对于学校来说,可以积极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和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对于教师来说,可以通过开展以实践体验和活动为主的教学形式,发挥同伴力量,培养学生骨干;从家长和社会层面看,家长需要做孩子思想上的引导者,社会需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开设心理教育课程

心理教育课程是学校对高中生进行德育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心理教育课程中,学生可以学到专业的理论知识。课堂中以体验形式进行的心理训练活动可以让学生与同伴和老师之间拥有更多交流,增进彼此了解,做到与他人和睦相处,学会以积极心态对待别人,逐渐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以积极的思维方式去看待生活。

高中生正处在生活独立能力养成的重要时期,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对老师的依赖和信任是很强的,老师的行为举止都会影响高中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然学校在开展心理教育课程之前应该首先做好老师的心理健康工作,引导老师重视培养自己的积极心理的意识,这样老师也会在于学生的接触中,潜移默化的将自己的健康教育理念感染到学生。

(二)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心理咨询是一项长期经常性的工作,每一位老师都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作为班主任,应时刻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及时发现情绪和心理异常的同学,并通过个别谈话的方式进行初步的心理疏导,注重班级学生情况的记录工作,为实施进一步的心理咨询与疏导提供可靠的事实依据。

学校应建立配有专职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咨询室,发现情绪和心理异常且无法自我排解的学生,可以通過向专职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宣泄来释放心中的压力,解决自身的困惑与不解,心理咨询师可以指导高中生进行自我调控,做学生的倾听者,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等。

(三)教学活动以实践体验和活动为主

高中生在生活中所体验和感悟到的事物对于其德育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高中生有着丰富的情感、复杂深刻的情绪、深刻的思维,但是他们各种情绪与发展都需要以丰富具体直观的经验来进行支持。对高中生的德育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需要重视体验与活动,学校可以通过举行丰富多样的活动来进行德育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诸如角色扮演、模拟招聘、小品表演、辩论赛、文艺表演等形式。除了在学校内的活动,也可以邀请家长配合,开展诸如亲子角色互换、工作体验等可以增进亲子沟通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四)发挥同伴力量,培养学生骨干

同伴对高中生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与父母和老师一样的重要作用。同伴是与高中生同龄且密切接触的人群,高中生往往更多的遵守身边同伴群体观念和规范。在班级中建立一支负责同学们心理健康的干部队伍,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等方式来帮助同学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自我调控和排解不良情绪。

由于班干部来自于学生,他们朝夕相处,所以更能发现身边同学的心理变化。所以加强班干部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发现问题,及时汇报,也是将学生德育积极心理品质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中去的有效方法。

(五)学校、家长和社会三位一体

对高中生德育积极心理品质的建设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需要家长和社会的配合。家庭教育是个人成长过程的基础,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都与他的家长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家长会在不经意之间将自己工作生活态度、思想和习惯传递给孩子,从而影响孩子的成长。因此,家长本身要有积极的心理品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须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引导孩子朝正确的方向前行。家长还要重视与老师的沟通,便于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动态,对孩子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而社会教育是指通过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在现实中感受社会,从而达到提高高中生的道德水平及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目的。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思想品德建设一直都是国家的关注重点,把培养青少年的积极心理健康素质作为青少年教育中的关键内容。高中生的德育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本文就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德育积极心理品质,提出了学校可以开设心理教育课程、以实践体验和活动为主、发挥同伴力量,培养学生骨干、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学校、家长和社会三位一体,使高中生积极参与与体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学生的德育积极心理品质的工作,帮助高中生更全面健康的成长,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吕婷.高中班主任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方式研究[J].才智,2019(19):113.

[2]褚水萍.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模式探究[J].甘肃教育,2019(13):36.

[3]何立功.浅谈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J].才智,2018(21):147.

[4]夏健.高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8):103.

[5]梁浩.基于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积极心理品质构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7):23-26.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生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大学生党员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对策分析
特区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调查研究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