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中融入德育的实践探析

2020-06-29 12:34朱泽坚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71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德育小学

朱泽坚

【摘要】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有效的德育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班级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都发挥着积极作用。为了提高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融入的实效性,我们应重视起德育内容的渗透,关爱学生,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使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过程中,同时积极开展多元化德育工作,以此进一步强化德育管理。

【关键词】德育;班级管理;小学

无论在哪一所学校,班级的管理永远是学校管理的基础,更是学校重要课程内容。在小学阶段,德育能帮助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其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管理和教学中有着重要价值。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仍有许多需要改正的地方,教育工作者有意识地融入德育,设计出符合小学生发展成长的管理方法,有利于真正促进小学生的健康、长期发展。

一、小学班级管理德育融入的重要性

礼仪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优良文化,因此国内对于小学生的道德、礼仪培养非常重视,这也是德育的基本要求。从德育角度来分析,从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教育,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特征。针对这种优势特点,小学教育工作者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会变得更加流畅顺利。可以说,德育对支持班级管理,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促进作用,帮助班级管理顺利开展均有著重要的教育价值。另一方面,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融入德育,还能更好的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保持积极的情绪面对管理活动,为其营造出一个良性的学习环境。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融入的现状

目前,我国很多小学教育工作者都开始意识到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也开始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德育,但仍有部分学校及教师由于方法的不当产生负面影响,主要现状见下。

(一)忽视班级特征,管理设计缺乏针对性

就目前来看,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管理设计忽视班级特征的问题,例如班级管理人员均为成绩优秀学生,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管理才能或者个性特点设计管理策略。一些学生在班级中有着一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但学习成绩一般,教师忽视了这类学生的才干,一味重视成绩较好的学生。这种管理设计不利于内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导致班级管理水平不够高效。

(二)忽视立德树人理念,不能充分关爱学生

一些教师还存在着开展班级管理时无法做到充分关爱学生,照顾学生情绪感受的问题。例如班级管理的一言堂,教师习惯性的使用命令语气对学生开展管理,不会与学生共同商量管理方法,学生主体地位大大忽视。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在身心快速成长阶段,教师应了解小学生身心特点,给予他们关爱,让他们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中,这样才能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德育方式单一

学校及教师只重视学生成绩,忽视思想道德培养,德育内容单一,无法深入到小学生的内心,对他们的成长影响非常小。另外,学科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时,也只是简单的参照课本内容进行德育,这种教育课程非常形式化,从而失去了德育本身的意义。

三、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融入的策略

针对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现状,我们应积极探讨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融入的,以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性。

(一)结合班级管理,渗透德育内容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实施德育的第一步是将小学班级管理与德育相结合,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理念,以构建起小学教育新型教学及管理模式,保障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小学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时,可以将学生的一般行为规范以及道德水平纳入到期末评价指标中,让学生明白成绩突出不再是单一的评价标准,自身的道德、日常行为也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采取流动小红旗、小红花的方式去奖励那些日常做好事,为班级做贡献的学生,以此激励他们在平时热爱班级、爱护同学,尊重教师,规范班级管理,最终逐渐提升其综合素养水平。

(二)关爱学生,充分听取学生意见

作为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学生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主体作用,以使他们感受到教室的重视,关心和尊重。教师应将每一个学生视为发展中的人,不应局限在成绩上,多与学生进项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与兴趣爱好,像朋友一样尊重、鼓励他们。教师在日常管理中药改变命令的语气,多用平等的对话来布置管理内容,多与学生进行商量讨论,共同优化和制定管理计划,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此外,针对那些日常表现不够良好的学生,教师要找出根本原因,针对性入手,切实为学生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例如,之前班里有这样一个学生,因为家庭原因问题常常旷课,回到学校上学又不认真听课,找他谈话也不理会。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叫他到办公室跟他聊天,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非常困难。这时,教师应从心理上给予学生关爱和鼓励,寻找这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加以肯定。虽然这种方式非常简单,可对他来说却有着非同的意义,他觉得老师非常关心他,让他有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因此,经常对学生的关心和照顾,对于一些后进生来说,如果能让他们提前品尝到成功的甜蜜,那么就能有效地帮助他们树立走向成功的信念,从而激励他们不断走向成功。

(三)坚持立德树人,开展多元化的德育工作

首先,积极利用多媒体资源开展德育。教师可以合理地使用学校的多媒体资源来开展德育工作,例如,教师可以每周主持一次班会,在班级会议中使用视频、动画或图片的方式来开展道德教育。其次,通过实践活动开展德育工作。例如,在国庆节的时候,组织学生开展关于国家的诗歌朗诵、话剧表演活动,让小学生自由选择表演方式,从而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四、总结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作为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教育管理内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重视起来,尤其是在新课改下更应积极融入德育,并从学生本质出发,采取科学、针对性的管理方法,以人为本,多听取学生的意见,这样才能在班级管理落实德育中获取双赢。

【参考文献】

[1]田丛丛.初中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的实施途径[J].中国新通信,2020,22(6):201.

[2]张若瞳.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创新策略[J].人文之友,2019(24):199.

[3]赖美金.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的思考[J].科学咨询,2020(5):34.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德育小学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