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塑造全面发展学生的实践研究

2020-06-29 12:34陈彩萍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71期
关键词:全面发展德育小学生

陈彩萍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道德品行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小学教育是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落实小学生德育,是维护其健康成长,引导其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前提。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塑造全面发展的学生呈现出新的特征。因此,小学德育需要明确塑造全面发展学生的目标,积极探索有效实践路径,真正为小学生全面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德育;小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都开始初步塑造。在这一时期的德育,发挥着促使小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引领作用,使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素养水平,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同时,小学阶段也是学生性格与习惯养成阶段,德育能够帮助小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开朗乐观的性格,与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从而使其终身受益,为其未来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充分认识小学德育对小学生发展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从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发力,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为小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德育塑造全面发展学生的时代背景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对中小学阶段学生道德情操、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的教养目标及实现途径进行了明确指示。现阶段,小学德育工作广泛开展,为推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但同时,小学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目标过于理想化的情况,学校普遍存在较多的抽象化、口号式的德育内容,对“圣人道德”“英雄道德”过于推崇,存在现实与理想割裂的情况,导致德育内容空洞、目标脱离实际,德育效果大打折扣。

二、德育塑造全面发展学生的目标要求

为避免小学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大面划一、空洞无力的问题,我们应当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即贴近学生、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基于此,小学德育塑造全面发展学生的目标,应当做到落实到点。

(一)促进小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

小学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其认知水平和辩证能力尚且薄弱,对于道德概念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对小学生实施德育,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帮助其了解掌握道德概念,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从而不断提高其道德素质。学生只有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才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师教学中,将德育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提高其明辨是非的能力,避免被错误价值观以及社会不良现象所误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确保其始终走在正道,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二)加强学生助人意识

助人为乐是美好道德品质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美德。助人意识需要从小抓起,对小学生实施德育,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现在小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往往占据中心地位,导致其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以我为中心”的思想使其没有付出的意识。同时,随着当前社会多元化发展,一些“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思潮对社会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很多人缺乏同理心、同情心,存在冷漠心理。因此,如果对小学生不加以引导,则非常容易使其最终发展成自私自利、心胸狭窄的人,对学生健康成长与未来发展都造成不利影响。通过德育加强对学生助人意识的培养,一方面能够消除学生的冷漠心理,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学生成长为心胸开阔、乐观积极,具有美好品质的人。

(三)增强学生团队精神

团结的力量永远大于个体力量,当前社会发展中,具有团结协作精神与能力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团队精神也是一个人在学习、工作、生活当中的重要品质。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过程中,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其树立合作意识,这对其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拔河比赛,根据性别体格合理分配两支队伍,进行比赛,然后对比赛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白,要想赢得最终的胜利,就需要凝聚团队中每一位成员的力量,齐心协力,劲儿往一处使,发挥团队力量的最大化。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明白只有为团队出力,才能使自己获得最大的收益,从而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其合作能力,从而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为其实现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德育塑造全面发展学生的实践路径

德育对于小学生健康成长与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不断推进小学生德育的深入开展,真正发挥其对于小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于一体的协同教育机制,对于小学生德育的深化推进具有重要作用。

学校教育方面。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针对小学生德育工作中,各学科教师都应当将德育内容与学科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承担起传播德育的重要职责。同时,教育者还应当走进学生,真正了解学生需要,与学生建立平等信任关系,从而确保德育效果的最大化,真正促进学生优秀道德品性与行为习惯的养成。

家庭教育方面。家庭教育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能够有效弥补学校教育存在的不足。小学生成长阶段,对于家庭的依赖较大,父母对其影响非常深刻。因此,在德育工作開展过程中,家庭教育应当与学校教育形成联动机制,针对德育内容,由父母做好榜样引领,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在家庭教育中渗透德育内容,也有利于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的构建。

社会教育方面。社会教育是学校与家庭教育的重要辅助。当前社会信息的多元化渗透,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社会通过法律规范、媒体导向、志愿者活动等各种措施,将社会德育渗透进小学生德育中,共同为小学生发展提供保障。

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对于正处于身心成长发育阶段的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教师需要深刻的意识到德育工作对小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重视在教学全方位渗透德育。同时,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主动落实德育工作,为小学生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许有霞.加强德育教育  促进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J].名师在线,2020(01):92-93.

[2]杭作.学生教育  德育为先——切实重视德育  助其树立正确价值观[J].贵州教育,2019(19):15-17.

[3]阮晓莉.立足小学教育  践行立德树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8):142.

猜你喜欢
全面发展德育小学生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我是小学生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